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松果

摘松果(發表於小《小世界》2018年11月9日)

小時候,每年秋天學校都會選一天,組織全校師生去上山摘松果,以備冬天教室生爐子用。

那一天,大家各自從家帶着簍子、編織袋,排着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大山進發。

離開教室走進自然的孩子們,歡快的笑聲走一路灑一路。

到了山跟,以班級爲集體,哪個班級往哪片山上走老師們劃分好。然後班級再分成組,找好組長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項,隨着一聲“解散”,大山便熱鬧起來了。

我們挎着籃子,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嘻嘻哈哈邊走邊鬧。分散開的同學們有的找到一棵松樹便開始摘,有的掄着個簍子直往山頂衝,有的就蹲在松樹底下撿,還有的乾脆就挎着簍子滿山跑。

秋天山坡上開滿了野菊花,喜歡花的女生們邊摘松果邊採花。採一把野花找塊大石頭坐下,幾個女生就開始編花環了。巧手的女生很快編好了花環戴在頭上,她們互相誇讚着彼此花環的美麗。戴着花環坐在大石頭上看着藍天,聞着清新的山野氣息。她們總是能在石頭上坐好長時間,那會兒她們已經忘記是到山上摘松果的。

男生們個個是跑山能手,什麼一個班級一個片,在他們腳下,整個大山是一片。他們是哪有高樹往哪兒奔,哪有大石往哪兒爬。有個別的男生早就把簍子塞給別的同學,他們去扒拉石頭抓蠍子去了。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山棗樹夾雜在雜草和松樹間,枝頭顆顆又圓又紅的山棗在向我們招手。山棗的吸引力大過鬆果,我們放下簍子,拔開雜草小心翼翼地去採摘山棗。有的邊摘邊吃,有的則摘不吃,等摘滿了兜子邊走邊吃。還有淘氣的男生摘了滿兜的山棗,邊吃邊用山棗核往同學身上打。被打中的同學氣得哇哇大罵,山林間笑聲、喊聲、叫罵一片。

幸運的同學會在松樹下撿到粘萵和扎萵(我們土話這麼叫,野生的菌子,它們一般藏在厚厚的松毛下),於是附近摘松果的同學們,視線就全轉移到地面了。到處扒拉着找,也希望能找到那鮮美可口的粘萵。

“嘀嘀嘟嘟”的哨聲穿過整片山落入我們的耳朵,集合的時間到了。山頂上、半山腰的學生們開始陸陸續續往下走了。大家邊走邊看身邊同學的簍子,看大家都有多少收穫。有的同學滿滿簍子的全是松果,有的同學有松果有野花有粘萵,有的同學簍子裏無松果卻裝了滿滿一簍子的松毛。

不管收穫了多少,都不影響我們開心。一路嘻嘻哈哈,唱的唱,喊的喊,叫的叫嘰哩咕嚕往山下趕。

到了山下集合清點人數,大家互相看着一個個辮子朝天,衣服被樹枝刮破,胳膊、腿帶着小傷的同學,眉眼間除了笑還是笑。那年頭沒人會在意這些,只要不出大的安全問題,一切都似乎是常理的事。

集合完畢,我們便排着隊伍帶着歡笑回家了。被我們折騰個遍的大山,默默地目送着我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