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個關鍵詞,讓你更瞭解藏地

1.陽光:因爲離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陽光眷顧的地方,全年日照時間長達3000小時以上。

2.笑容:藏族人的笑容會讓所有攝影師興奮,並拍下個人攝影生涯最棒的照片。這樣的笑可以用金子來形容。

3.布達拉官:沒去過西藏的人也早在無數影像和文字中熟悉了它,不過真正見到時感受完全不同。

4.大昭寺:據說能在大昭寺的殿頂悠閒地待上大半天,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揹包客。

5.轉經輪:藏族人用轉經輪來代替唸經,除了寺廟裏的大經輪,最常見的就是手搖小經輪,遊客最愛買的禮物之一。

6.長明燈:在西藏,有寺廟就有長明燈。信徒們表達敬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給每一盞長明燈添酥油,邊添邊誦經,默默祈禱。

7.八廓街:拉薩最古老的街道,著名的匯聚各地朝拜者的轉經道,拉薩的地標之一。

8.伏身叩拜者:口誦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每拜必五體投地的伏身叩拜者在西藏隨處可見。他們的虔誠讓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9.六字真言:藏傳佛教著名的“俺、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就是如來佛把孫猴子鎮在五行山下那六個字,韓紅在歌裏也反覆哼唱過。

10.密宗:密宗又稱藏密,因其神祕性而多附會,武俠小說就最愛用密宗雙修法來說事。

11.雅魯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藏人的母親河,正如鄭鈞所唱,雅魯藏布江有着把心洗清的能量。

12.神山聖湖:朝拜神山聖湖是藏族人的人生目標之一。神山聖湖中最神聖、最受尊崇的是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

13.岡仁波齊:在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本教看來,世界的中心就是這座在藏語中意爲“神靈之山”的山峯。

14.轉山/轉湖: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很多藏族人一生中總要有幾次轉山/轉湖的經歷。

15.唐卡:唐卡即藏語卷軸畫之意,唐卡是供奉的聖物,繪製完工後要經由開光、加持,使之具有靈氣,纔算完成。

16.哈達:儘管蒙古族也獻哈達,但遠遠沒有藏族人用得那麼普遍。藏人出門總要隨身帶上幾條以備不時之需。

17.古格王朝:古格王國曆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國對內發展生產,與鄰國打仗,都需要人力、財力,但隨着藏傳佛教勢力的擴大,國王與佛教首領之間的矛盾日愈尖銳,導致戰爭,最終滅亡。不過,古格王朝究竟如何覆滅,還是個謎,這只是猜想之一。

18.古象雄文明: “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古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則探究愈深,離真相可能愈遠"。

19.藏語: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瑪米,“鏘”(青稞酒)恐怕就是內地人最熟悉的藏語單詞了。

20.藏醫:神奇之處甚多,比如對胚胎學的認識甚至早於西醫,至今沒有合理的解釋,難道真是神示的結果?

21.藏藥:藏藥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藥學,印度醫藥學和大食醫藥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藥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爲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藥之一。

22.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不可缺少的必備品;藏區之外,它成爲情調的發散裝置和保健用品。

23.藏刀:藏民的必備工具,也是最受遊客青睞的藏式工藝品之一,可惜過不了安檢。

24.藏獒:排名世界猛犬之首,以它爲主角的《藏獒》成了暢銷書。賦閒後的長跑教練馬俊仁則靠養藏獒發了財。

25.藏飾:對去過或沒去過西藏的小資女青年來說,藏飾一度是風格的代名詞,因此真真假假的藏飾店在內地越開越多。

26.嘎烏:嘎烏是掛在胸前的銀製、銅製小盒,內裝小佛、舍利、經咒等,不知道有沒有人像安吉麗娜·朱莉放愛人的血。

27.金剛杵:又名降魔杵,本是印度人手上無堅不摧的兵器,被密宗引入後成了莊嚴的法器。

28.中國藏族音樂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最權威的藏族音樂網站,擁有曲目數量最多、歌曲收錄最全的音樂數據庫,提供正版數字音樂和原創翻唱音樂,提供音樂、音樂相關產品聽、載、看、唱、寫和音樂策劃、推廣、發佈、等全方位服務的網站。

29.喇嘛:身着紅衣,很好辨認,至少在表面上看來,他們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還特別愛養花!

30.達賴/班禪:達賴意爲“大海”;班禪意爲“大師”。藏傳佛教中達賴是觀音的化身,班禪是無量佛的化身。

31.轉世靈童:轉世靈童的甄別有一整套程序,比如出生時有異兆,會辨認前世用過的物品等等。神祕但有趣。

32.風馬旗:藏語稱隆達,有白、黃、紅、綠、藍五色,是僧俗信衆精神世界與神靈交通的媒介物。

33.瑪尼堆: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塊,各種佛像的泥模置於其上,再插上經幡,遂成爲過往行人巡禮的“神之路標”。

34.《格薩爾王傳》:傳奇的格薩爾王半神半人,凝聚着藏人對英雄的所有想像。再沒有哪本書可以取代《格薩爾王傳》在藏文化史上的地位了。

35.高原反應:高原反應來臨的一剎那,你才切身地意識到:確實進藏了。

36.紅景天:和SPF超過30的防曬霜一樣,抗高原反應的紅景天是進藏的必帶裝備。

37.喜馬拉雅:喜馬拉雅,意爲冰雪的居所,海子曾賦詩:高原懸在天空/天空向我滾來/我丟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

38.8844:國家測繪局公佈世界第一高峯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新高程爲8844.43米。

39.登山:登頂珠峯是所有登山者的夢想。世界第一的標杆太讓人有挑戰欲了。

40.藏羚羊:入選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候選名單,這種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作爲西藏符號已經爲人們熟知。

41.藏紅花:來自西亞和南歐的它進入西藏後成爲馳名中外的“藏藥”。

42.雪蓮:在西藏,雪蓮太常見了,曬乾的雪蓮灰撲撲的,幾塊錢一棵。看武俠小說長大的人難免失望。

43.酥油茶:最負盛名的藏族飲品,可以抗缺氧,功能不遜紅牛。

44.青稞: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距今已有3500年,從物質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領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45.糌粑:青稞曬乾、炒熟後磨成粉狀就成了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糧。吃糌粑少不了酥油茶。

46.天葬:因爲不被瞭解,天葬總給人一種神祕的恐怖感,也是旅行者在西藏最想看到的場景。

47.鍋莊:特色民俗節目。緣自西藏,卻盛行於全國,只需要一堆乾柴烈火配以足夠的人數與好心情,就能體驗,順帶可以品味烤全羊。

48.推:將類似於芝麻糊的原料玩弄於掌間,搓成條狀食用。配上酥油茶就是藏人最熱愛的甜點。

49.木碗:西藏人把木碗比作愛人,形影不離,喝酥油茶、青稞酒還是吃糌粑都離不開它。

50.扎西/卓瑪:藏人最常用名。藏族名多數男女共用,如達娃、尼瑪、格桑,但扎西和卓瑪分別寓意男孩和女孩,是爲數不多有性別區分的名字。

51.格桑梅朵:梅朵,藏語花之意。格桑花只生長在青藏高原,傳說是格桑活佛變成的,可以帶來吉祥。西藏有很多名叫格桑梅朵的姑娘。

52.犛牛:西藏特有的牛種,藏族人相依爲命的忠實夥伴。人們喝犛牛奶,燒犛牛糞,用它的皮毛做帳篷。近年來犛牛肉乾成爲超市的常客。

53.藏袍:穿着藏袍需要袒露右肩和右臂,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從母親右腋下降生。這種奇特的穿着方式是藏族男人的標誌之一。

54.氆氌:西藏不出產棉花,用羊毛做成,可以用來做男人的藏袍、女人的邦典(圍裙)。

55.邦典:多年前聖火少女達娃央宗那襲白衣配上彩虹般的邦典,令人難忘。遊客往往被它的鮮豔色彩誘惑而買下,回去卻只能做沙發墊。

56.羅布林卡:和拉薩其他景點相比,羅布林卡平平無奇,不過雪頓節時就不一樣了。過節時拉薩人都會逛羅布林卡。

57.康巴漢子:長相英武、目光深沉、辮梢盤着人稱“英雄結”的紅絲穗的藏族人。擁有天生的商業智慧,康巴世商是藏區各地寺廟的重要施主。

58.雪頓節:每年藏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也就是陽曆八月初,就是吃酸奶的節日。不但有藏戲看,還可看到最壯觀的曬佛。

59.藏戲:一般遊客看不懂藏戲,但藏戲獨特的服飾、舞蹈、音樂特別是眼睛和嘴角神祕上翹的面具,非常好看。

60.終極嚮往:一提到這個詞,人們立刻聯想到西藏。人們總是嚮往到西藏尋求心靈的寧靜,儘管只是短暫一瞬。

61.香巴拉:“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又譯爲“香格里拉”,其意爲“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爲時輪佛法的發源地;佛學界認爲香巴拉是一個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藏傳佛教徒嚮往追求的理想淨土即:“極樂世界”、“人間仙境”。

62.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西藏連接外界的生命線。鐵路開通前西藏的大命脈。

63.解放軍(金珠瑪米) :認知度僅次於“扎西德勒”的藏語單詞,充分說明了解放軍在西藏所發揮的作用。

64.青藏鐵路:連接內地與西藏的唯一鐵路。它改寫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也爲進藏人士提供了新的交通選擇。

65.海子:去過兩次西藏的海子對西藏的嚮往勝過任何地方。多年後成爲精神象徵的他對西藏的狂熱直接影響了崇拜者們。

66.高原紅:指藏人腮邊那兩團紅暈,也指2001年由3個藏族女孩組成、以濃郁藏族特色的演唱組合。但其實她們來自四川藏區而非西藏。

68.才旦卓瑪:最負盛名的藏族歌唱家。演唱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和漢族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一樣拿手。

69.《西藏生死書》:如果對藏傳佛教感興趣,又打算去西藏,不妨看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書》,一本瞭解藏傳佛教的入門書。

70.《西藏組畫》:陳丹青1980年完成的《西藏組畫》至今仍不斷被提起,人們正是從這組畫中認識到了前所未見的西藏人形象。

71.《走過西藏》:馬麗華的《走過西藏》使讀者對西藏怦然心動。不過也有副作用:走馬觀花所見的西藏,還不如馬麗華的西藏來得吸引人。

72.《回到拉薩》:很難置信鄭鈞1994年寫出《回到拉薩》時還沒去過西藏,他使得“回到拉薩”成爲一個固定搭配。

73.《紅河谷》:被西藏人認爲是自《農奴》以來反映西藏最好的影片。人們相信所有藏族姑娘都跟女主角寧靜一樣美麗潑辣。

74.扎西達娃:1985年以《西藏:隱祕的歲月》成名的扎西達娃之於西藏,就好比賈平凹之於陝西。

75.朱哲琴:《阿姐鼓》、《央金瑪》專輯中的西藏元素首次把西藏推向了世界,南方人朱哲琴因此往往被誤認爲是藏族人。

76.《青藏高原》:李娜的天籟之音讓青藏高原再次成爲都市人的嚮往。韓紅也演繹過,但成爲絕響的還是李娜版本,哪怕她已經遁人空門。

77.韓紅:鄭鈞率先開發西藏題材獲得巨大成功,身爲藏族人韓紅自然不會浪費資源。一首《天路》傳遍大江南北。

78.《西藏旅遊》:繼《西藏文學》之後,西藏最有影響力的媒體。沒機會去西藏之前,讀者就是靠它滿足對於西藏的所有想像。

79.吐蕃:吐蕃加上松贊干布,代表着西藏曾有的輝煌歷史。因爲和漢族公主聯姻的關係,內地人對吐蕃這個詞有着莫名的親切感。

80.達娃央宗:藏語意爲純潔的月亮。在1990年與2004年兩度成爲亞運和奧運聖火採集者與傳遞者後,她成爲美麗純潔藏族姑娘的形象大使。

81.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西藏名人,對民族團結的詮釋意義超過滿漢全席。文成公主可是最早的進藏遊客之一,並且成功擁有當地戶口。

82.孔繁森:援藏幹部的代名詞。他的事蹟廣爲人知的同時,也使人們熟悉了阿里這個西藏最難於到達的地區。

83.《喇嘛王國的覆滅》:對迷戀西藏的人來說,哪怕是學術著作,也不能阻擋其熱情。難怪美國人戈爾斯坦的歷史著作《喇嘛王國的覆滅》也成爲熱門書。

84.《雪城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以漢人身份而在西藏當上喇嘛,邢肅芝的經歷本身就很吸引人,而且還和大熱的西藏題材相關,於是不出意料地暢銷。

85.《陽光與荒原的誘惑》:作者巴荒以攝影、文學和繪畫結合的方式,以一個弱女子數次獨自進藏的經歷打動讀者。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

86.豐田越野車:有多少自駕遊愛好者奔馳在進藏公路上,就能看到多少豐田越野車。價格不菲,但安全係數高,不易打滑,是高原上最可靠的座駕。

87.扛大廂:意爲坐卡車車廂旅行。要做好面對灰頭土臉、隨時可能斷路、壞車,以及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裏的恐慌,女生最好就不要了。

88.亞旅館:拉薩最早出名的藏式旅館,離布達拉宮、大昭寺很近,晚上還可以就近泡吧。留言板最出名。

89.甜茶館:紅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就成了甜茶。藏人常去的甜茶館,沒有哪一個是不髒的,但卻是融入藏人生活的必經途徑之一。

90.瑪吉阿米酒吧:拉薩最有傳奇色彩的酒吧,其傳奇色彩來自以寫情詩著稱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這裏是他和情人瑪吉阿米幽會之地。

91.《蓮花》:安妮寶貝去了墨脫這個“隱祕的蓮花勝地”之後有了《蓮花》這本書。

92.多布傑:著名藏族明星,導演們心中藏族漢子角色的第一人選。曾出演《紅河谷》、《塵埃落定》,《可可西里》的保護隊隊長。

93.《第三極》:關於西藏的紀錄片中最好看的一部,全片近40個故事,以自然爲背景和人類活動爲中心,通過生動的故事展現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傳統生活方式得到延續、自然環境得到保護等情況。

94.藏式建築:藏式建築體現了藏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豐富經驗。藏式建築的類型衆多,而且各具特色,大致說來,可分爲寺院、宮殿、園林、住宅、塔等五種類型。

寺院建築:大昭寺

宮殿建築:布達拉宮

藏式民居

藏式佛塔

95.擦擦:是一種用凹型模具捺入軟泥等材質、壓制成型脫範而出的模製小型佛像、塔。絕大多數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壓制成型脫範而出的,是爲常例;亦不排除變例,即由幾件模具在同一塊泥上,經多次壓制成型的一種特大型的擦擦。

96.阿嘎土:“阿嘎”在藏語中一是指粘性強而色澤憂美的一種風化石,它產於藏區的一些半土半石的山包中。另一層意思是運用“阿嘎”材料築造出來的屋頂或者地面,也就是運用這一材料製作出來的成品。

布達拉宮牆上的阿嘎土

97.白瑪草:也稱邊瑪草,是藏式寺廟或貴族建築中一種特有的建築裝飾材料,就是圖中的紅色枝條。白瑪草原料爲檉柳枝,是一種生長在高寒地區的深山中的灌木,由於受到氣候的影響,生長期慢,質地堅硬,枝幹不易分叉。用這種枝條作爲牆體材料,一方面通風透氣又隔熱;另一方面也是減輕牆體的重量。

98.冬蟲夏草:主要分佈在我國青海、西藏、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區,專業人士根據產地的不同又分爲青海草、藏草、川草、滇草等。也有把產自青海、西藏的統稱爲藏冬蟲夏草。一般來講,青海、西藏兩地出產的冬蟲夏草內在品質要比其他地方的好。

99.無人區: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地面上不到一個人。更多的時候是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沒有人。說無人區,其實並非絕對沒有人煙,只是人煙極其稀少而已。

圖文由西藏旅遊在線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予以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