爲什麼我們很難逃過營銷的套路|讀《思考的快與慢》的收穫

有沒有這樣的幾個瞬間,一個很吸引人的標題“千年第一美”,然後點擊進去發現也就那樣,跟你的心裏預期差別很遠,你心裏默默暗示自己,下次看到這種標題一定不點,但是你過幾天看到這樣的標題還是會去點擊。

雙十一,雙十二商品搞活動,當你看到原價要999,現在只要299的時候,你就忍不住加入購物車,買買買。過幾個星期發現這個商品都不需要299,退貨已經來不及了。

以上只是兩個比較普通的營銷手段,爲啥我們明知道是運營人員的手段,但是爲啥我們還一次次逃不過,是因爲我們太笨的嗎,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從《思考的快與慢》找到的答案

我們的身體存在2套系統

系統1是自主運行,我們無法隨意使其停止,看到屏幕上顯示一個你認識的單詞,你就能讀出這個詞。因此直觀思維所導致的錯誤常常難以避免。這個系統有時候會將原本較難的問題做簡單化處理,對於邏輯學和統計學問題,他幾乎一無所知。

系統2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負責自我控制。

如上圖的兩個圖形,中間的線是否相等。第一印象的時候你會覺得下面的線比較長,但是當系統2運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兩條線是一樣長。即使我現在告訴你他們一樣長,當你看到這個圖片的時候,你的第一個反應還是下面的線長,這個是因爲系統1是不用怎麼費力,而且我們是沒有辦法停止系統1的運行,只有當系統1解決不了的問題,纔會喚起系統2進行運行。

當我們看到一些標題黨的文章,我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好奇,想點擊看看。那如果我們一直運行系統2是否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系統1的運行是毫不費力,如果要時刻運行系統2的話,需要不斷喚起,並且一直保持系統2的運行,這個有點感覺是你時刻要保持解數學方程式的精力。

錨定原理

在不確定情境下,判斷與決策的結果或目標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錨”的方向接近而產生估計偏差的現象。

一句話解釋就是:做決策時,我們容易受到初始信息/熟悉信息的影響,並不自覺地以它們作爲參考。

當我們看到開通會員比不是會員要便宜500多,而且會員只是需要一年100左右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看到下圖的商品的歷史價格,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開通會員進行購買,因爲這個時候你的心裏的錨點是2699。

即使你通過一些手段看到了歷史價格,但是你依然沒有逃過錨定原理。只不過是你的錨點變成了1700左右了,你看到了歷史最低的價格,你心裏已經把這個作爲錨點。

歡迎關注公衆:sjyy_pytho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