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大博士自殺,我有幾點不明白

這幾天,中科大失聯博士自殺的新聞,讓所有人都感到痛惜。

劉春楊,在中科大碩博連讀,而且還是保送的,最後卻因爲博士論文未通過,延期畢業一年而自殺。

博士的學業壓力的確很大,只是很不明白的是,爲什麼曾經的“學霸”,最後卻選擇一條讓家人痛心,世人惋惜的道路。

在碩博連讀以前,劉春楊有着可以說是“開掛”一樣的人生。

他是同學眼中羨慕的對象,因爲就算他平時經常玩遊戲,但是每到期末考試,他總能拿前三。

他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因爲他年年考試前三,獎狀拿到手軟。

他是父母,家人們心中的驕傲,因爲他乖巧懂事,在家就幫母親燒火做飯、洗碗,也從不讓父母操心學習,大學還獲得中科大優秀學生獎學金銀獎、銅獎。

那麼碩博連讀之後,他的人生呢?

套用他室友的一個詞,就是“頹廢”

與劉春楊相處了一年的室友說:“劉春楊90%的時間都待在宿舍,基本沒去過辦公室,經常打遊戲,比較頹廢。”

連劉春楊的導師也說,他經常不去實驗室,電話也不接,就呆在宿舍裏。而他的宿舍裏,沒有書,只有電腦和手機。

劉春楊所學的地化專業,不算太冷門,而且還跟着一個“學術水平高”,人品很好,對學生也很照顧,零差評的導師,卻六年沒有發表一篇文章。

而發表文章,是大學對學生拿到博士學位,必須滿足的條件之一。

五年的時光,是什麼讓一個“學霸”,“開掛”的少年,成爲“頹廢”且未能畢業的博士,以至於最後走上“不歸路”呢?

也許與他的乖巧、懂事有關。因爲乖巧,懂事,他從不像他人傾訴自己的痛苦和憂愁。

你的不傾訴,別人就無法理解你的痛。

在新聞報道中,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他微信裏只有5個聯繫人,除了我們一家,還有一個同學。

微信好友少於100的,估計也是鳳毛菱角了吧。而他只有5個好友。最算微信好友中真正關心你的人,也許就只有5個,但是難道你不要與社會聯繫的嗎?難道你不想看看其他人眼中的世界嗎?難道你不想了解一下你的朋友,你的同學,你的導師,甚至是那個做微商的,那個賣電話卡的,他們今天都幹什麼了嗎?

一個脫離社會的人,一個沒有對世界保持着好奇的心,我很難想象他生活的樂趣是什麼?

遊戲嗎?虛擬的世界就那麼吸引人。可,那是“虛”的啊。它會讓你的精神世界一片“空”。

連劉春楊的姐姐也說,“我們跟他的溝通還是太少。走向這一步,家庭和自身都有原因。”

越細想,越覺得可怕。

生活是什麼?精神生活又是什麼?你的追求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我也曾迷茫,也曾有打不開的結。

但是後來,我明白了,經歷着,就是意義,探尋着,就有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