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好用的系統化寫作,不來了解一下嗎?(上篇)

有這樣一位小哥,開通公衆號一個月就拿下了原創標,參加簡書寫作大賽一舉拿下最具人氣獎,頭條試水一篇竟然引來了70多萬的閱讀者,還俘獲了6000多條評論……同時他還成爲了剽悍江湖內容組的一把手,沒錯啦,這就是人見人愛乾貨滿滿的安叔啦!

可是這樣金光閃閃的安叔卻說,他也曾連續被央報斃稿過10多篇啊,到後來他對自己都失去了信心。但若這便是故事的全部,安叔也不會是現在的安叔了。安叔說幸而當時遇到了《巨人的工具》這本書,讓他從中提取到了系統化寫作的思路,由此一路開了掛。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現在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外掛神器——系統化寫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系統化寫作簡單來講就是把寫作分爲立體化輸入、結構化加工和定向式寫作這三個部分,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對準備、整理和落筆這三個過程更細緻地打磨。

今天我們先來說說第一部分:立體化輸入

立體化輸入:我們首先是一名讀者,其次纔是一名寫作者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腦袋裏都沒有東西,我們又拿什麼去期待筆下蹦出錦繡文章呢?說到底輸入纔是我們寫作的第一步。可是輸入什麼呢?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端看我們想寫什麼。或者也可以說是根據我們給自己的寫作的定位,來倒逼輸入。怎麼定位呢,之後我再細細講述方法,這篇就不再展開了。

那什麼又是立體化呢?其實就是全方位的輸入,不侷限。是的,不侷限,輸入不僅限於閱讀和聽講座,我們生活中的聽到的、見到的、聞到的、觸到的……都可以是我們輸入的一部分。當然這裏的輸入絕不是走眼觀花,而是要把這些記錄下來。比如今天吃到了一道不錯的菜,就可以細細描述一番。這裏的重點是鍛鍊自己的敏感度和觀察力。

不過凡事都要循序漸進,立體化輸入也是如此。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立體化輸入的三重境界吧!

第一重境界:擦亮雙眼,讓世界更清晰

“生活中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熟悉的地方其實也藏着寶藏,只是我們不留心而已。我自己就曾做過這樣的訓練,描述自己的房間,這按說沒有什麼難的,可是開始時自己卻寫得不夠細緻,寫好後給朋友看,朋友也說我寫得亂七八糟。

很糟糕對吧,自己每天住的地方都寫不清楚。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大多數的我們都沒有留心過自己的生活,“身在此山中”的混沌。身處於這個階段的我們,就需要我們通過觀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中鍛鍊提升了,當然摘抄些名家金句也有所助益。

當我們可以遊刃有餘地進行敘述時,便達成了立體化輸入的第一重境界,即讓我們更清晰地看世界,提升敏感度,以便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提煉出素材。

第二重境界:閱盡千篇,讓視野更開闊

當我們具備足夠的敏感度,我們就可以拓展下視野了。這個單靠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就不夠了,這需要我們廣泛涉獵名家作品,還有各大平臺備受關注的文章了。從這些成品中,學習提煉作者的視角,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視角,爲自己寫文打下基礎。

做法也很簡單,在摘錄的基礎上,進行拆解和分析就可以了。多問問自己,這些大咖是從什麼角度考慮的,換一個事物我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嗎?如果我來寫又能從哪幾個角度入手呢?這個作者是什麼寫作套路,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着重記錄自己的思路和一閃而過的想法。如果這點也可以做到,那麼便已經達成了第二重境界,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第三重境界:深入思考,讓認知更深刻

達到前兩重境界,便要問鼎第三重境界,讓認知更深刻了。而這也是自己日後文章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爲什麼這樣說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但凡是讓自己爲之一振拍手叫好的文章,要麼說出了自己想都沒有想到的東西,甚至於毀“三觀”;要麼把自己描述不清晰的東西描述出來了,以至於豁然開朗。而這兩點大都源於認知的深刻。

而我們也希望自己的讀者有這種觸動,自然也要在這方面下功夫。這時,單純的記錄和分析已經不能夠達到要求了,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思考。對此我們可以做這兩個訓練:一方面我們可以對同一個事物,找來不同的觀點來分析,通過觀點碰撞讓思考更深入;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對某一個事物進行層層遞進的分析,從表面現象到內在邏輯,甚至底層認知,像釣魚一樣把最後的大魚一點一點勾出來。

達成這三重境界,並不容易,需要我們耐心地堅持下去,須知我們積累的厚度決定我們思考的深度,所以立體化輸入雖是系統化寫作的第一步,卻是根本,必須要紮實才行。

這篇就先到這裏了,結構化加工和定向式寫作就先留給下篇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