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發展簡介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使用Chrome瀏覽器,它的簡潔、快速讓我第一次用就喜歡上這款瀏覽器,但是現在企業中用的好多系統都用到了ActiveX插件,在使用這些系統時你不得不切換到IE瀏覽器,比較麻煩,所以就想找一款雙核的瀏覽器,能很好兼顧我的日常上網和辦公需求,在瞭解QQ瀏覽器時,在官方看到有好多關於瀏覽器知識的方面文章,現轉載其中比較好的幾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瀏覽器內核揭祕原文地址: http://qqbrowser5.qzone.qq.com/#!app=2&pos=1334827375

 

近期,QQ瀏覽器團隊技術、產品童鞋將會從不同角度出發,推出一系列文章,和我們的用戶一起去了解大家已經每天都離不開的瀏覽器。開篇之作便是這篇瀏覽器發展簡介,瞭解過去,才能更好的把握現在。關於歷史和科普類的知識,我們也會從書海中擷取,以便能夠更快而清晰的爲大家做一個梳理。

萬維網只屬於伯納斯·李一個人……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他的發明在信息全球化的發展中有多大的意義,這就像古印刷術一樣,誰又能說得清楚它爲全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時代週刊

瀏覽器,簡而言之,是一種網絡間,傳遞或接收數據,然後渲染和呈現網頁的軟件。如果將互聯網比作一片浩瀚的海洋,瀏覽器就是航行在海洋中的船兒。他很重要,你是否瞭解瀏覽器呢?本文是瀏覽器系列知識連載的開始,,我們將它放在第一章,既爲了向這一領域的前輩致敬,同時也有承前啓後,繼往開來之意。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瀏覽器的前世今生吧。

 

 

瀏覽器發展紀年

    1980年:伯納斯-李(大牛,長相靦腆而白淨)在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工作時,建議建立一個以超文本系統爲基礎的項目,以便科學家之間能夠分享和更新他們的研究結果。他與羅勃卡力奧一起建立了一個叫做ENQUIRE的原型系統

1984年:伯納斯-李重返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這次作爲正式成員。他恢復了他過去的工作創造了萬維網。爲此他寫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和第一個網頁服務器(httpd)。這個時候的瀏覽器,還處於試驗階段,而互聯網本身也還處於襁褓之中,此時,信息化社會已經醞釀在第一縷陽光中,萬事萬物還很弱小,但已經選定了方向(這是最重要的),執着而堅強的行走着。

 伯納斯-李

1992年時,Pei-Yuan Wei(魏培源),美國加州大學學生,開發了ViolaWWW瀏覽器,用戶第一次在ViolaWWW上看到了前進和後退的圖標,這意味着ViolaWWW首先支持了歷史功能。日後幾乎所有的瀏覽器都繼承了這個設計。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僅能顯示純文本,No pictureno medianomusicno girls(簡直一個三無產品,呵呵)。自然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瀏覽器,宅男也不行。

魏培源

 1993年時,第一款支持圖形渲染的瀏覽器Mosaic(馬賽克?誰能告訴我們起這個名字的意義是?),在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超級計算應用國家中心發佈,由才華橫溢的21歲宅男安德里森(Mark Andressen)研發。Mosaic使得當年互聯網的數據傳送量增長了634%Mosaic瀏覽器爲圖形化的網頁設計奠定了基礎,併爲隨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同時Mosaic建立起了後世瀏覽器通用的商業模式:即,在網上免費發佈產品,建立廣泛的用戶基礎。25歲那年,安德里森創建了網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並即將迎來他和微軟的戰爭。

隨後,瀏覽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競爭的階段。

      1994年,Netscape公司試圖打破Mosaic的壟斷並取得業界的領導地位,全力研發了Navigator瀏覽器,即導航者,這款瀏覽器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是非常的:方塊的按鈕、單調的灰色,怎麼看都是MFC的測試版本。但請仔細看看下面的圖片,現代瀏覽器的主體功能,都已經具備了,Navigator是一款現代瀏覽器的雛形。他迅速取代了Mosaic,成爲了用戶的首選。

 Navigator瀏覽器

    1995年,微軟發力,開發了IE(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由於微軟將IE瀏覽器與Windows操作系統進行捆綁銷售,使得用戶無須再行安裝第三方瀏覽器,於是,IE瀏覽器隨着Windows操作系統用戶使用數量的上升,也隨之持續增長,佔領大量市場份額。

 IE年鑑表

       微軟的舉動,直接挑起了第一次瀏覽器戰爭:Netscape調整戰略,開放源碼,成立了Mozilla,應對微軟的挑戰。此舉雖然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場佔有率,但隨着其不斷髮展,在2002年時,已發展成一個穩定而強大的互聯網套件。Mozilla 1.0的出現被視爲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後改名Firebird,最後又改爲Firefox)。最後於2004年正式發佈了廣爲人知的Firefox1.0

火狐瀏覽器

    第一次瀏覽器戰爭,似乎是微軟勝利了。但是接下來,Google的快速崛起,猶如釘子般刺破了微軟的美夢——2008年,Google推出了Chrome瀏覽器,基於開源的Webkit內核,其優良的速度,極高的安全性,以及對html5的支持力度,猶如3輪雷神之錘,狠狠砸向IE

Webkit的前身是KDE項目的HTML渲染引擎(KHTML)和JavaScript執行引擎。蘋果公司將Webkit移植到了Mac?6?1OS上,並於2003年發佈了基於WebkitSafari瀏覽器。(關於瀏覽器內核的闡述,將在下期連載)

四強爭霸

 隨着時代的發展,高速的雙核瀏覽器也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如騰訊的QQ瀏覽器,就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有代表性的雙核瀏覽器。什麼是雙核,爲什麼選擇雙核,1+1爲什麼>2?關於這部分的問題,還請各位看官看下期連載。

 時至今日,各式各樣的瀏覽器是層出不窮。但用戶的需求也更多,衆口難調,目前市場上每款瀏覽器都有其側重點和特色:或優雅簡潔,或功能衆多,或速度快捷,或側重安全。用戶根據自身需要,理性選擇一個滿意的就好。

附錄:

      1:瀏覽器圖標對應表:

 

瀏覽器圖標對應表

 2Netscapewindows IE更新年鑑表:

Netscape和Windows IE更新年鑑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