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胡歌讚不絕口《浮生六記》,到底有怎樣的魅力?


2019年1月13日,由閱文集團和東方衛視聯合主辦的“閱文超級IP風雲盛典”暨第四屆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盛典在上海完美落幕。


本次晚會盤點了過去一年備受歡迎的IP改編影視作品,並重磅推出了適合改編的圖書書單,蘇童、阿來、麥家、陳凱歌、劉嘉玲、胡歌、陳坤、楊冪、黃軒、吳磊、張傑等作家和明星悉數到場,引發了熱烈的關注和反響。盛典當晚,有一個環節,就是讓演員向大家推薦自己最喜歡的書籍。


當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問到胡歌時,他給出的回答是《浮生六記》。


胡歌說,自己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源於前兩天看熱播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結局時的感觸,劇中的雷東寶成功收購了電線廠以後,他去了妻子宋運萍的墓前,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她,但是大部分的時間,他都在回憶倆人以前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真摯動人的夫妻之情,忽然讓自己想到了《浮生六記》中沈復和芸孃的愛情故事。


“其實我們在看很多的成功學的書,心靈雞湯的書之外,我覺得大家可以去尋找一下,我們生活中的小確幸,其實真正的幸福,點點滴滴就在我們生活中。”胡歌說。



事實上,不僅是胡歌,許多名人名家都對《浮生六記》推崇有加,著名主持人汪涵在節目中就曾經多次提起此書,並向觀衆推薦,“我們要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發現周遭的一切。”著名作家林語堂、俞平伯、曹聚仁、賈平凹、馮其庸等也都對本書給予高度評價。


比如,文學大家林語堂就把書中的芸娘看做是中國歷史上最美麗、最可愛的女性,“讀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祕,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能夠贏得這麼多大咖的喜愛和推崇,不禁讓人好奇,《浮生六記》爲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它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的隨筆集,分爲“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遊歷、養生記道”等六卷,以作者夫婦生活爲主線,講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種種際遇,以及作者大半生的人生經歷和感悟,道盡人間百般滋味,被譽爲“晚清小紅樓夢”。


愛情,無論在古今中外都是一個永恆的文學母題。


但是中國古代描寫愛情的大多數文學作品,不是寫宮廷祕聞,比如《長恨歌》中的唐玄宗與楊貴妃,就是寫在傳統禮教之下的愛情悲劇,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寫平凡的夫妻之情的實在不多見,即使有,也只是寥寥數語就一筆帶過,比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正因爲如此,《浮生六記》就顯得難能可貴,再加上沈復沖淡平和的文筆、清麗典雅的語言和娓娓道來的敘述,悲歡離合的真情實感躍然紙上,引人入勝,讀來蕩氣迴腸。


沈復,號梅逸,字三白,江蘇蘇州人,出生於詩書之家,擅長吟詩作畫,有極高的文學修養,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於南北各地,遊歷四方,但是始終不得志,家道中落後,還曾以賣畫維持生計,晚年流寓四川。在嘉慶十三年創作了此書,流傳至今,成爲了文學經典。


時光倒轉兩百年,正是康乾盛世的晚期,在南方的蘇州城,沈復和陳芸兩家屬於表親,從小就認識,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小時候的陳芸“生而穎慧,學語時,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誦”,並且還擅長女紅針織,孝順長輩,性格溫柔嫺靜。


沈復十三歲時跟着母親去外婆家見到了陳芸,怦然心動,就對母親說出了“非陳芸不娶”的願望。母親也很喜歡她,於是當場就取下戴着的金戒指,作爲信物遞給她,訂下了這門婚事。


五年後,倆人正式舉行婚禮,結爲夫妻,從此琴瑟和諧,伉儷情深。沈復以時而輕靈,時而深情的筆觸,把陳芸的一舉一動、一哀一樂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陳芸會做刺繡持家,會泡茶制香,會早起煮粥,會相夫教子,也會談詩論詞,還會女扮男裝和丈夫一起去逛廟會,諸如此類等等,嫺靜溫柔又天真活潑,既有林黛玉的弱柳扶風,又有杜麗娘的隨性浪漫,有妻如此,夫復何求,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浮生六記》是沈復寫給妻子芸孃的絕美情書,從初見時的一見傾心到婚後生活的相親相愛,再到遭逢家庭變故,生活清貧,倆人依舊相濡以沫,將布衣蔬食的平淡生活過得充滿詩意,歡樂與哀愁兩相對照,生死不渝,情真意切,堪稱至情至性的中國古典愛情範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