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落幕,共享充電寶何去何從


根據媒體報道,2018年11月30日,共享充電寶企業來電和街電的專利大戰終於塵埃落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原判,判決街電停止侵權行爲,並賠償原告來電科技經濟損失200萬元。


然而對於終審判決,街電科技卻充滿不平、頗有微詞,反指對方敲詐勒索。


“來電科技一直利用專利碰瓷,商業詆譭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近期竟以專利勒索8億元鉅款,甚至要求街電對來電進行遠超其市場價值的收購。(我們有全程錄音爲證)。在這件名爲專利維權,實爲敲詐勒索的案件中裏,街電遭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街電科技在《聲明》中說道。


圍繞着專利案引發的糾紛,雙方各執一詞,甚至高管還公開“互懟”。


街電CEO發佈朋友圈稱街電機器已經完成升級,並且通過司法鑑定,已經解決了與來電的專利問題。另外還指責來電產品使用盜版蘋果接頭,並質疑來電挪用用戶押金。


對此,來電科技也不甘示弱。來電CMO任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街電機器已經完成升級的說法存疑,並駁斥了對方指責來電“使用盜版蘋果接頭”的說法,聲稱來電後續將會通過合法手段鞏固證據。


來電和街電的糾紛究竟孰是孰非?我們不好評價。但毫無疑問的是,正是由於這場商業糾紛,共享充電寶再次成爲了財經熱點話題,引起廣泛關注。


自從2008年Airbnb成立、2009年Uber 成立,共享經濟便成了全球性的商業浪潮,並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對中國消費者來說,標誌性的事件就是2015年滴滴快車正式上線,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隨後共享商業模式開始在國內遍地開花,共享單車、共享衣服、共享雨傘等創新項目如同雨後春筍般涌現。


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移動設備用戶數接近50億,其中中國超過了13億,每天大概會產生10億多次的充電行爲。這些數據對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就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入口和可能的鉅額資本回報。


共享充電寶就是在這一背景中應運而生的,並且在媒體和資本的追捧下,很快成了新的風口。


因此,雖然共享充電寶自從誕生之時就充滿了爭議,屢屢被外界所質疑,比如王思聰就曾經評論說到:“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翔,立帖爲證”。但是資本依然蜂擁而入,唯恐錯失良機。


根據媒體報道,僅僅在2017年3月31日到4月10日,這短短10天時間內,共享充電寶行業就獲得了約近3億元融資,有超過20家機構入局,其中不乏IDG、紅點中國、騰訊、九合創投、金沙江創投這樣大名鼎鼎的創投機構。

街電科技、來電科技、魔寶電源,小電科技、Hi電科技、PP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小寶充電、泡泡充電等等初創企業相繼成立。共享充電寶成了繼共享單車之後最受創業者、投資機構和業內人士看好的“蛋糕”,他們渴望抓住風口的機遇,一戰成名。


在共享充電寶第一梯隊中,上文提到的街電科技和來電科技就是其中的頭部玩家,類似共享單車領域的ofo和摩拜。


街電成立於2015年年底,2017年3月獲得了A輪融資,由 IDG 資本、欣旺達領投,5月獲得了陳歐的聚美優品3億元的戰略投資,截止2018年3月實現全國200多座城市的覆蓋,日訂單峯值達120多萬,累計用戶突破6000萬,一度佔據了共享充電寶80%的市場份額。


來電成立於2014年8月,是最早進入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並且擁有多項發明專利,2017年4月獲得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個人跟投,目前覆蓋全國300多家城市,註冊用戶超過4000萬,服務數億人次。


在某種程度上,共享充電寶就像是共享單車的翻版,在短時間的狂歡和喧鬧之後,市場漸趨冷靜,一批公司迅速地被淘汰出局,行業重新洗牌。


2017年10月11日,樂電正式宣佈停止運營其共享充電寶業務,這是行業首家宣佈停運的共享充電寶企業,隨後泡泡充電、小寶充電等企業也相繼宣佈停運。雖然幾家公司的倒閉並不代表這個行業就不行了,但也從側面印證了共享充電寶領域正在經歷着某些變化。


“作爲一個創業者,要不斷觀察周邊的市場,看看哪些市場需求還沒有被滿足。”蓋倫國際董事局主席、知名創投人士雲關秋在他的《0生萬物》一書中曾說道,“能夠集約化的市場需求、能夠持續不中斷的市場需求才是可以用來創業的,否則就是瞎折騰。”


那麼,共享充電寶究竟有“市場需求”,還是“瞎折騰”?


目前我們還不急於下判斷,畢竟共享充電寶從誕生到現在也不過四五年的時間,“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用更長的尺度來衡量,或許我們才能看得更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今共享充電寶的商業邏輯和共享經濟的鼻祖Airbnb和Uber是有些不同的。因爲無論是Airbnb,還是Uber本身只是互聯網平臺,都是將社會閒置的資源吸收進入平臺共享,這是一種輕模式,邊際效應幾乎爲零。


但是共享充電寶則不同,它需要不斷投入鉅額成本去製造設備,不僅要運營互聯網平臺,還要連接生產製造、運營管理、後期維修等環節。這是一種重資產模式,需要源源不斷的燒錢,盈利方向也不明朗。


共享經濟的核心是優化資源配置,特徵是產品使用期限短、頻率高,並且是剛性需求,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於共享,新項目並不天然就具有新的商業價值,正如雲關秋說道的:“沒人乾的項目,不一定不是好項目,也不一定就是好項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