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年,3次推翻,这部网剧是如何炼成的


以前没人知道孙合彬,就算他制作过徐克、陈可辛、尔冬升等大导演《狄仁杰通天帝国》《龙门飞甲》《中国合伙人》《大魔术师》等影片。

2018年末,因为开发出品制作了一部网剧《古董局中局》,让孙合彬突然有机会讲自己讲古董的故事了。

《古董局中局》豆瓣评分7.1,获得了第5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最值得期待剧集”的提名,网友大呼“终于没有乱七八糟花红柳绿的滤镜电视剧了”。

没有人知道,这部网剧历时5年的筹备和拍摄,途径编剧3次推翻重来,主创按照原著去到了涉及的所有访地。孙合彬请来他的电影的主创团队提早介入项目筹备,不计成本让编剧停工数月去和博物馆老师傅聊天,深入古董行并参与全国选景。杀青那天,他准备了许多话说,但还没说出就醉的不省人事;2018年12月26日晚,剧播了,他一夜无眠,焦虑地刷着手机看弹幕,等评分。

对他来说像是一场漫长的审判:十六岁被“捡”进广州交警支队干警培训中心,何主任强迫他读名著的审判;十九岁辞职跟了林国华,熬走了所有人,留下学习制片基本功的审判;深耕数年,毅然离开,从南到北,进入电影行业的审判;和徐克们愉快的不愉快合作经历的审判;成立公司,野心勃勃建立工业化制片体系的审判……

关于《古董局中局》,孙合彬说“好的坏的,全部承担”。

 “十六岁,被捡漏送进单位的时候一身都是臭的。”孙合彬讲起来他的过去,丝毫没有矫饰的意思,他挥舞着手臂恨不得再现当时的场景。十几岁被送去了一个“民办警校”,“毕业以后等着一些单位来挑”,由于年纪最小,个头儿最小,孙合彬一直属于被挑剩下那个。被捡漏塞进了一个替补人员后面,忐忑不安怕自己被随时换下来。到了新单位,遇见了待他如父如兄的何主任,给他一堆名著勒令孙合彬念完讲读后感。在这种锤训下,孙合彬读完《拿破仑传》的某天突然生出了巨大的不安分的情绪,在他的头脑里忽来荡去,闪闪发亮,孙合彬有了他十几年生命里不曾碰触到的一样东西,竟然是“梦想”。

“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些书是唯一的一道光线”。

一个农村小孩儿,痛定思痛地离开了“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报名了演艺班,从此跟着当时港剧圈的制片人林国华十几年,从一个小跟班做到了制片主任,眼观心想,学报表、合约、学如何合理预算、学着一切他能看到的东西。“90年代中,内地民营影视公司刚刚起步,方兴未艾。那时的制片思路多数是受香港当时的快餐化制作影响的。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赶进度,最终粗制滥造不可避免。”于是孙合彬,在1998年看到了《泰坦尼克号》后,对着西方的电影工业心驰神往。彻底离开广东。从南到北,成为北漂,完成梦想的迁移。

接触的第一部电影是《D.O.A》(《生死格斗》),“好莱坞的制片体系和我过去看到的一切都太不一样了!”孙合彬仍然带着一种“花最少钱,做最多事”的理念展开工作。没想到西方制片要求对他来说是当头一棒。那时候的他,不能明白好莱坞昂贵在哪里,直到成为《木乃伊3》的中方制片,才彻底明白工业体系的建立为所有人工作的展开提供着多么强有力的保障。“剧组要求必须配备两辆救护车,就算到结束也没用到;剧组要求整个片场建立合理的生活区,每场戏提前三天带妆试拍,光是400辆车的配备,都令我大开眼界。”那是2006年,孙合彬已经经历了向电影工业化制作学习又走进了一步。

两部好莱坞高强度的工作经历,年轻的傻小子孙合彬真正在实践中完成了制片工作的正统训练:在最高标准下,最准确的为剧组工作提供最全面的保障。安全,更是对所有从业者最基本的尊重。他是在十几年的一线战场完成一个职业制片人训练的。所以《古董局中局》像是孙合彬进入这个行业所学的检索和实现,他不像学院派的理性精密,而是带着自己的整个前半生倾注在剧上,他到底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孙合彬哑着嗓子在说话,桌子上摆满了枇杷咽喉糖和茶,中间还有人给他送过一次感冒药,面色有些发白,但眼睛极亮。周围坐着主创团队的文学策划胡漾、编剧刘殷实和公司另一位制片人景帅。他在他们中间非常瞩目,不是因为老板光环的笼罩,恰是一种气场不在一处却高度融洽的奇观。胡漾一头花白发,待人接物儒雅温良;景帅是女孩,高挑身材,一身受过良好教育的漂亮礼貌。孙合彬隆重的坐在一边,身体板正前倾,一脸滔滔不绝地真诚,毫不克制,毫不假装,毫不精英,毫不中产,毫不知识分子。

但覆盘完他的过去,发现他像西方小说中的“机灵人物”。从完全的草根走到了那些想也不敢想的大人物面前,但你要说他的故事是个励志故事,还不全面。一个站过低处,坦然接受自己过去的人,他的每一步去处都显得升腾而光明。

《古董局中局》从点击和口碑来说,对孙合彬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故事值得去听的重点在于:全从人力的努力,达成了职业的理想。在我们不断抱怨环境困窘的时候,有一些人不问外事,一心向上。孙合彬和大导演们合作,有很多“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经历,早期的孙合彬接到多困难的工作想也不想就去完成。有整夜去敲渔民的家门商量第二天用渔船的时候;有碰见司机们偷油耍赖被欺负,想着法子站在别人的角度达到沟通的时候;有团队人不够用,那就自己不睡觉不吃饭,不懂拒绝不敢提要求拼命为难自己的时候;有把一切杂事挡在门外,但不会沟通让合作导演看不见他工作成果的委屈时候……

那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抱着“出人头地”的理想堵上自己全部人生的时刻。不敢拒绝,因为害怕失去,任何一个机会都是这个农村青年耗尽全力争取来的学习体验。这些全是他能走到今天,周围聚集了一群真正有能力、智识工作伙伴的原因。

文学策划胡漾说“《古董》这个项目早就有人提,网剧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人提,但除了书迷关注的并不多,又是讲古董讲文化的,我见了太多说了一嘴就放弃的人,但坚持下来的只有孙合彬。”彼时胡漾还在腾讯工作,谁都没想到在网剧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有人会坚持一个文化IP几年之久。久到胡漾离职,心甘情愿来帮助“没什么文化”但一心想传播文化的孙合彬。

编剧刘殷实是九零后,他这项工作基本上做了三年多。第一稿写了三十多万字,孙合彬和他都不满意,他一句话没说,全部重来。“潮流是永远追不上的,当我们为迎合流行口味想办法的时候,流行已经过去”,风的朝向不可预知,但孙合彬的坚持是:这是讲古董啊,我发现不仅我和编剧们爱看这部小说,我的爱人朋友也爱,而这部作品的核心魅力是“古董”。 

他于是给编剧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北京、天津、安阳、西安……一切能去到的地方,浸润古董行。走访的过程里,刘殷实看到一座民国的古楼被修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酒店,挂满了红酒杯。他毫无预警地哭了,带着哭腔跟我说“我们的文化被打乱了”。

刘殷实,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导系,来自古城西安。提到他写《古董局中局》的几年,刘殷实说:“我从小在古城长大,是眼看着文化和古物在破碎中流逝的”。孙合彬的要求初步达成,建立了刘殷实创作情感的体认。他做的第二步至关重要的筹备,是让美术跟随编剧的第二稿创作,进行第二遍实地走访。孙合彬给美术配了一个制片主任。多年一线的制片经验,让他明白在第一时间知道场景是否可用,能否落地实现的重要性。他要在技术上来实现原著和编剧呈现的一切。

美术指导吴镇也是西安人,曾做过《狄仁杰通天帝国》、《龙门飞甲》、《三少爷的剑》等电影。他和编剧一样带着一种强烈的地域和文化上的体认,不断走访堪景,再把实地制作图册反馈给编剧。俩人在创作上相互匹配,磨合了几个月,秉持着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创作,努力追求质感上文化上的厚度。

他们可以轻描淡写地回溯,但时间和功夫在他们各位身上都留下了浓重的印记,在几百个阅读文献,查阅古籍的孤独夜晚,在身体力行翻山越岭的访古之后:刘殷实津津有味的讲“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说的是柴窑。但柴窑一直很神秘,且没有被断定到底是哪个窑。有人说是汝窑,有人说是龙泉窑,因为说这个颜色是南方一种萱草的颜色。还有人说是耀州窑,因为法门寺地宫挖出来的秘色瓷的颜色和诗句里说的相似,但这几个窑在时间点上又和南北朝时期的柴窑不符。

所以到现在为止众说纷纭,且有学界争议。你不去走访是不知道这些尚未定论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剧中也就没办法写到这句诗的时候留下有嚼头的台词:柴窑到底是什么窑?汝窑还是耀州窑?”浸润一个行业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把这个行业的孤苦和现状,能力和素养,吃进去,嚼透了,再深入浅出地写出来,给观众看。“已经进入了你的身体,成为你体内的血液,你身体的一部分”。


《古董局中局》除了网剧悬疑的元素外,孙合彬最坚持的是在剧作上秉承原著的文化质感。“让人们追随悬疑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家族的命运翻转,除了外化的形式,它的里子其实是在讲传承和‘真假’。”

刘殷实在创作的时候不断和马伯庸沟通,他觉得讲所有的故事回溯到本源的讨论本身就是《古董局中局》小说文学上的价值。在这样共识的基础上,刘殷实的影视呈现是:第一集就抛出了对小女孩真假的讨论——“你喜欢吗?喜欢就是真的,很久以后它就变成真的了。”

此时剧中的主人公对“真”的认知停留在时间概念上;随着故事的推进,第二层的要义真假要义来自——如果一个假古董做的比真的还真,那么真假的区别是审美?直到最后,许愿真正的领悟在于:古董,实际上是“懂古”。建立在一切文化背后的基底之上,真实本源之上的懂得,才是对一件存留的器皿真正的守护。

“有营养的东西也得好看啊,不能营养价值高,口感难吃,观众不会看的。”孙合彬是极自觉的,他没有一丁点儿“文化人的傲慢”,所有的谈话里全是从别处学来的心得,然后转化成他的智识和行动。所以他的逻辑里“不管是‘CP感’还是‘男男’,这都是手段,核心是不变的,核心就在那里。”

《古董局中局》在剧作上的努力几乎从第一集就能看得出来。《古董》团队给这种创作理念起了一个名字——叫“文戏武拍”。

被网友津津乐道鉴定铜印的‘悬丝诊脉,隔空断金’就是典型的“文戏武拍”;还有鉴定瓷器的‘风伴流云,四阙连天’,许愿在天津和孙掌柜斗口时,用观形、看纹、对釉、识胎四个层面鉴了钧瓷水注;鉴定书画的‘傍花拂柳,风卷残荷’那场戏,在郑家祠堂,通过笔锋背后的心境,鉴定真伪等等桥段。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部网剧的字幕,简直是“古董”科普百科全书。在美术造型上的用心是外化的,是肉眼可见的想努力提升审美呈现,但剧作的匠心和制作的用心良苦在于观念和思路上的诚意。孙合彬们在努力的,是真正想让观众去看,所以用流行的手段去讲文化。

影视公司里越来越欢迎年轻人,网剧的主力受众也一定是年轻人。随着市场不断的正规化,好的作品出现以后,“人们像喝惯了精酿啤酒一样,审美上不会再倒退回去了”。而网剧的中流砥柱们是互联网一代的原著民,孙合彬说“不论我们用的特效付出多少代价,美术和编剧走多少地方,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对得起真正花费时间看这个剧的观众”。

这种自觉来自哪里呢?因为现代中国人灵魂塑造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影视,“我们有过被电视媒介塑造的历史,因为曾经它是权威,老百姓相信这里的东西”。

互联网对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建构已经不必再赘言,它形成了我们。和互联网前时代不同的,是那种透明和文化界限的模糊,是故乡无处,乡愁无处,精神无所皈依的失落感。但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没有理解和期待吗?《国家宝藏》、《故宫修文物》的爆火,甚至故宫周边一出就刷爆朋友圈的力量是让人惊叹的。这让我们明白,年轻人可能比任何时代的人更想认出我们的来处。

“我们小时候读读王小波、王朔就够了,你们这一代不是,你们得到的信息太庞杂了,你们必须学习、吸收、再覆盘、检索,才能辨认出哪里是自己的东西。”胡漾在孙合彬旁边,对他情绪激昂的表达自己的传播责任,做了两句提醒和补充,年长的人能够理解,那些90后们,实际上是文化上的孤儿,我们在长大的途中数次求助:请来认领我们的心灵。

孙合彬坦诚,对《古董局中局》的吐槽可能比网友更狠,他期待自己的下一步作品能妥协的更少,坚持的更多:“你既然做了作品,未来可能发行,你甚至可以去占用别人,人生中几十个小时去看。你要给别人什么,那一瞬间,你觉得好像你可以获得这样的一个让别人花时间听你讲话的机会,你不能够辜负这个事情。”

孙合彬和他团队的努力,是让《古董局中局》的呈现水准成了他们追求的底线和继续前进的开端,是让听起来复杂漫长没有头脑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有序可循的影视工业化职场启示,我想到秦朔曾言“正向的能量”是:

令你相信人和人的力量,在人和人之间“延续自己的精神生命力”,形成一个良好的融合的新世界,让这种生命力量幻化为成功的行动力,创造新的价值,让知识得以使用和流动,让人类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变得更有信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更多优秀好文,请订阅微信公众号:ONE文艺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