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源祥廣告:捱罵就是營銷?


“恆源祥,鼠鼠鼠;恆源祥,牛牛牛……恆源祥,豬豬豬。”這是2008年春節期間恆源祥公司策劃的電視廣告語,這支長達一分鐘的廣告片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無數爭議。


廣告中代表着12生肖的12位演員依次登場亮相以“鼠鼠鼠”開始一直叫到“豬豬豬”結束,單調的創意、無趣的廣告語和不厭其煩的重複引起大批觀衆的潮水般的批評。不少網友表示這則廣告是“考驗我們接受的心理極限”,“把低級作爲一種炒作的方式”,“做了一個讓全國人民發瘋的廣告”。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聲,第二年春節期間恆源祥再度將12生肖一個不落地搬上銀屏,儘管仍然遭到了觀衆的吐槽,但是恆源祥表示,這類廣告將十年、二十年做下去。


“捱罵就是營銷!”恆源祥相關人員說道,“賀歲廣告播出後,所有的市場反應以及爭議都在預期當中,這不是失誤,而是恆源祥很長時間的謀劃,所有都在控制之內。”


以重複、單調、乏味、惡俗爲特徵的廣告除了恆源祥之外,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腦白金等等。爲什麼有些企業會偏愛這種類型的廣告?或者換句話說,這些廣告有沒有良好的傳播效果?


從短期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恆源祥的廣告雖然遭到了大量消費者的批評和嘲諷,但是卻引爆了輿論,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成了一個新聞話題和事件。在注意力經濟的時代,如果說營銷成效取決於關注量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恆源祥的廣告是成功的。


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儘管惡俗廣告能夠帶來大量的關注度,但是對公司產品、品牌形象和消費者而言都具有非常強的傷害。華夏時報在報道中就指出,調查顯示恆源祥在春節期間推出的十二生肖拜年廣告,有七成網友表示:看到這個廣告後,將不再購買恆源祥的產品。


“廣告一響黃金萬兩”,回顧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歷程,與經濟的騰飛、雨後春筍般涌現出的新興企業、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對應的是廣告行業的突飛猛進。從高樓大廈的牆面廣告、隨處可見的戶外站牌廣告、影視作品中的植入廣告、手機屏幕彈出的視頻廣告........,到電話推銷廣告。可以說廣告已經成爲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真可謂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廣告營銷,尤其是惡俗廣告的蔓延和傳播,讓許多消費者在潛意識中慢慢產生了一個觀念:廣告營銷就是忽悠,就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但是隨着法律的規範、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不僅給顛覆了固有的商業模式,也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因此不可避免促使營銷領域發生了新的變革,正如知名營銷專家李光鬥所指出的,當一個事情重複很多遍的時候,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惡俗廣告之所以會在國內大行其道,是因爲早期我國的大多數企業正處於品牌的初級階段。


萬物皆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對於營銷領域來說,不變的就是過硬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還有消費者的信任。


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通過線上線下的鏈接,構建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讓消費者在場景中增加消費體驗,與營銷者即時互動,在場景中被觸發和感動,爲消費者推送合適的信息。


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搶佔的是入口和流量,以場景觸發人們消費行爲的場景式營銷應運而生。可以說,場景式營銷正在取代傳統營銷成爲未來營銷方式的主流。


那麼,如何做到場景式營銷呢?


資深互聯網觀察者、傳媒專家向世康在他的《場景式營銷》一書中深入討論了這個營銷話題,並且對場景式營銷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和解析,指出場景式營銷發展、成型、取代傳統營銷和網絡營銷的必然趨勢。


在書中,他舉了“微信紅包”的小例子。


微信紅包是騰訊旗下產品微信於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應用,功能上可以實現發紅包、查收發記錄和提現。在2015年春晚那天,憑藉中央電視臺這個大舞臺,騰訊創造了獨特的應用場景,提高了移動支付的便捷性,把場景式營銷演繹到極致,從當天的紅包金額、產品體驗、口碑與社會影響力等各方面看,完勝阿里的支付寶。


數據顯示:央視春晚微信搖一搖數次總量達到110億次,紅包收發高達 10.1 億次,祝福在185個國家傳遞3萬億公里。從初一到初八,全國共有800萬用戶參與搶紅包,甚至有些用戶已經忘了春晚節目,卻仍對微信紅包搖到多少錢記憶猶新。


微信紅包的場景式營銷的大獲成功,使得騰訊在移動支付領域站穩了腳跟,有實力與支付寶平分天下,即便馬雲也不得不承認,騰訊進行了一場漂亮的“珍珠港偷襲”。


“場景是驅動用戶或者用戶主導的關鍵,微信紅包實現虛擬體驗和現實體驗的結合,拜年給壓歲錢。”向世康說道,“在傳統行爲習慣的基礎上全民搶紅包,錢多少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搶紅包’的應用場景。”


營銷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移動互聯網社會,廣告傳播的核心是場景,誰能搶得場景式營銷的先機,誰就能站在時代風口上,贏得未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