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看漲論 (一)

創始和貨幣的起源

隨着比特幣的價格,在2017年飆升至新高,似乎看漲比特幣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完全不需要任何特別的解釋。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比特幣既沒有任何商品爲其擔保,亦沒有任何政府爲其背書,甚至因爲價格的快速上漲,還被比擬於鬱金香狂熱,或網絡泡沫。投資這樣的一個數字資產,又似乎是一件愚蠢的行爲。以上兩種看法都不盡然;比特幣看漲論非常引人注目,但是理由並不明顯。當然,投資比特幣仍有很大的風險,但是以作者看來,它仍然帶來一個巨大的機會。

創始

有史以來,當人們需要傳送財產給遠方時,都是經由雙方信任的中介機構(如銀行或政府)來處理。 2008年,至今真實身份尚未知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發表了一篇長達9頁的方案,他解決了一個困擾電腦界許久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中本聰的解決方案以及他所的創造的 — 比特幣系統 — 讓人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不需要信任任何機構或任何個人的狀況下,迅速地傳送財產到遠方。比特幣的創建對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影響之深遠,作者認爲中本聰應該成爲第一個同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和圖靈獎的人。

對於投資者而言,比特幣系統的發明主要在於它創造了一項嶄新而稀有的數字商品 — 比特幣。比特幣是可轉讓的數字代幣,它是在比特幣網絡中以“採礦”過程產生的。比特幣採礦大致類似於黃金開採,但是比特幣的生產是遵循着一個特意設計並可以預測的時間表。根據設計,只有2100萬比特幣將會被開採出來,其中大部分已經被開採 — 在撰寫本文時大約1680萬比特幣已被開採出來。每隔四年,採礦生產的比特幣數量將會減半,比特幣的開採將在2140年前完全結束。


既然沒有任何實體商品可以擔保比特幣,也沒有任何政府或公司給予它保證,那新來的比特幣投資者一定會問:爲什麼比特幣還有任何價值?與股票,債券,房地產,甚至大宗商品如石油和小麥不同,比特幣不能通過標準貼現現金流量分析,或用於生產高端商品的需求進行估價。比特幣屬於完全不同的商品類別,被稱爲貨幣商品,其價值在理論上被設定爲遊戲。也就是說,每個市場參與者都會根據他們本身對其他參與者是否會在意去評估,以及他們可能的評估價值來評估該商品。要理解貨幣商品的博弈論性質,我們需要探索貨幣的起源。

貨幣的起源

在最早的人類社會中,人羣之間的貿易是通過易貨貿易發生。易貨貿易之刻板且令人難以置信的低效率,嚴重限制了貿易可能發生的規模和地理範圍。以易貨貿易爲基礎的貿易有一個主要的缺點,就是需求問題一定要能雙重巧合。例如,蘋果種植者可能希望與漁民進行貿易,但是如果漁民在同一時刻不需要這麼多的蘋果,交易將無法發生。隨着時間的推移,人類逐漸養成了收藏具稀有性和象徵性價值物品的一種渴望(例子包括收藏貝殼,動物牙齒和燧石)。事實上,正如尼克·薩博(Nick Szabo)在他那關於金錢起源的傑出論文中所論述的那樣,相對於早期人類最近的生物競爭者- 尼安德特人,對收藏品的渴望提供了人類明顯的進化優勢。

收藏品的主要和最終演變功能是作爲儲存和轉移財富的媒介。

收藏品成爲了一種“原始貨幣”,因爲它的存在,相互對立的部落之間可以進行交易,財富也可以在不同世代之間轉移。在舊石器時代的社會中,收藏品的交易和轉讓並不多見,這些商品更多地被視爲“保值儲存(store of value)”,而不是我們對現代貨幣所認知的“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 這個功能。薩博解釋說:

與現代貨幣相比,原始貨幣的流通速度非常低 — 在一般人的一生中可能只有少數幾次轉移。儘管如此,持久的收藏品,今天我們稱之爲傳家之寶,可以持續數代,並在每次轉讓中增加了實質價值 — 而經常是因此而使轉讓變成可能。

在決定要收集或創造什麼樣的收藏品時,早期人類面臨着一個重要的博弈理論困境:哪些物品會被其他人所需要?只要能夠正確地預測,並收藏這些物品,佔有者便可以經由保存以及貿易獲得巨大的財富。有一些美洲原住民部落,如納拉甘西特族(Narragansetts),會特別製造一些並不實用的收藏品,因爲這些收藏品在貿易中是有其價值的。值得注意的是,能夠越早預期到大衆在未來對某收藏品的需求,其早期擁有者具有的優勢就越大; 不但可以在大衆還不熟悉的時候,能以較廉價的方式收購這個收藏品,而且這個收藏品的價值,會隨着需求的人數擴大而升值。此外,當人們因爲,希望這個收藏品的價值,可以作爲未來的價值儲存,而收藏它的同時,也促進了實現這個收藏品,會成爲價值儲存的這個目標。這樣的循環,實際上是一個反饋迴路,它會使社會迅速凝聚到一個單一的價值儲存上。在博弈論裏,這種情況被稱爲“ 納什均衡 (Nash Equalibrium)”。對任何社會而言,當一個保值儲存實現了納什均衡,便是這個社會的一大福音,因爲它會強大地促進了貿易和分工,也爲文明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譯者按: 納什均衡發生於當所有的參與者,都不改變當前策略,沒有一方參與者,可以利用任何獨自行動,來增加自身利益時的均衡狀態。)

數千年來,隨着人類社會的進展,和貿易路線的發展,各個社會出現的不同的保值儲存,也開始了相互競爭。商人和交易者,面臨是否將交易的收益,存入自己社會的本地儲存價值,或存入外地儲存價值,或者在這兩種儲存價值裏,取求某種平衡。持有外地儲存價值的好處,是增強了他們在相關外地社會裏,進行貿易的能力。持有外地儲存價值的商家,也有動機去鼓勵外地儲存價值,在其本地社會中運用,因爲這會增加,他們持有的外地儲存價值的購買能力。進口外地儲存價值的好處,不僅體現在進口商人身上,也體現在社會本身。當兩個社會不同的保值儲存匯合成同一個保值儲存時,這兩個社會,不但互相進行貿易的成本,會大幅下降,而且會帶動以貿易爲基礎財富的增加。

事實上,19世紀,是首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保值儲存共同匯合在同一個價值 — 黃金 — 上,而這個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出現了最大的貿易爆炸式成長。在這個寧靜的時期,凱恩斯勳爵寫道:

那個年代,是人類經濟進步中的一個非凡的章節…… 只要是任何有能力或進取的人,都能超越平均水平,進入中等和上層階級;那個時代爲他們的生活,提供的方便和舒適,不但費用低,而且麻煩少,當時的設施甚至超越了其他時代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君主所能享受。倫敦的居民可以一面在牀上啜飲早茶,一面通過電話訂購地球各地的各種產品,而他所需要的數量,便會在合理於他期望的時間,來到他家的門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