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市唯有自救才能走出困局

盲目的強調徒有虛名的信心,一見政府有所動作就興高采烈,實在不是中國地產界應有的氣質和風度,也不是面對困局的大智若愚,到有幾分孔乙己式的自憐與悲哀。儘管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經濟還沒有遇見如此巨大的困難,還沒有遇見如此惡劣的國際經濟環境,但是,中國民衆的民族意識和無私精神,將成爲戰勝本次經濟危機最強大的精神動力。
中國樓市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的地量成交,是因爲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缺少起碼的危機意識和大局觀念,那種自己把自己逼向破產的死抗房價是樓市的大敵。更有個別意見領袖似的人物,完全不顧已經出現的經濟危機,盲目的把希望寄託在政府的所謂救市上,錯過了樓市最好的自救時機,以致把中國樓市引向了崩潰的邊緣。如再猶豫,恐怕大批的上市公司將無法保全。
在股市跌破3000點時,正是樓市成交量急劇下跌的關鍵時刻,我當時就提醒業界一定要關注成交量,沒有成交量的放大,中國樓市不只是萎縮的問題,不只是開發商破產的問題,而是逼迫中國經濟提早陷入衰退的問題。幸好中央政府早做準備,在一線城市動工興建了大量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基本上能解決未來五年四大一線城市的普通住宅的供應。
北京市除三年兩千萬以外又新增五年4000萬的規模,深圳在三年9.71萬套的基礎上,又新增五年14.7萬套,上海市今年下半年動工興建160萬平方米並規劃三年5000萬的規模,廣州市從2006年以來確保每年的經濟適用房不低於當年住宅供應總量的45%。即便出現經濟危機,中國大城市的住宅供應也不至於出現大的問題。
現在誰也搞不清,中國樓市到底佔有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包括社保資金等多大規模的資金,數額一定不會比美國次貸的規模小。因爲中國樓市體量過大,是一個超級的經濟巨人,一旦蹦然倒下,全球將爲之震驚。但是,絕對不能以此來要挾銀行要挾中國政府,死抗房價的行爲,其實就是一種要挾。別忘了中央政府後面站着的是十多億中國民衆,是不可能接受這種要挾的。
放下架子,開動機器,尊重市場,尊重購買力,是中國樓市必須面對的現實。不要去指望外資,日本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就是被外資搞垮的,何況外資已經自身難保,這一輪經濟衰退是全球性的;不要指望地方政府那一兩個點的補償,現在的買方需要的是降價30%甚至更多,沒有誰爲那一兩個點的補償出手;更不要指望商業銀行,因爲中國的銀行已經不堪重負,也不要指望突然形勢好轉,天上掉下了餡餅。開發商必須爲前幾年的房價泡沫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
不要去鼓勵市場,房價只漲不跌,這不符合中國國情。要知道中國的地產產權是屬於全體中國民衆的,政府只是代行管理,嚴格地說,每拍賣一塊土地都要經過全國人大批准;要知道中國房產產權只有70年,用資產產權來衡量,購房者拿到的只是住房使用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產權,它的價值隨着70年的到期而消失。這兩大產權不是現在所能夠解決的問題,起碼要到40年後,也可能要通過社會變革的形式才能解決,你能說你的房子永遠升值?
這期間,中國樓市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中國房產永遠都不可能成爲資本投機的市場,因爲連基本的產權都無法界定。我們的時代需要的是,各級政府不遺餘力的解決好普通民衆住的問題。高房價作爲一個時代的詬病,儘管無法治癒,但已經不會傷害到中國社會的肌體。也就是說,高房價的時代已經永遠消失,現在只是沒落貴族,還能撐幾天而已。如果連這個還沒有鬧明白的開發商,我建議多去讀讀中國的歷史,瞭解一下中國的法制。
在幾個月前,我和開發商們談過市場的轉變,從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隨着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現在的樓市已經不僅僅用市場來說話了,還必須認真看待樓市的社會屬性,全力開展自救,以求走出困局。歷史的機會就在眼前,現在自救還能但求保全,再晚了,可能機會都沒有了。也許隨着泡沫的消失,房子已經不值幾個錢,遠遠趕不上你的負債。
 其實,說是自救,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尊重普通民衆的購買力,儘可能的多降價。如果,你是曾經的地王,不妨虧本售樓,只要能回籠資金那不僅僅是救自己,也是救銀行,同時,對中國經濟也很有好處。這不是你做出了犧牲,而是對你經營上缺乏謀略的糾錯。但願中國樓市能以平常的心態,勇敢的直面降價,開創一片新的天空。
 
文章來源:恆大地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