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式人脉是比高利贷更恐怖的东西

这一章我感触最大的还是人脉那一节吧。那个小朋友只把跟自己平等交换玩具的人当朋友的故事我很多年前在微博上看过,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有一种顿悟的感觉。甚至也是因为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觉悟,指引了我这几年走来的路。

我还是很庆幸自己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个国际化的小镇,这里的人包容度让我有可能脱离原来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传统关系。几乎把来这里以前95%的所谓“关系”都断掉了,这是我目前为止认为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以前我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些事,虽然心理的理想也是有千万种,但是就是觉得没有找到一个发力点去实施,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原来的理想变成了空想。当然这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那时候心智真的不够强大,一心想着把理想告诉身边的人,期待从他们那里得到鼓励支持,甚至找到一路同行的人。可是得到的回馈都是类似“心不要那么大”,“差不多就行了,你的要求太高了”之类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如他们所说是另类,好像身边的人都比较中庸。我也尝试过用他们的方法去指引自己的人生,导致有一段时间都进入了迷失。

后来啊,遇到了很多西方人,我觉得西方人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鼓励。他们对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的事,看得懂或者看不懂的事,都会耐着性子听你讲完,甚至帮你分析,然后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相比之下,我感觉很多中国人只是为了满足证明自己是对的心理就无理由的批判评价别人。“你太胖了。你太瘦了”这种句子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你有病吧?肉长在我身上关你毛线事啊?又不会提供可实施的建议。跟西方人相处久了以后,我感觉自己被净化了不少,敢想敢拒绝,也敢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当一个人被净化了以后,你就没有意愿再想去趟浑水,就好像如果穿越有可能实现没有人愿意穿越到解放前一样。

最近几年我一直教外国人中文,英语不说如火纯青,当然也不差。但是我一直拒绝教中国人英语,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来找你,很多开场的方式都是这样的:我们家女人英语不太好,要不让她暑假来跟着你吧?我要去你那边旅游,吃住你全包哈。你有病吧?更有甚者直接以约老同学的方式,把孩子带到我面前,让我请吃饭不说,还一个劲的教育孩子要用英语跟我对话。本来也想老同学约见嘛,不该拒绝的,后来多了几次这种体验,那些多年不联系的人约见我一概拒绝。还有一点就是,“时间”这个词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是非常不值钱的,他们付一个小时的费,会占用你很多付费以外的时间。所以让我感觉这种关系是比高利贷好恐怖的,高利贷起码利息是明码标价的,但是在很多传统中国关系里,她可能给你一点好处,但是绝对不是诚心的,是为了将来什么时候能用到你,这时候你很难估计自己要付出多少倍才能还回去。我最爱西方人对时间尊重的观念,付一份费就享受一份服务。如果发展成为了朋友关系,也会以礼尚往来的方式公平交往。

自己成长好了,有底气,人脉嘛,或精神或物质,都要平等礼尚往来的才是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