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影響因子的中外算法差別很大

大家知道某學報期刊的影響因子等於該學報在前面兩年發表的源刊文本(source items)在當年度的總被引用數,除以該學報期刊在前面兩年發表的論文(article)總數量。
  在“影響因子”計算公式的分母中,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的算法差異很大,一定意義上降低了國內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爲分母的“論文”(article)究竟指什麼呢?按照加菲爾德1995年新的定義,“論文”只包括“原創研究論文”(original research paper)和“評論”(review)。
  國內辦的學術期刊只發表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至多登一兩篇綜述性論文(review)。所以對學報期刊來說,計算公式分母中的“論文”不會有任何問題——它就是一本學術期刊所刊登全部論文的數量。
  國外的學術期刊就完全不同了,許多期刊除了刊登原創論文(original research paper)和“評論”(review)外,還要發表期刊社論(editorial)、技術通信(communication)、通告(announce)、讀者來信(letters)、科學訊息(News & Views)、觀察報告(reports)、短評(comments)等。中國學者非常熟悉的科學期刊——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Lancet《柳葉刀》、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醫學學會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等,都是如此。
  最初,加菲爾德把《自然》、《科學》、《柳葉刀》、《美國醫學會雜誌》等這類期刊上刊登的所有文本都計入分母,但這種做法使得《自然》、《科學》等之類期刊的排名全都在40名之後。針對這一情況,加菲爾德在1975年的JCR報告中,對規則作了調整,規定分母項只包括三類“學術文本”:原創研究論文(original research paper)、評論(review)和技術報告(technical notes)。1995年度的JCR報告中分母規則再次調整,“技術報告”也被剔除,只保留“原創研究論文(original research paper)”和“評論(review)”兩項,這一做法保持至今。
  很顯然,計算引用數時用期刊所有刊載文章(源刊文本)的被引次數,分子會增大,計算分母數時又只計算“學術文本”數,這一大一小的改變導致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等這類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都大幅上升。以最近一期Nature《自然》(Volume 531, 31 March 2016)爲例,當期有引用價值的源刊文本(source items)數共計40篇,當期可計入分母的“學術文本”(article)數僅爲9篇,也就是說我們的算法分母是40,他們的算法分母是9。
  規則是人家制定的,我們不好說他們作弊,但我們應該清醒。(主編李志民)

Reference:

  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3591-434511.html
  2. http://www.edu.cn/rd/special_topic/zbwjt/201604/t20160408_1384694.s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