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馬的預言實現,錯在趙王不用司空馬之計,信讒言殺死了李牧!

趙國之所以會在很短的時間裏亡國,雖然有客觀的原因的,畢竟趙國當時的勢力是遠不及秦國的,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趙王,他不能做到知人善用,缺乏隨機應變分析當前時局的能力。

文信侯呂不韋被驅逐出秦國後,他的親信司空馬也受到了牽連,他到了趙國,趙王很賞識他的能力,就讓他做代理相國,正在這時,秦國發兵攻打趙國。

司空馬勸趙王說:“文信侯呂不韋在秦國做相國時,是我待奉他的,因爲我做過尚書,所以熟悉秦國的情況。

現在面臨着秦國攻打趙國的緊急關頭,大王要我任相國之要職,是大王對我的信任和能力的認可,所以我要熟悉趙國的情況,現在秦、趙要交戰,我們理一理頭緒,讓事態向着更加明朗的方向發展,看看哪一國能取勝。

請問大王,趙國與秦國比,哪個更強大呢?”

趙王不假思索地說:“趙國當然不如秦國。”

司空馬問:“以民衆和秦國比,誰更多?”

趙王說:“不如秦國。”

司空馬又問:“以金錢和糧食比,誰更富有?”

趙王說:“趙國不如秦國。”

司空馬又問:“在國家治理方面,誰更好?”趙王回答說:“趙國不如秦國。”

司空馬又問:“兩國的相國,哪一方更有才能?”趙王說:“不如秦國。”

司空馬又問:“兩國的將領,哪一方更勇武?”

趙王說:“趙國當然不如秦國。”

司空馬又問:“兩國的法令,哪一方更嚴明?”

趙王說:“趙國不如秦國。”

司空馬說:“通過諸多方面的對比,看來趙國在許多方面和秦國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現狀的,那麼,趙國所面臨的命運,就快要滅亡了。”

趙王說:“我知道您對趙國沒有二心,如果能把治國的辦法全部告訴我,我願意接受您的計謀。”

司空馬說:“我倒有有一計,不知道大王是否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去面對。”

趙王一聽,喜出望外,便急急地問道:“是何良策呀?”

司空馬說:“大王可以分出趙國一半的土地去賄賂秦國,秦國不動刀槍就得了趙國的一半土地,肯定是十分高興的。

畢竟秦國也同樣會擔心趙國內有守備,外有諸侯救授、所以必然會立刻接受了趙國的土地,並且不再進攻趙國的。

秦國得到半個趙國就會退兵,趙國能守住半壁江山,還可以存在下去,但這只是緩兵之計而已。

秦國得了半個趙國,就會更爲強盛,山東諸侯各國自然會因爲秦國得到了趙國的土地而擔心害怕。諸侯們就會更加地意識到處境危險,他們一定都很恐懼,就會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諸侯一旦合縱,事情就成功了。

到了那個關鍵的時刻,大王再不失時機的結約合縱,山東的各個諸侯都會極力響應合縱的,雖然趙國在名義上失去了半個趙國,實際上卻得到山東六國的支持,有了六國共同抗擊秦軍,秦國就不值得一擊!”

趙王說:“前不久秦國出兵進攻趙國的時候,趙國曾經用河間十二縣去賄賂它,結果土地割讓了,兵力也衰弱,最後還是沒有避免秦國的入侵。如今又要割讓半個趙國去增強秦國的勢力,趙國就更沒有力量生存下去,只好等待滅亡了,請您換個計策。”

司空馬說:“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秦國的文書小吏,以後又擔任了不大的官職,但也有一些用兵之道,雖然迄今爲止從未帶兵打過仗,但是我對自己還是有一些自信的。請允許我替大王帶領全國的趙軍去抗擊秦國。”

趙王心存疑慮,婉言的推辭了他的想法,找了一個圓滿的藉口,不讓他做將領。

司空馬說:“我獻上愚計,大王不採用,這樣我就難以侍奉大王了,請讓我離去吧。”

司空馬離開趙國,渡過平原津。平原津的縣令郭遺前來拜訪司空馬。他藉機問道:“秦兵攻向趙國,聽說貴客從趙國來,趙國的情況怎麼樣呢?”

司空馬講了他爲趙王獻計而趙王不採用的過程,並預言趙國不久就要滅亡。

平原令驚訝地說:“以貴客的高見,趙國真的能滅亡嗎,那趙國什麼時候滅亡?”

司空馬說:“如果趙國以武安君李牧爲將,還得一年才能滅亡;如果趙國殺了武安君,不過半年就會滅亡。

但趙王有個大臣叫韓倉,因爲他專會拍馬奉迎,而且他與趙王的關係很親近,他爲人又十分嫉妒,對有オ能的人和有功之人都加以排斥、如今國家處於危亡之中,趙王一定會聽從韓倉的話,武安君一定要是會被殺死的。

果然不出乎司空馬的預料,韓倉果然讒毀武安君。趙王聽信了韓倉的讒言,立即命人取代武安君李的將軍之職。

李牧從邊防回到國都後,趙王派韓倉數說李牧的罪過說:“有一次將軍戰勝回來,大王已賜給你一杯酒,你向大王祝壽的時候,手裏卻拿着一把ヒ首,所以應該您應該被賜死。”

武安君李牧說:“我右胳膊有病,所以伸不直,身體雖然很高,胳膊卻很短,手挨不到地,這樣我怕因對大王失敬而犯罪,所以讓工匠做一塊木頭接在手上。大王如果不信,請讓我拿出來看一看。”

於是,李牧便把木頭從袖中拿出來,給韓倉看。

韓倉一看,果然如此,那塊木頭的形狀很像木橛,用布纏着。

李牧對韓倉說:“希望您入宮說明此事。”

韓倉說:“我接受了大王的命令,賜將軍一死,是不能赦免的,我是不能替您到大王的面前說情的。”

李牧知道事情已經沒有轉機了,便向北拜了兩拜,謝過趙王賜死之思,抽出寶劍準備自殺,突然停了下來,又說:“做人臣的不能在宮中自殺。”

李牧便走過司馬門,右手舉起寶劍,但因爲胎膊短,夠不到脖子,於是用口銜着寶劍,對着柱子自殺了。

武安君死後5個月,趙國就滅亡了。

平原令郭遺對司空馬的才華更加的敬佩了,以後只要見人就一定爲此感嘆,他覺得司空馬實在有先見之明。

趙國因爲放走了司空馬,聽信讒言,賜死了李牧,因爲趙王不能知人善用,所以趙國亡國已經成爲了必然。

趙國之所以滅亡,不是沒有賢明的人,而是因爲有賢明的人不能被任用。這是趙王之過,錯就錯在趙王不能慧眼識才,做到人盡其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