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珠的房間| 求職屢屢碰壁,這部劇讓我放下焦慮

去年7月底的時候,我瀟灑地裸辭了。

辭職後的第二天,在咖啡館待到傍晚時分。走回家的時候下起了雨。路過菜市場,隱隱有鹹魚的味道飄過,橘黃的燈光下是一家家斑斕的生鮮蔬果。沒有遮雨的傘,任雨水滲入髮膚。那一刻,突然覺得體內某些東西沉睡已久的東西被喚醒了。

這種感動是如此的清晰,自知自覺。我活過來了,真好。

出去旅行,玩了兩個月,盡情盡興。那時候,有想到過下半年可能會行情慘淡,但沒有想過會如此慘淡。10月份的時候,開始投簡歷,大部分石沉大海。各大公司裁員的風聲四起,媒體報道鋪天蓋地。這時候,我才隱隱感覺到,行情不是一般的不好。寒冬真的來了。

互聯網創業公司大部分停招了。在我附上簡歷洋洋灑灑寫了幾百字的求職信之後,收到回覆:我們暫無招聘計劃了。幸好,儘管如此我一週還能安排到兩次左右的面試。

然而,不合心意的不想去,心生期待的被婉拒,就這樣,在反覆的起伏跌宕中,走向焦慮。

直到那天,看到這部劇,突然被治癒。

裸辭是一場漫長的自我拉扯,這部劇告訴我要生機勃勃地活着。

覺得從《請回答1988》到《今生是第一次》,到《live》到《我的大叔》,韓劇在小人物劇情的製作上,真的是誠意滿滿啊。當劇作開始聚焦現實、關注小人物,不再把重心放在LOVE LINE上面的時候,開始變得有質感多了。

其實講述這些個瑣碎的小人物生活,對於編劇和演員功力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尺度稍微沒把握好,可能就會“悶壞了”。但這幾部劇的細節都打磨得挺好的,從還原細水長流的日常,到捕捉那些喪到極致的瞬間、溫情治癒的時刻,都細緻入微,直擊內心。

並且可以看到,每個小人物身上的困惑與掙扎,歡欣與隱痛,冷漠與柔軟,都刻畫得那麼入木三分,演繹得血肉豐滿。他們堅定地戰鬥,也無奈地妥協,他們會各自體味孤獨,也會相擁取暖。

所以,雖然沒有起伏跌宕的劇情,也沒有多驚豔的演員選角,但在這些個讓人又哭又笑又感慨的故事中,你總會不期然照見自己。

《恩珠的房間》也是如此。更難得的是,我和恩珠一樣,都喜歡家居設計,熱愛電影,尤其是枝裕和的電影,討厭複雜的人際關係,喜歡和真誠的人結交。我們更是面臨着同樣艱難的狀態,同樣的掙扎,同樣的茫然,同樣地在堅持着一些看起來不太成熟的東西。

看恩珠,好像在看自己。

01

彼時的工作狀態,彼時那個忙碌的我,過去了就過去了,我不願再回去,甚至不願再回想彼時的那些經歷:

深夜1點鐘,在公司的洗手間嚎啕哭泣,那是被自責和壓力積壓到奔潰的情緒。

凌晨4點鐘,在歸家的出租車上強忍睡意,深夜無人的街道上是無法放鬆的警惕。

清晨5點鐘,此時思緒亂竄的折騰勁,開始抵不過肉體的筋疲力盡,才漸漸沉沉睡去。

柏邦妮說:“我們殺死了多少個自己,才成長爲一個卑微的達人。死掉的陌生人,你是我的一片自己。得多麼努力,才能攏住一口熱氣,暖和自己。深夜,筋疲力盡,難以面對,活着的自己。”

忘了是在什麼情境下讀到這句話的,只記得當時直擊心底的感動。那是一種深知生之艱難的惺惺撫慰,就好像有人給了你一個充滿溫暖的擁抱,那個擁抱懂得你卑微艱難的呼吸,也理解你泣不成聲的奔潰。

很多時候,我都會在深夜的出租車上聽《City of star》,看着窗外的城市燈光,一遍又一遍的問“City of star,are you shining just for me?”。這座城市太大,使得我們看起來是這麼的渺小;然而又幸虧這座城市這麼大,我們的渺小如此不值一提,我們才得以如此安心地苟活在某個角落裏。我們的悲哀源於此,我們的安慰也源於此。

02

當每個人都在拼命向前奔跑的時候,突然停下來的你會遭受多少異樣的眼光?

“不工作”和“不結婚”一樣,會讓你成爲社會生活的異類,莫名其妙揹負上某種罪。家人會的埋怨或擔憂,是最大的負擔;最親密的朋友開始恨鐵不成鋼,你開始不安;就連房東的語氣都開始發酸,聽了不由發慌。

好像我們整個社會都被上了同樣的發條,每個人的步伐都是那麼機械地在前行,停下來的那個,必然是因爲它“壞了”。然而,此處何以歇不得?

是生活還是生存?這樣的問題或許我們從未好好思考過,只是本能地在活着。

03

看許知遠對話姚晨的訪談,提到 

“人不僅有的時候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很多時候是人要追隨自己的命運,願意接受自己被浪潮推到什麼地方,如果有足夠的開放性和對自我的誠實,命運可能會把你帶到一個無法想象的方向,希望你心中有自己某種鎮定的東西,接受這個未知又美好,充滿期待的人生。”

在男主幫恩珠重裝了燈光後,她突然有了重塑自己生活的方向。她開始着手改變自己的居住空間,從改變房間照明開始,到刷牆、自己重裝洗手檯、給廚房的櫥櫃與牆壁翻新、整理衣物並規劃好收納。

恩珠開始接觸室內設計,看似巧合但又有某種必然性。她的動手能力那麼強,又因爲本職做平面設計,對於自己的審美還是頗有自信。最重要的是,她的靈感與熱忱開始從中噴薄而出,展現出某種閃閃發光的魅力。

想起是枝裕和的電影《奇蹟》,有個小男孩捧着書在讀:“活着,就是指喉嚨乾渴的感覺,或是與你牽着手,這就是活着,我正在活着。”

想起張懸唱 “活着,時光如水經過 / 你捧,常想起渴有多渴” ​​​。

只有找到了那份“渴”,纔是真正找到了自我。

就像寫作之於我,好像是某種閃光的東西。

它一直都在,藏在我手機的便條裏,藏在我人跡罕至的公衆號裏,

藏在我電腦“工作文件”之外的那片“沙城”裏。

而我,在這噴薄的表達慾望裏,真實感受到自己的那份“活着”。


於是,我也看到了——

開始想要好好生活,堅持每週健身,看喜歡的電影,重拾寫作的我。

開始面試,有期待有失落,尋求一個突破口重新開始的我。

在辭職後的130天,我收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本來滿懷期待,但用人公司卻在後續的溝通中反反覆覆。這次,我好像不那麼患得患失了,我已經做好了隨時奔赴下一家公司面試,繼續戰鬥的準備。

“我不知道哪片雲會下雨,所以我不停地去布雲。”

在某部劇中看到一個那麼相似的自己,會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動。

那些同樣喜歡着的討厭着的東西,特別是莫名吻合的當下的心情與狀態,連成長環境和性格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這種感覺很神奇,就好像導演的鏡頭在對着你,把你平靜如水的生活拍出了某種迷人的光彩。

一直在掙扎着,某一天會覺得痛苦失落,但某一天頑強的生命力又會破土而出,會繼續很好地生長。那是主角,也是我,是我們每個人真實活着的樣子。

恩珠的故事還在繼續,我的求職之路也會有更多的際遇。

繼續前行,我們會遇到千萬個自己,會在這過程中不斷探尋自我,會打破認知,甚至會推翻重建。

去感受去嘗試,去找到真正適合我們的生活範式。

(*溫馨提示:該劇更新有點慢,入坑需謹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