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影響高學習效率的幾大因素

一、靈感來源

  爲什麼我會這寫篇標題很傻比的文章?是的,我承認我周圍很多同學都能做到一旦幹活兒就可以在座位上全神貫注直到飯點,但是,長期的保持高效率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然古人也不會說“吾日三省吾身”。
  另外,相信很多人都是在考試的前幾天時間學習效率暴漲,現今聯想自身,就算是對比自身當時考研的狀態,不禁赧顏汗下。這也引起我多次的深思,這證明:其一,人能夠突發性地變得高效率學習,其二,人能夠在某些事件(甚至自己厭惡去做)觸發下保持地高效率學習。

二、關鍵因素

一直想總結這些長期浸潤在學習環境中的感悟,私以爲,很多東西潛意識是瞭解的,但是缺少去把模模糊糊的東西明晰地的過程,那這些東西永遠都是模糊一片的,甚至當自己準備或正在踩坑。

2.1 環境

2.1.1 心理舒適區

  心理舒適區,是心理學專業名詞,原指一種心理狀態。在這裏我指的是讓人心裏感到熟悉、安心的地理區域。聽說過很多次周圍的人都在吐槽寢室、家裏學不進去,特別是每次放假帶好多好多書回家,信誓旦旦地決定回去苦修一番,結果都快到開學了,發現當初自己的計劃幾乎沒有完成。
  想了想,這些讓人心裏感到熟悉、安心的地理區域,諸如寢室、家裏,都是我們長期以來娛樂、休息的地方,在這些區域,我們的內心長期都是很放鬆、舒適的狀態。所以,在這些區域一旦進入學習狀態,一定要尤爲謹慎這些區域輕易能夠讓我們心裏感到舒適以分散精神,從而無法保持高效率學習。

2.1.2 “監督”與否

  在這裏,我說的“監督”指的是有人與你一同學習的情況。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往往有人與你一同學習的情況下,更容易保持高效率。
  你發現在圖書館中,大多數人學習效率往往很高而且保持的相當好,除了因爲不在“心理舒適區”的因素以外,還有就是你身邊有一大堆人,拿着一大堆書看的津津有味,這時,你會覺得:大家看書都挺認真的,彷彿這不是一件難事。高中教室也與圖書館類似,屬於有“監督”的情況。
  所以一個人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因爲周圍沒有所謂的“參照物”,而導致的分散注意。古人說過“君子慎獨”,我也認爲“學者慎獨”。

2.2 娛樂製品

娛樂製品確實很有必要存在,很多時候它們確實能給我帶來很多快樂和震撼。然而任然不妨礙其成爲最影響學習的因素。

  對於娛樂製品,我主要瞭解到的是小說、動漫、電影、電視劇、綜藝、長/短視頻、通訊軟件和遊戲。現在的娛樂製品太過方便了,甚至只需要點兩下鼠標,就能讓你成功坐在屏幕前幾十分鐘看得津津有味,心裏美滋滋,還不要說某些動輒幾個小時半天的東西。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千萬要謹慎以娛樂製品放鬆。例如,學習了一個半小時,基本上會有點疲勞了,這個時候打一局刺激戰場或者刷下抖音之類的來休息,當然會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2.3 個人規劃與態度

這一節的標題似乎有點太大了,但是個人規劃和個人態度是我認爲決定你未來高度的基石。

2.3.1 個人規劃

  規劃的好處就不說了,其跟“3天后有一門的考試要準備”的作用差不多。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沒有規劃的話,整個人的狀態就會很迷,潛意識中會覺得有很多事情要做,然後每次做下來後又覺得做什麼都靜不下心。
  在此分享一個小經驗,記得很久以前看到一張來自清華雙胞胎姐妹的計劃表,其甚至詳細到了每個小時的細分粒度,我認爲這是不可取的,這份計劃沒有任何彈性可言。私以爲,首先,計劃也不用具體到每日的程度,個人是把一週分爲了2天,2天,3天來規劃的,比如週一、週二兩天時間你要完成什麼事,具體達到什麼程度,這樣計劃纔有彈性。其次,每天你要在心中想好今天早上、下午、晚上做什麼就行,沒有必要詳實地寫出來。最後,每週週日一定要總結這周的223規劃完成情況,這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計劃就是爲了這一刻,你沒有這次總結,你這周就是白過了,哪怕你做了一萬件事情,切記切記。

2.3.2 個人態度

  個人態度指的是做事認真的態度,不得不承認,很多人連計劃都沒有認真規劃,憑什麼能夠按照計劃把事情做好。舉個例子,最近進入2019年,某些朋友規劃了一些新年計劃發了出來,比如“好好提升英語”,然後就沒了,這種規劃一旦發出來,從心理學上來講叫“提前滿足”(相反的叫“延遲滿足”),這類規劃會讓自己大腦以爲自己會完成計劃而提前激勵自身,從而讓你很難去認真履行自己的計劃。同時,這也說明了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很敷衍自己,很敷衍未來。
  另外,個人態度指的是做事負責的態度,記得李言榮校長說過一句話:讓優秀成爲一種習慣。當時我才成年,聽到這句話簡直是嗤之以鼻,覺得浮誇而已,如今發現,這指的就是:一個人要有點追求,做事就要做的最好,不要讓墮落與妥協成爲一種習慣。負責,對任何事情負責,追求做的更好,如果一開始就打算吊兒郎當的做(比如假裝自己“考研”),不如不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