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记忆里的芳华(一)

本来想写一篇观后感就好,没想到写着写着,两个主角便写了三千字,便准备分开,至于还能写多少,大家喜欢的话,就追一下吧。


芳华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上映的,我猜也快下线了吧,今天出门,去吃个饭,饭后便想看个电影,看来看去还是选择了这个。

说不在记忆里的原因,一没当过兵,没体验过军队的感觉,二没生活在那个年代,不能去体会他们当中的滋味,而用我这个现在的眼光再去诠释我所看到的芳华。

总体来说,我感觉导演一直是在“玩”,“玩”的是观众的感情,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摆在我们面前,让你知道生活是多么的残酷,以及那么有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内敛那么平滑,没有大喜,没有大悲,在该发生的地方发生该发生的事情,在该发生的时候发生该发生的事情。而在那些可能将事情扩大化的时候,没有选择扩大,而是向内的收回,给观众们展现了大成若缺的意义吧。

一个小圈子,一个大社会,小圈子便是文工团这些年轻男女,而大社会就是他们来到社会之后按照自己的生活发展下去的样子,想想,我们也是如此。

干部子弟,有外露的,有深藏的,平民子弟有为人服务的,有饱受欺凌的。而看到他们的结局的时候便又想起了那篇《寒门再难出贵子》。

先说男主刘峰,开场就标兵,标兵,标兵,彻彻底底的由内向外贯彻“为‘人民’服务”准则,帮战友们各种事情,从战友的家人给战友带东西的邮递员,到为为他人修手表做沙发的手艺人。他将自己的感情隐藏在众人之,用一个现在的名词来概述的话,就是那句:对一个人好,脚暖男,对所有人好,叫中央空调。他将自己的私人感情隐藏在众人之中,爱的那么卑微,爱的那么渺小,骗过了众人,骗过了爱人,甚至骗过了自己。当他唯一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的时候,是听过了邓丽君,是在一个只有两人的房间,这就好比干柴烈火的感情上,浇上了一瓶二锅头,但是结果却是以流氓的名义下放到了伐木场。常常听想进入豪门的人说,想少奋斗二十年,我以前一直很讨厌这样的说法,但是有一天想明白了一个事情,少奋斗二十年之后哪?二十年后,你是依旧奋斗,还是坐享其成?二十年后你依旧奋斗,是能说你赢在了另一个起跑线上。人的优秀到什么时候都是优秀,不管是你上大学进修,还是去伐木场,在收拾自己行李准备去伐木场的刘峰说出了自己的来历,“我是从连队来的,我知道那边放不下这么多私人物品。”当镜头到了战场的时候结果他还是成为了连级干部。当刘峰陪着何小萍练习舞蹈的时候,萧穗子的旁白说出了刘峰,他没有感觉时代跟我们都在改变,而在电影末尾也再一次提到了这些。而刘峰依旧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徜徉,将自己进修的机会让该别人,将对方的错误自己承担,他在后来看到林丁丁的照片的时候,眼神一下变得温柔了,他依旧爱着这个外表到内心已经不是那个他认为林丁丁的林丁丁,也许他始终爱的就是那个心中的林丁丁。人在最脆弱的时候便是最容易接近的时候,何小萍一直受到歧视,而给她关照的刘峰,依旧是一个自己都认为奉献,而这种奉献却将何小萍拉向了爱情的方向。而当硕大的可口可乐的标志出现的时候,坐在我周围的几个人都再说这个广告太硬了,而在我的内心却说的是“资本主义主导的思想主导的社会已经到来”,也是那个之后在我看来刘峰的命运随着社会的转变开始转变了,在出现的时候眼神越来越没有肯定坚毅,越来越混沌迷茫,对生活充满了不稳定的那个阳光少年,当年冲锋在前线的战士,此刻并没有成为《阿甘正传》里的那个短腿老兵,没有成为乞者,同样也没有成为国家的“累赘”,依旧“为人民服务”,做着搬运工,古人云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而我们的英雄没有那么狼狈,被难倒的时候是因为一千块。而可笑的是这个罚款连个名头都说不出来。在动荡的年代里,混出来需要的是真本事,没有白马坡前的颜良文丑,便没有灞桥挑袍。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何小萍,身份背景开篇交代的清清楚楚,一个劳改的父亲,一个改嫁的母亲,父亲不敢爱她,母亲也有可能不敢爱她,而这样的情感完完全全的继承到了她的身上。从初到宿舍到最后,所有的情感都埋藏在心底,从不敢吐露自己的父亲是劳改犯人,到十几年后不敢吐露自己喜欢对方,从自己不敢吐露对一些而厌烦导致对整个文工团的讨厌,到不敢吐露对烧伤战士说自己有心上人的事实,原生家庭下给人内心的影响就这样不断的摧残着她的生活。而生活也是这样的不断的出现各种事情将她这样的性格继续吹打更加稳固。开篇何小萍的妈妈一直想拿女儿的照片给邻居炫耀,而何小萍去拿丁丁的衣服却是为父亲,里面能看出他们家家庭的关系,而这样的真情流露却还来的是“偷”的骂名。解释不通便不去解释,一对莫名的海绵就这样的扣在了她的胸前。初次是一个骂名,再次却是被当众把衣服凌辱。被人嫌弃,是因为有味道。有味道是因为不洗澡吗,片中提到过两次不洗澡以及她在洗澡的时候问要不要钱。推测出来的结果并不是不洗澡,而是每天都洗,有两次不洗才特别,而这两次特别,一次是以为照片一次是因为练功,在穗子的旁白中我们知道她出汗多,出汗多就会有味道吗?出汗多天天洗会有味道吗?而这里的我的答案是她更加勤奋,所以出汗多,这个片中也片面的给了她几次独自以及跟刘峰练习舞蹈的镜头也算是可以印证。当“靡靡之音”流入了中原大地,撩拨了一代青年,他们穿上了喇叭裤,带上了太阳镜,拿出了录音机,就算是在这样政治背景“干净”的地方也开始“浑浊”起来,刘峰被下放的前一天,她来到他的宿舍,没有说那句想说的话,而在那么多年之后依旧没有说出那句我喜欢你,而是用“能抱抱我吗?”来掩盖,因为他们心中都知道爱在那个年代就是负面的,是龌龊卑劣的。而组织对刘峰的下放,是她对整个人生观转变的开始,刘峰应该是她的标杆,是她的方向,自己一直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刘峰努力便是标兵,“为人民服务”便会改变自己的出身背景,被人民重视起来,当住在上铺的何小萍,在蚊帐内听到那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侮辱(军装事件捅出去)过自己的人再一次的陷害了自己喜欢的人,而陷害的言辞并不是领导们口中表述的那样,这个时候毁掉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刘峰的前程,另一个是何小萍(会再也见不到刘峰,以及自己原本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就会换来人民的喜爱),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开始选择平庸,选择装病,不去做主角,而当自己听到自己要去做医护兵的时候,稍微有一点震惊而马上有将这种感情掩盖下去,在刘峰去精神病院去看望她的时候提出来这个是处置,震惊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下放,而掩盖是因为平时收到这样的待遇已经很多了,还是让自己更加坦然的好。对个体的厌恶,对整体的厌恶,对这种运转模式的厌恶虽然有不甘心,但是也算是一种逃离。导演就是这样的跟你开玩笑,当你拼命的选择去做那个不平庸的时候,你永永远远都是那个平庸的,你拼命的来这个文工团,拼命的练功做主角,你永永远远都是配角。当你选择做平庸的普通护士的时候,你却成为了英雄。而看望英雄的刘峰,在我看了并没有获得英雄的称号,因为他的任务是护送驼队,因为他后来做一个送书的。人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拧巴的活着,便成为别人眼中的不正常。她心底是那样的热爱跳舞,战友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时候她却在操场上,她人是万人看,自己是一人瞧。我认为这个时候她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前是为他人而活,现在是为自己而舞。

��V�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