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決定換寢室,遠離那羣傻子了

我終於決定換寢室了,不管用什麼方法,是一定要換的。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

長期以來便總有這樣的思想,別人在自己的心目中總是最重要的,不好意思向別人開那個口,唯恐破壞了那真摯的情感,又或者是懦弱,再或者未來會錯失會給予我們幫助的同窗貴人

於是這樣,損失的便永遠的是自己,犧牲自己的時間去被要求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犧牲自己的睡眠忍受那些一晚無休止的噪音,犧牲自己自由去換取那些將你層層捆綁的所謂“關係”。實際上,誰又感受到了你所犧牲的,不過被當做是理所當然。與其說是堅持自己的一點寬容忍讓原則,倒好像是討好他人。

確實有些事情礙於情面不好說出口,可是他們的吵鬧卻堂而皇之地拋棄了臉面,屢次叮囑而不改,又或者叮囑了一次便安靜了數日,數日之後又東山再起,權當你是一時興起,哪知你真的苦噪音久已。你要臉時,他們不要臉;你不要臉時,他們要臉。深得“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之思想,不愧爲共產主義接班人。

常念及同窗之情,關係不能如此之僵,甚至處心積慮的爲他們的自尊顏面着想,委婉的告誡。然而他們不過繼續自由自在隨心所欲,那裏管的別人的感受,等你告誡了,“哦”的一聲,倒像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使得別人“不自由”了。然而所有的自由是建立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之下的,若只顧自己自由,不過自私自利罷了。這樣的人際關係維持着又怎樣,你難道還指望一羣自私自利鬼更爲你帶來什麼?不勞累你就不錯了。

我並不是能夠真正的享受絕對靜謐,完全沉浸於自己所愛之中,不希望一點點打擾。更多的時候,即使安靜如我,也希望能被“適度的打擾”。這就是我常狠不下心來做到如此的決絕,而並非我真的需要他們多少幫助。

人是需要社交的,但是人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社交。在社交中我們可以實實在在感受他人的溫暖,在與他人的聯繫中,我們發現自己自身的價值。但是人也需要獨自時對自己內心的審視,那片刻的安靜,無人打擾,來細細品味過往記憶的美好,思考自己價值的方向。只是一味的忙於社交,將自己的身體頻繁置於推杯換盞中,再快樂的時光都會變得索然無味。就像再可口的食物,只是不斷的咀嚼吞嚥,最後是讓人反胃。反倒是停一段時間,不要去碰它,去回味以及期待,那食物的醇香才能留在心裏。

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便是這個樣子吧!喝形形色色的飲料,只是因爲覺得白開水無味了。可是白開水是最解渴的,正是因爲知道了白開水一直都在,解渴的基本需求解決了,纔去追求味蕾不一樣的感受。倘若口渴了,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白開水而不是飲料。真正的友誼與普通的人際關係區別就在這裏。真正的朋友解決你的切身需求,普通的人際關係只是作爲生活的潤滑劑,讓生活變得有味一點。可是真要有所急,心理盤算的還是該找哪一個朋友,哪一個朋友更可靠。

真正的友誼不是在一起有多麼的開心,而是即使不在一起,你也會安心,因爲你知道彼此一直都會在。時時刻刻維護的也不是友誼,而是一段不斷用行動構建起來的虛假刺激,一旦行動消失,刺激也就沒有了。

至於常說的要維持好人際關係,萬一哪一個同學以後發達了,能提攜你一把。父母常有這種思想,這種思想更是無稽之談,荒謬至極。自己不努力,反倒將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又何時可見。即使有發達的同學,就一定能擔保自己獲得其青睞麼?孟子說“修天爵”而“不修人爵”,就是要自己掌握自己能掌握的事情,而不要依靠那些自己掌握不了的。遇到一個發達的同窗提攜一把,是未來不可測的事情,倒不如自己老老實實好好學習,自己以後掌握自己命運是可測的。何必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別人上呢,別人是不可控的,真正的祈求不可控的人際關係給我們未來帶來一些好處,倒不如捨棄那些無用的社交,自己掌握自己的未來,在心力上不必處處的想着維繫人際關係,在身力上,不會受到這些無用之人的干擾,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如果真的去 追求那些不可測的而拋棄可測的,那麼還不如天天買彩票,你同學提攜你的那一天便是彩票得中之時。

如今定下想要換寢室的心,反思起自己的懦弱。是否也常常缺乏某種主動性?是否性格中也有那種逆來順受的影子以至於缺失了某種反抗性?

我是一個不喜歡麻煩於他人的人,在事情的有限解決範圍內,我常常會優先於自己解決,以至於常常解決得也不好,但落得個得過且過的結果,覺得湊合也就罷了。仔細想來,困難又真的有那麼大麼?不過輔導員同意就好了,而輔導員的工作就是解難的,若人人如我,輔導員豈不是要丟掉工作。想來上此學校,交此學費,那麼就是消費者了,消費者又有何不好意思爲自己的消費謀個說法呢?

新年之初,竟還得爲此等事煩憂。然而弊病存在多時,今時痛下決心謀求解決之道,以除後顧之憂,更是爲除舊佈新,真正轉變新氣象。

新的一年新氣象,願來年愈好!祝大家新的一年也有新氣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