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停滯、絕望,讓改革充滿希望--讀《教學勇氣》有感

這是我參與勇氣讀書會打卡第36天

閱讀書目:《教學勇氣》

閱讀章節: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之第一節“停滯、絕望與希望”第156頁到160頁

讀書筆記分享

這章重點將由探討教學實踐轉向教育改革的問題,即是否有可能將我們關於教育學感悟最深刻的見解體現在可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的社會變革運動中?

無論我們已經探索了多少種實踐的可能性,無論我們的談話多麼充滿希望,無論我們的同事中有多少人已經接受了新的願景,總是有人會說:“這些都是激動人心的想法,但是單憑我那學校的條件,這些想法一個不剩都會泡湯。”

接着就是連串抱怨影響教改的制度障礙:比如校長的生意經比教育唸的還精;課程負擔如此之重;獎勵體制雖然要求重視教學,卻只提拔那些發表學術著作的教授;有限的資金從教學流向、行政研究或者校舍建設。

怎麼做?面對強大的制度性阻礙時,是否有過重大的社會變革?

答案似乎是顯然的:只有面對和克服這類阻力,纔會取得重大的社會變化。假如制度自身能不斷演進,那就根本不會有要求改革的危機了。

“變革運動的精神力量”把阻力視爲任何事物的時點而非終點,在這種精神力量中,儘管存在制度的阻力,變革仍然發生,而且阻力有助於變革發生,阻力本身就顯示了對某種新事物的需要。

第一階段:不再分離的生活;

第二階段:志同道合的共同體;

第三階段:開始走向公衆;

第四階段:一個選擇性激勵系統開始出現。

感悟

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對過去事情的追憶上,通過理解變革運動是如何運作的,會發現我們已經是教育改革運動的行動者。我們還會發現一個人正處於探索內心世界的旅途之中,那麼他一站在獲得真正的力量的入口--即個人在社會變革運動中顯示出真正的力量,併成爲推動我們的時代發生真正轉變的入口。

當我沒認識到這些力量是伸手可及的,我們就更不容易屈從於組織制度的禁錮,更不輕易使自身沉溺於因改革無望但求一團和氣的狀況之中。

教育改革過程是漫長和艱難的,但是作爲與時俱進的教師,還是需要適應時代,不斷學習和進行創新教學。對教育改革問題不再停滯和充滿絕望,因爲希望就在於行動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