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世界歷史之十九:俄國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 無窮的災難,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戰爭、反沙皇專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1917年3月15日,工人和革命士兵在彼得格勒發動武裝起義,推翻了沙皇政府,統治了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若夫王朝垮臺了。這次革命歷史稱“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後,俄國出現了另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掌握了各級權利機構;另一個是工人士兵代表的蘇維埃,它得到了工人、士兵、農民的支持,擁有實權,但它只是輔助性的政權。

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不可能長久的維持下去,隨着形勢的發展,其中的一個必然要化爲烏有。

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1917年4月,長期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了彼得格勒。他在黨的會議上作了被稱爲《四月提綱》的報告。

列寧指出,俄國革命必須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必須奪取政權,建立蘇維埃共和國。列寧還號召布爾什維克黨積極準備新的革命。《四月提綱》指明瞭俄國革命的方向。

1917年7月,俄軍在前線進攻遭到慘敗。消息傳到了彼得格勒以後,工人和士兵滿腔怒火。他們走向街頭,舉行示威,要求全部權利歸蘇維埃,遊行遭到臨時政府血腥的鎮壓,史稱“七月革命”。

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不復存在,臨時政府掌握了全面的權利,開始大肆逮捕布爾什維克和革命羣衆。布爾什維克黨的活動轉入地下。

8月,布爾什維克黨召開了代表大會,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俄軍最高總司令科爾尼洛夫下令向彼得格勒推進,企圖武力鎮壓革命力量,建立軍事獨裁政權。

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科爾尼洛夫的叛亂被粉碎。國內階級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臨時政府的支柱—軍隊瓦解。

布爾什維克的威信空前提高,革命形勢日趨成熟。布爾什維克黨決定通過武裝起義把政權交給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蘇維埃掌握。

1917年秋冬,俄國人民掀起了新的革命浪潮,武裝起義的時機成熟。11月6日晚,列寧來到彼得格勒的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開始了,革命羣衆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主要的橋樑、火車站、郵電局、國家銀行和政府機關等戰略要點。晚上,革命羣衆佔領臨時政府的最後的堡壘冬宮。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

當起義軍攻打冬宮之際,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11月7日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農代表蘇維埃”。

8日,大會一致通過了和平法令,譴責帝國主義戰爭的罪行,建議各交戰國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大會批准了蘇維埃政府成立。

政府骨幹包括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內務人民委員李可夫,外交人民委員托洛茨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斯大林。代表大會最後選舉了自己的領導機構—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

在彼得格勒起義的影響下,到1918年3月,全國各地相繼建立蘇維埃政權,蘇維埃俄國的首都也從彼得格勒遷到了莫斯科。

十月革命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它爲當時處於同樣遭遇的各國無產階級樹立了榜樣。毛澤東高度評價這場革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曆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