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商業模式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隨着時代風口的變幻,一些行業異軍突起,相應的一些行業黯然衰落了。如果我們再把視線拉長,用更長遠的尺度來打量,那麼現存的大多數行業可能將慢慢沒落,甚至徹底消失。但是無論時代浪潮如何變化,時間跨度如何伸縮,總有些行業是不會衰微的,它會伴隨着人類的生活而一直存在。


比如餐飲行業。


提到餐飲行業,我們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人皆知的世界級公司——麥當勞。


1955年,第一家麥當勞餐廳由創始人雷·克洛克在美國芝加哥創立,半個世紀以來在全球範圍內急速擴張,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超過37000家麥當勞餐廳,每天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0萬名顧客提供高品質的食品與服務。目前其品牌價值超過了1260億美元,是最大跨國快餐連鎖企業,穩坐全球餐飲服務行業的頭把交椅。


麥當勞主要售賣漢堡包,薯條、炸雞、汽水等等快餐食品,據統計,在2002年時麥當勞就累計售出1000億個漢堡。所以,在盈利模式上可能許多人都會認爲麥當勞的收入主要就是依靠其零售食品和加盟費。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衆所周知,麥當勞運營的大部分店面都是加盟制的。它負責代替加盟商尋找合適的開店地址,然後對選定的地方進行購買或者簽訂長期的房屋租賃合同,再將店面轉租給加盟商,獲取這其中的差額,換句話說就是一個簡單的轉租模式。實際上,它是用加盟商們的錢買下房地產,然後將它轉租給加盟商。


在這個過程中,麥當勞餐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來了巨大的客流量,往往帶動了附近商圈的地價,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議價能力,吸引了房地產開發商用很低的租金、甚至免租金的條件邀約麥當勞到某個區域開店,同時麥當勞再把店面轉租給加盟商,收取高額加盟費,打通了地產上下游,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從根本上講,與其說麥當勞是一家餐飲企業,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家經營房地產的企業,就像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曾經說道的:“麥當勞的真正生意是經營房地產,而不是漢堡包。”


當然,這種商業模式的成功也有賴於麥當勞餐廳出色的食品、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運營管理,畢竟只有把餐飲做好了,才能聚集龐大的人流量,從而爲後續的良性運轉做好基礎。


麥當勞的現在經營重點早已經轉向了房地產行業,它先考察合適的地段,然後買下或者租下地塊,再尋找合適的加盟商,租給他們經營。目前主要收入就來自於房地產運營收入,其次纔是加盟費和直營店利潤,也正因爲如此,它被業內人士戲稱爲“全球最大的商業地產王國”。


上面這個小例子來自連續創業者張雷的《商業模式轉換定製方案》一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巨大效應。有時決定公司發展命脈的不僅來自表面上的產品或者服務,更來自深層次的創新性商業模式。


不同的商業模式,決定了企業的不同格局和命運。好的商業模式,能夠在客戶、合作伙伴、產品生產和營業利潤等方面達成平衡,實現正向循環,正如知名管理學者彼得·德魯克所言:“21世紀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與價格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那麼,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它包含什麼要素,有哪些常見類型?中小企業如何實現商業模式的轉型呢........。對這些問題,張雷在本書中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有理論、有案例、也有方法,詳細剖析了卓越企業屹立不倒的內在邏輯,並且結合自己經驗總結出了中小企業商業模式設計七步法。


儘管許多創業者和專家學者對商業模式做出了紛繁複雜的各種定義。但是在張雷看來,這些定義都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商業模式就是公司通過什麼途徑和方式來賺錢。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下,批發商和零售商是實現流通必不可少的環節,都是具體的實物交易,只能在店鋪內交易,營業時間也有限。比如我們常見的商店、百貨店、儲物店等等都是傳統商業模式的主要交易場所。


但是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下,這些傳統的商業模式正變得越來越脫離大衆,弊端也日益顯現,而中國經濟的升級更深刻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在這個背景下,中小企業的危機迫在眉睫。


中小企業轉型,路在何方?商業模式創新就是其中的關鍵環節。


張雷認爲商業模式創新雖然千頭萬緒,但是也有路徑可循,只要從發展趨勢、客戶定位、業務系統、創利模式、降低成本、自我複製、關鍵資能等七點着手就能掌握商業模式轉換的方法,保持靈活性和應變能力,讓企業在時代浪潮的衝擊下立於不敗之地。


變化是世界的常態。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時代在變,消費者在變,商業環境在變、所以企業也不能不變。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家只能去直面它、適應它,正如張雷在書中說道的:“不斷的轉換和創新是企業保持生命力的唯一途徑,沒有永恆的商業模式,只有永恆的創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