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開源文化

  開源(Open Source,開放源碼)被非贏利軟件組織(美國的Open Source Initiative協會)註冊爲認證標記,並對其進行了正式的定義,用於描述那些源碼可以被公衆使用的軟件,並且此軟件的使用、修改和發行也不受許可證的限制。
Open Source(即開放源代碼)的定義由Bruce Perens(曾是Debian的創始人之一)定義如下:
●自由再散佈(Free Distribution):獲得源代碼的人可自由再將此源代碼散佈。
●源代碼(Source Code):程式的可執行檔在散佈時,必需隨附完整源代碼或是可讓人方便的事後取得源代碼。
●衍生著作(Derived Works):讓人可依此源代碼修改後,在依照同一授權條款的情形下再散佈。
●原創作者程式源代碼的完整性(Integrity of The Author’s Source Code):意即修改後的版本,需以不同的版本號碼以與原始的程式碼做分別,保障原始的程式碼完整性。
●不得對任何人或團體有差別待遇(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rsons or Groups):開放源代碼軟件不得因性別、團體、國家、族羣等設定限制,但若是因爲法律規定的情形則爲例外(如:美國政府限制高加密軟件的出口)。
●對程式在任何領域內的利用不得有差別待遇(N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ields of Endeavor):意即不得限制商業使用。
●散佈授權條款(Distribution of License):若軟件再散佈,必需以同一條款散佈之。
●授權條款不得專屬於特定產品(License Must Not Be Specific to a Product):若多個程式組合成一套軟件,則當某一開放源代碼的程式單獨散佈時,也必需要符合開放源代碼的條件。
●授權條款不得限制其他軟件(License Must Not Restrict Other Software):當某一開放源代碼軟件與其他非開放源代碼軟件一起散佈時(例如放在同一光碟片),不得限制其他軟件的授權條件也要遵照開放源代碼的授權。
●授權條款必須技術中立(License Must Be Technology-Neutral):意即授權條款不得限制爲電子格式纔有效,若是紙本的授權條款也應視爲有效。
開放源碼軟件運動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一種文化現象,源自***對智慧成果共享、自由的追求。開源運動發展到現在,這種能夠積極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已經***到信息、教育、健康等領域,融入了哲學範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