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的跨年到底說了些什麼

2018年12月31日晚,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在深圳拉開帷幕,他許諾將講20年跨年演講,而這是第四場。本次的主題爲:2018我們談談“小趨勢”。本次演講也激起了網友對於演講內容中的一些實例以及所謂巴菲特名言的懷疑,同時也有不少人懷疑羅振宇們的知識付費是否是一場騙局,今天我們來批判的看一看羅振宇到底講了些什麼?

可以說從第一部分羅振宇的開篇就奠定了全部演講的基調。告訴我們,不要在意那麼多的變化,也不要那麼的焦慮,認真做事就好,未來就會有所成的。他從變化談起,說變化就是“生活本身”,確實2018年是充滿變化的一年。隨後用名人逝世告訴我們,總是有些東西要變的,很正常,“我們必須習慣,這個世界抽換掉我們熟悉的,喜歡的東西”。

最後提出他的論點,在這樣不斷變化甚至變化不太好的形勢下,不要想太多,不要太過於悲觀,認認真真做事即可。“做事的人無所謂悲觀和樂觀,我們只關心把事情做好。充分暴露了其消費焦慮的本質,只要你安安心心做事,不要管其他的,只要你在做,你就不會感到焦慮,未來也一定會成功的,因爲我告訴你,你現在做的事情一定是對的,剩下的只需要等待,遇到對的時機即可你只顧埋頭拉車即可,路我替你看了,你按照我的方向走就是了羅振宇充分利用了人們在這種變化的年代的焦慮感和不確定感,利用自己“確定”的堅持和知識付費產品來許諾人們一個美好的未來

首先,我們真的能夠對外界發生的變化不管不顧,不想不問嗎?他接下來偷換概念,將外界確確實實發生的事情偷換爲一種概念性的想象。只要你做事,參與到現實的生活場景中去,事情就會以具象的方式被解決,現實有現實具體處理的一套方法,而不是你頭腦中空談的概念化想象,表示“真實的世界裏,並不存在抽象的兩難選擇”。

他還引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纔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爲的。”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那些宏觀發生的並不全是概念化想象,而確確實實就是發生的現實,貿易戰開始打了,疫苗事件確實有,各種宏觀政策也確實出臺了,而這些確確實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即使是在微觀上有所作爲再往上發展,也一定會觸碰到宏觀條件的限制。這些事情都發生了,從大的方向在影響着我們,我們是必須接受,但是接受不代表我們不看,即使做得少也不能不做,引用一段大家都熟悉的話吧。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爲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貿易工會主義者時,我保持沉默,因爲我不是貿易工會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保持沉默,因爲我是新教徒;當他們來抓我時,已無人替我說話了。

最後他又引用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熱愛它。”這句話現在幾乎被說爛了,這句話來自《米開朗琪羅》,米開朗琪羅是處在逆境中但依舊熱愛生活,可是熱愛之後還在繼續的抗爭,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努力衝破現實的侷限。可是這句話卻常被使用作爲既然現實無法改變,那麼幹脆去熱愛他吧,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逃避現實,別說英雄主義了,倒像是犬儒主義。

第二部分開始講小趨勢,我倒不認爲他講出了多少新東西。他說的這些本就是我們知道的,存在於我們的腦海裏,只不過現在被清楚細緻的表達出來,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人聽完之後很有共鳴。所謂尋找連鎖反應的小趨勢,不就是尋找蝴蝶效應裏的那隻蝴蝶麼?

第三部分推導出要找小趨勢就是要認清事實。有時候我們所感知的事實並不是真正的事實,要處理自我感知與真正事實之間的差距,就要學會還原能力。“上半場的修行,更多的是抽象和簡化,下半場的修行,就得加上還原 和豐富。”其實就是邏輯思維中的兩種方式:歸納與演繹。歸納就是他所說的上半場的抽象化,由一些具體事務我們得出比較普遍的結論,演繹就是他所說的“還原”,即將我們得到的普遍結論通過觀察作用到個別個體上。並沒有那麼玄乎。

所謂的修行的具體方法是“多元思維模型”,就是把“聚集每個人都有其行業的思維模型,構建出一個龐大的、豐富的思維模型交流場”,說白了不就是聚集一羣人,進行思維交流嗎?就是一場沙龍或者討論會而已嘛!

到了第四講,尋找“非共識”,就是“把那些被忽略的東西呈現出來”,不就是尋找被忽略的市場細分領域嗎?第五講,時間不夠用了,不就是“何不炳燭乎”,抓住現在學習,學習永遠不會晚,而且科技的發達會延長人的壽命。第五講,我的力量從哪裏來,他說的“用人的體驗丈量世界”,不就是將抽象的東西具象化商業化的一個過程,他舉的例子,不就是把信任這種抽象的東西商業化了嗎?同屬於一類的有很多,比如 非誠勿擾將愛情商業化了,直播將技能和美麗商業化了,蜻蜓FM將聲音商業化了......第六講,時間願意和我做朋友嗎?他說的“只有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爲時間的朋友”,所謂的長期主義,不就是堅持嗎?這些即使我們沒有在大學課本里學過,至少也聽到別人說過吧!

第八部分尾聲,幾乎又是和開篇相呼應,“有意瞄準,無意擊發”,就是讓你時刻準備着,等待小趨勢的到來。怎麼準備,自己安安心心的做自己的事,去得到購買“知識”付費產品,你每一天都會得到知識,你就會覺得很心安,然後剩下的等待就可以了。

綜上可以看到,羅振宇說得不對麼?是對的,但他用一種更隱祕的邏輯和包裝得更加高大上的詞語表達出來,讓你認爲你學到的東西,其實不過是你早已經知道的,換另一種形式再對你說一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