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魔都一定要去上海動物園

上海動物園,是老中青三代上海人的美好回憶。上海人記憶裏的“上海動物園”叫“西郊公園”,春遊、秋遊、週末……去“西郊公園”白相(滬語,意爲“玩”)是保留節目。小時候動物園附近沒地鐵,交通遠遠不如現在方便,最早的時候只有57路能到,後來雖然陸陸續續多了不少公交線路,但依舊覺得很遠。如今去“上海動物園”,地鐵無疑是最佳選擇,十號線1、2號口出站後,馬上就能看到售票處。除此之外57路、48路、91路…….全都能抵達。

可能會有人說,去“上海動物園”的樂趣遠遠不及“上海野生動物園”。但我覺得,去動物園不僅僅是看動物的可愛,更像是去探望朋友。作爲一個上海人,深知上海動物園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是野生動物園無法代替的。即便是在成年之後,我依舊會隔一段時間就去“上海動物園”看看那些熟悉的“老朋友”們。40元的入園門票(學生票20元,60-65週歲老年人36元,身高1.3米以下、6週歲以下、65週歲以上老人等免票)並不算貴。

說到上海動物園,大猩猩博羅曼的故事是我常常向身邊人講起的。幾年前和同學一起去大猩猩館,地上一塊塊的水漬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仔細觀察發現一頭壯碩的大猩猩在裏面不安的走來走去,不停的嘔吐,最令我們驚訝的是,他還不斷的把嘔吐物吃掉,地上的印跡就是這些吐了又吃掉的嘔吐物留下的。猩猩的行爲着實噁心到了觀衆,他每吃一次都引起衆人的驚呼,不消一分鐘,圍觀的人全都看不下去走開了。這讓我們很不解,百度後發現這是因爲動物長期關在狹小的空間裏,心情不適引起的反常行爲。上海動物園的設計理念、設施、效果在世界都處於領先水平,飼養員對動物們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我們想象中的小動物應該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動物園,見到眼前一幕,讓我們倍感心酸和難過。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們才真的能享受到無憂無慮,人造的環境終究是隻是一個牢籠。過了一段時間我再去看這些大猩猩時,地上的嘔吐物已經消失了,估計是大猩猩的這些反常行爲已引起工作人員注意,並採取了有效措施。也正是這次,我正好遇到飼養員講解並餵食大猩猩們,有幸聽到了這羣大猩猩們的故事,特別是博羅曼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羅曼是鹿特丹動物園1993年底贈送給上海動物園的雄性大猩猩,據說他出生於1973年12月12日,有關他的出生日期有三種說法,因爲它是一隻出生在非洲喀麥隆野外的大猩猩,在一次偷獵行爲中,不滿一歲的博羅曼失去了雙親,被偷獵者作爲獵貨帶離森林,從此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他有可能親眼目睹了雙親的逝去)。不久後,剛滿一歲的他就被動物保護主義者解決,送往歐洲動物園,成爲了動物保護計劃中的一份子。身長近兩米的博羅曼是上海市民心中最初的“金剛”原型。作爲一隻出身在野外的大猩猩,博羅曼除了體型很大,力量也很大,比起出生在動物園中的大猩猩更具有靈活性,年輕時爬高上下,威武的很。可惜,因爲年幼時的心裏創傷,博羅曼性格多疑且暴躁易怒,常年擺着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態。這位高冷帥氣的大猩猩一生單身,因爲它和同類也很難友好相處,在大猩猩館裏常年獨居,孤獨的讓人心疼。博羅曼來上海動物園時19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對人十分警惕,有次一位拿着麻醉槍的獸醫路過猩猩館,博羅曼看到後情緒異常激動,使勁拍打玻璃,把猩猩館三層防彈玻璃拍碎了兩層。以反應這麼激烈,全因幼時親眼目睹父母被獵殺。除此之外,他對各種聲響都很警覺,在上海市中心還沒禁止煙花炮竹時,博羅曼聽到鞭炮的聲音都緊張的不行,還好有飼養員一直陪在他身邊。2017年11月,從上海動物園的公衆號上獲知,博羅曼因搶救無效在27日上午9:40分死亡,享年四十四歲,相當於人類的九十歲。這個傲慢、自閉的大個頭走了,帶着一身的故事和悲傷,它又可以見到它的爸爸媽媽了,不用再被關在這個鉅額投資卻狹小的空間裏,不用再孤零零的想念父母,籠罩在童年的噩夢中。

大猩猩館裏剩下的5只大猩猩們則顯然和諧很多,爸爸丹哥,以及丹哥的兩位夫人昆塔和阿斯塔拉,昆塔作爲丹哥的大老婆雖然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對阿斯塔拉的兩個孩子海貝和海弟視如己出。海貝是上海動物園出生的第一隻大猩猩,呆萌的海弟則常常跟在“坑弟”哥哥海貝後面。

時隔一年,2018年11月,陪伴我們46年的大象版納也離開了,版納是1971年在徵得原國家主管部門的同意後,上海動物園組織人員前往雲南尋捕的野生大象,那一年她只有7歲。說起版納,她有一個奇怪的習慣,自從1978年產下首胎後,就不再臥地休息,夜晚也只是靠牆休息,日夜守護她的小寶貝,這一習慣對她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有傳是因爲她童年被從媽媽身邊捕獲的經歷讓她不敢離開孩子寸步。版納被捕,除了以5頭成年野象的生命作爲代價,還有一羣傷心欲絕的象羣,版納被捕後,象羣的哀叫響徹天空。希望這樣的歷史不再重演,動物們能有更多的自由和福利。雖然我們都很喜歡看這些憨態可掬的動物,但更希望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野外。

上海動物園的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關注“上海動物園”微信公衆號,你除了能讀到這些小故事,還能帶孩子們才加很多動物園的活動,去動物園,不僅僅是看動物,而是去了解他們的故事,學習知識,培養愛護動物、保護環境、尊重生命的意識。在野外環境遭到人類瘋狂破壞的當下,動物園這個看似沒有自由的地方或許也能成爲動物們的烏托邦,感謝上海動物園這麼多年來對動物們的悉心照顧,讓我們能近距離的和這些動物接觸,讓這些動物有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環境,還有親民的票價。最後,要呼籲每位去動物園的觀衆,請一定文明遊園,不要投餵動物,不要拍打展廳玻璃,不要用水瓶等物品拋擲動物……當您看到這些不文明行文,請站出來制止!走進上海動物園,長勁鹿“海濱”的標本立刻映入眼簾,“海濱”出生於1978年,在1980年從橫濱野毛山動物園來到上海,1993年因誤食遊客拋擲的食品塑料袋導致死亡,留下了出生僅28天的孩子“九州”,令人十分傷心。這樣的悲劇不應發生,也不能再發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