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有情感?

人類智能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明白了這一本質,我們能否創造出擁有情感的機器或生物?早在數百年前,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演化論之父達爾文等大師就從不同的角度在探討這一揭祕人性的終極問題,直到圖靈測試的提出,這個難題終於透射出金色的曙光。本文摘編自馬文·明斯基的《情感機器》。

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有情感?

笛卡兒:機器永遠無法擁有智能
笛卡兒:儘管機器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和人類一樣好,甚至更強,但是它們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卻落後於人類。從其落後的方面來看,我們發現,機器並不是以知識而只是以其部位的排列方式來完成任務的。
人類習慣依靠機器來完成工作,這是因爲機器變得日益強大和快速,但在第一臺計算機出現之前,人們很難想象機器能同時完成多項工作,或許這就是笛卡兒進而推測計算機永遠也不能像人類一樣智能的原因。
笛卡兒:因爲推理是普遍的工具,適用於每一個場合,所以機器的部件也需要具體的排列方式才能在每個特定的場合發揮作用。因而,想要使得單一機器像推理一樣促使我們行動,機器必須擁有足夠多的排列方式,才能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早期,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能力之間似乎有着不可逾越的鴻溝,因此,在《人類的演化》一書中,達爾文觀察到:“許多作者堅持認爲,人類和其他低等動物之間不可逾越的差別是人類具有思維能力。”但達爾文也同時指出這種差別只在程度上略有不同。

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有情感?

達爾文:個體智力都會從愚笨逐漸演化到優秀
達爾文:我認爲,人類和其他高等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都擁有相同的知覺、直覺和感覺,相似的激情、愛戀和情感,甚至更復雜的情感如嫉妒、懷疑、模仿、感恩和寬容……他們在以下方面的能力也極爲一致:模仿、專注、沉思、選擇、記憶、想象、綜合想法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儘管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達爾文後來觀察到,“每個物種的個體智力都會從愚笨逐漸演化到優秀”,即使最高級的人類思維也本應從這個過程發展而來,因爲在這一點上並沒有任何難以逾越的障礙。
達爾文:這種演化至少是可能實現的,而不應該被否定,因爲我們可以從孩子們身上看到這些能力的發展歷程;與之相似,我們也可以發現從思維遲鈍到思維巨人之間完美的漸變歷程。
然而,我們仍然想要細緻地瞭解動物思維轉換到人類思維過程中的先後順序。事實上,仍然有人堅持認爲這些變化太過複雜,不能被小而有用的變體所發現。

機器人到底會不會有情感?

圖靈:精緻的算法可以還原人類智能
但持有懷疑態度的人根本就不瞭解以下這個驚人卻簡單的事實:想極大地提高計算機的能力,只需幾個簡單而結構性的變化即可。直到1936年,當圖靈發明了製造“通用”計算機的方法時,人們才發現這個事實。“通用”計算機,換句話說,就是一臺能夠獨立完成其他所有計算機可能完成的工作的計算機。

具體地說,圖靈向我們展示瞭如何製造出可以描述其他機器行爲的機器,之後機器會把描述當作指令,完成一些其他機器能夠完成的任務。同樣道理,我們也可以讓這臺機器記憶其他機器的指令,通過在指令之間來回轉換,同一臺機器會逐漸學會如何完成其他機器需要完成的任務。

也就是說,圖靈向我們展示了一臺“通用機”如何使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如今,所有的現代計算機都在使用這個方法來存儲對其他機器的描述(事實上,這也是所謂的“計算機程序”)。它正是能讓我們使用同一臺計算機來安排約會、編輯文本或向朋友們發送消息的原因。另外,一旦這些指令被存儲在計算機內,我們便可以編寫出讓其他程序發生變化的程序,計算機從而可以使用這些程序來擴展自己的能力,這說明笛卡兒觀察到的侷限性並不是機器本身固有的,而是由人類製造或編程的落後方式所導致的。現代機器出現之前,以前的機器只能勝任一種任務,然而人類卻不同,因爲其一旦陷入困境,便會想出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但許多思想家堅持認爲,機器永遠不能完成一些壯舉,如建構理論和編寫交響樂,他們也經常會把這樣的壯舉歸功於費解的“才能”或“天賦”。但一旦我們認識到人類智能來源於多種思維方式這個事實,這些能力將不再如此神祕。
以上,陳如初拙見!若有冒犯,請見諒。

想了解更多人工智能資訊機器人請登錄Giiso智搜: http://www.giiso.com/ 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