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世界历史之十九: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 无穷的灾难,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战争、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1917年3月15日,工人和革命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统治了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若夫王朝垮台了。这次革命历史称“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另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掌握了各级权利机构;另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它得到了工人、士兵、农民的支持,拥有实权,但它只是辅助性的政权。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的一个必然要化为乌有。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他在党的会议上作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报告。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必须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还号召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准备新的革命。《四月提纲》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进攻遭到惨败。消息传到了彼得格勒以后,工人和士兵满腔怒火。他们走向街头,举行示威,要求全部权利归苏维埃,游行遭到临时政府血腥的镇压,史称“七月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复存在,临时政府掌握了全面的权利,开始大肆逮捕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转入地下。

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了代表大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下令向彼得格勒推进,企图武力镇压革命力量,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科尔尼洛夫的叛乱被粉碎。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瓦解。

布尔什维克的威信空前提高,革命形势日趋成熟。布尔什维克党决定通过武装起义把政权交给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苏维埃掌握。

1917年秋冬,俄国人民掀起了新的革命浪潮,武装起义的时机成熟。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了,革命群众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的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点。晚上,革命群众占领临时政府的最后的堡垒冬宫。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当起义军攻打冬宫之际,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11月7日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8日,大会一致通过了和平法令,谴责帝国主义战争的罪行,建议各交战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批准了苏维埃政府成立。

政府骨干包括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内务人民委员李可夫,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斯大林。代表大会最后选举了自己的领导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

在彼得格勒起义的影响下,到1918年3月,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也从彼得格勒迁到了莫斯科。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为当时处于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毛泽东高度评价这场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