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大趨勢:擡頭看十年,埋頭做三年(1)

本文整理自《營銷賦能·2019》,你也可以進入我的直播間聽完整版語音,文末入口(本節課完整版|免費)。

尊敬的各位企業家創業者,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未來商業趨勢的一些看法,因爲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挺關心的。2018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也即將到來,那麼在新的一年,以及在未來5到10年,我們的企業該如何去發展,未來的商業趨勢是怎麼樣的呢?

很多老師也講趨勢,也預測趨勢,但是這個話題很不好講,一旦講不好就容易被啪啪打臉,當然被打臉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果說這個老師講錯了,有人信了還去幹了那個,有點危險了。前段時間跟一個老闆聊天,說西安有個老闆,去深圳創業,帶了五六千萬去做一個電商平臺,結果錢燒完了,人回來了,頭髮全白了。

如果方向不對,方法不對,對趨勢的預測不對,五六千萬是做不起來家電商平臺的,即使有更多的錢也不行。比如,騰訊財大氣粗,之前一直想做電商平臺,但一直做不起來,所以後來就投資了京東,還在微信給他開了一個流量的入口。

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說O2O被炒得很火的時候,順風燒了16個億,在全國開1000家門店,叫做“順豐嘿客”,結果慘敗。

今年馬雲講在未來沒有純電商這種講法,未來只有新零售,她花了700多億幹新零售。由騰訊投資的永輝超市看着也坐不住了,然後又開了一家與河馬先生很類似的生鮮超市,叫做“超級物種”,結果呢,永輝超市的市值差不多折了一半。

我知道很多老闆也在關注新零售,也在關注一些比較時髦的術語、名詞,其實這樣有一點危險。

爲什麼說有點危險呢?

第一種情況是,他的預測是錯的,比如說前幾年有人就開始講水果生鮮電商是趨勢,有人就去看了結果慘敗而歸。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講的趨勢不是趨勢,而是一種新的方式,比如說直播平臺剛興起的時候,有人就想直播是趨勢,大家都來直播;網紅出現,有人就講網紅是趨勢,大家都來做網紅。記得有一天一個女孩找到我說:“你有沒有辦法讓我紅,我想當網紅”,我說,這個對不起,愛莫能助啊,不過不久後我看到她在朋友圈發隨談戀愛了,那肯定是放棄了網紅夢,因爲網紅不能談戀愛會掉粉的,對不對?你看一下現在多少人還在講網紅是趨勢直播室去死,但是他們現在在講短視頻是趨勢,你沒發現這段視頻是趨勢與直播室趨勢,網紅是趨勢如出一轍。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去判斷別人講的趨勢對不對?
或者說我們自己該如何去預測趨勢呢?

我們講商業趨勢,那麼我們所預測的東西肯定要與市場環境掛鉤,與商業的變遷掛鉤,與商業的元素掛鉤,比如說哪些元素呢?產品、渠道、流量、傳播等等。

與商業的元素掛鉤,有人就講產品爲王,講渠道爲王,講流量爲王,那麼他們講的對不對呢?那是不是一種趨勢呢?

其實不一定。

首先不管是產品爲王,渠道爲王,流量爲王,還是其他的什麼爲王,都需要一個前提的條件。我們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不同的地域,比如說在一二線城市和五六線城市,那是不一樣的;其次我們不要被名詞所迷惑,不要被一些概念所迷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佛祖在給他的信衆講經的時候,弟子問佛祖講的是什麼經呢?佛祖說我今天講的叫做《金剛波若波羅蜜經》,也就是金剛經,同時他也提醒須菩提說:我所講的金剛經,他不是金剛經,它只是叫做金剛經。

這個有點繞啊,也就是我們不要被表面的一些概念術語所迷惑,我們要看到這些名詞術語,概念背後的本質。

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我需要講一下商業的變遷。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是產品爲王,有錢不一定能買到東西,能不能要求很少,而產品不求好用,但求能用,所以適當的推廣一下就可以了,在改革開放初期有很多人發家致富,就是靠單純的加工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產品。

逐漸時代變了,到處都是紅海,產品同質化已經相當嚴重,怎麼辦呢?

如果你是一個服裝供應商,在20年前你要怎麼賣你生產出來的衣服才能賺錢呢?在20年前電腦還沒有普及,沒有淘寶,也沒有智能手機,在當時如果你想自己生產出來的衣服能賣的多賣個好,除了把握好產品的質量,剩下的就是把握好服裝銷售的終端渠道。如果說產品質量是第一生產力,他們渠道就是第二生產力,所以這個時代是一個渠道爲王的時代,如果一家廠商在商場超市,服裝批發市場,專賣店等重要的場所都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它就是一個賺錢的企業。

如果是在十年前你又該怎麼賣你的衣服呢?這時候電腦已經很普遍了,淘寶已經誕生雙11這樣的銷售節日也馬上要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迅速崛起。隨着互聯網的興起發展,線下的實體店,然後生意逐漸變得冷清,然後從渠道爲王到流量爲王,在互聯網電商的時代,誰能夠吸引更多流量,誰擁有更多的流量,誰就可以賺更多的錢。

隨着新的技術新的事物不斷涌現,有了移動互聯網,我們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加的時代裏面,互聯網+社交是一個最偉大的發明。

如果在五年前你做生意你賣產品,應該做微商社交電商,這個時代是一個客戶價值爲王的時代。爲什麼說是客戶價值爲王呢?因爲在這個時代進行了一次大融合,比如說你有產品,那麼微信裏的人,他首先他是你的客戶,他從你的客戶之後,你想通過他去裂變,那麼給你帶來新的流量,然後你想把它轉化爲你的代理幫你去賣貨,那麼它就成爲你的一個銷售的渠道,同時他自己又在用又在幫你去向終端區銷售,那麼他變成一個終端,所以說,這是一個大融合的的時代,客戶價值爲王的時代。

你可能會提醒我說,你怎麼還沒有講新零售,那麼新零售是不是一個更新的東西,更先進的東西,是不是一種趨勢?

其實新零售不是一種更先進的東西,它體現的是終端爲王,我們線上電商競爭很激烈,發現線上線下都還要貴,跑到線下獲取流量,他的先進之處在哪裏?他的先進之處在於運用了科技加大數據,將終端爲王進行了一個升級改造,然後希望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客戶,能夠獲取更多的客戶。

我們現在所講的新零售都是大佬在線下的佈局,比如說,阿里在地面開了一些天貓小店,然後有很多的菜鳥驛站,我今天去拿快遞,菜鳥驛站就說你來掃個碼,綁定什麼賬號,給你送一個洗髮水的小樣,這就是一種接觸客戶的方式。阿里陣營還有蓮花超市,三江購物,蘇寧雲商,居然之家以及今年比較火的盒馬鮮生。那麼騰訊陣營的有,永輝超市、沃爾瑪、家樂福、每日優鮮等,你看這些東西都是在佈局線下的店,佈局線下的終端。

騰訊阿里這種大佬花了很大的成本去佈局終端,但是他沒有很好的去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我們說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融合的是什麼呢?融合的肯定是人,對不對?那麼怎麼去融合,融合人關鍵在哪裏?關鍵在通過人去融合人,而不只是通過一些技術,技術可以作爲一種輔助手段,但是他不可以成爲一個根本。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大佬們的新零售其實還不如微商,不如社交電商對於客戶終身價值的挖掘。所以說,我覺得我們中小企業的機會也在這裏,或者說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名詞叫做社交新零售,我覺得這是我們中小企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機遇所在。

這裏給大家分享一張圖片,對做企業來講,產品、渠道、流量,以及其他很多東西他都是很重要的,只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部門產品,它面臨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你有你的長處,肯定也有短處。

那麼,你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及其指數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然後可以參考圖中的一個工具,把自己與競爭對手的關鍵指標和指數進行對比分析,然後找到自己的優勢劣勢,並根據內部外部的一個情況進行一些優化改進,找到具有差異化或者領先的競爭力。

圖中的工具大家可以靈活的運用起來,不管是設計商業模式還是去打造產品、分析產品的賣點都用得上。比如說,我們要分析我們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產品的差異出,通過五個維度去分析“五維競爭力”,品牌的知名度,產品包裝的規格、價格、質量、效果,我們繪製出一條曲線,然後競爭對手的也根據這五個指標去繪成曲線,然後我們去對比我們的差異在哪裏,我們的優勢在哪裏,我們該如何去塑造我們的賣點,或者說我們在打造產品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去設計這種差異化。

前面我講商業變遷,提到了我們即將進入一個客戶價值爲王的時代,今天的課程到現在爲止,其實只是給大家上了一個開胃菜,真正的乾貨下一篇文章給你分享。你也可以進入我的直播間,聽語音課(本節課完整版|免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