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件工程師到IT獵頭:我的一點經歷和感觸

 
在做完三年的通信軟件工程師之後,因爲不想在技術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但又不想到處出差,吃喝應酬,在一個朋友推薦下做了獵頭,獵頭在很多人的眼裏是個神祕的職業,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就突然被獵頭找到了,然後經過很專業的寒暄跟客氣之後,就開始職位介紹,如果這年頭,您正不打算換工作,而且又很忙,收到這樣的電話可能還真煩的不得了,但如果您目前正有換工作的打算,此時聽到獵頭的電話,一般都會很客氣的躲開您的老闆,好好的跟獵頭溝通一番。
  
  首先說一下,獵頭行業是單方面收費的,絕對不向個人收取費用,僅僅收取公司費用。一般人可能會問,爲什麼那些公司招人不去專門的招聘網站發佈消息,偏偏要拿錢來給獵頭公司讓他們幫忙尋找候選人,其實這很簡單,在網站發佈消息同樣是要收費的,這樣公司也許會收取大量簡歷,但是有利用價值的簡歷很少,尤其對於那些很高級的職位,你見過有幾個manager,或者GE的角色去上 51job,或者中華英才網的,而且很多公司比較優秀的人才很可能跳槽的動機都不是很強,只有在碰到非常有吸引力的職位時,他們纔會考慮一下,另外有些職位很難理解,並不是簡單的一些編程經驗,他們需要很多額外的附加條件需要獵頭去理解。
  所以獵頭的工作簡要的可以描述成:尋找合適的人才並過濾簡歷,在某些時候,甚至我們還需要跟候選人進行第一論電話面試
  
  獵頭公司的客戶一般都是些外企和國內的名企,當然也有一些小公司,不過就一個獵頭公司的發展來看,更願意去做那些知名企業的case,首先他們有跟獵頭合作尋找人才的意識,也比較付得起錢,獵頭公司也喜歡跟這些大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比如像Cisco,EMC,盛大,微軟這些公司都是我們公司的長期客戶。
  關於獵頭公司的操作收費管理,我這裏不想說太多,我這裏想說一下大公司的recuit的機制。
  當客戶給我們一個職位的時候,我們首先分析這個職位,需要到什麼公司去挖人,像那些國際知名的大企業的職位,一般我們都不會從小公司去找人,像這些大公司,一般都很拽的,我們推上去的簡歷,不出名的公司他們連簡歷看都不看的,即使經驗再匹配職位。他們寧願offer一個貴點的同等競爭對手的人才,也不會Offer一個差一點的公司出來的。
  另外就是一個職位的匹配度問題,這些大公司特別注重經驗,因爲他們要根據你曾經工作過的年限來定level,這是給你offer多少錢的一個標準,一般來說,這些大公司的業內薪水的標準都差不多,一般新公司給你offer,會參考你上個公司的的薪水,做一個 20%-40%的漲幅,一般漲幅到50%都是很難的。
  我目前做的主要是技術方面的職位,包括開發,測試,mananger的職位,所以對這方面瞭解還是有些經驗,我現在列舉一下我作過的一些公司情況:
  Cisco(上海思科)這個公司比較拽,不過最近亞太區的業務擴張很快,着兩年狂招人,估計把alcatel,lucent的人都挖的差不多了,當然Huawei,ZTE也是他們的對手,不過huawei,ZTE的人英語相對比較差,所以過英語這關相對不是很容易,而且huawei的股票也能留住不少人,ZTE的人都慵懶的國企感覺,獵頭公司也不是很喜歡找,Cisco當然也很喜歡英特爾,IBM級別差不多類型的人才,總之最Prefer的還是有外企大公司背景的,思科的工程師是分好幾個level的,12,8,6,4根據你的工作年限來定,當然薪水級別不同,思科的薪水整體還是不錯的,當然這也要看你的能力和背景,所以你不能主觀的去評判說,聽說思科薪水也一般般,這種之類的話。
  在軟件方面,思科的職位多半都是嵌入式開發的職位,多半的系統都是Linux,QNX,不像huawei,ZTE,alcatel都是用vxworks的,另外就是很strong的C/C++能力,一般juion和senior的軟件職位基本就是上層應用軟件和底層驅動這兩種。
  EMC,存儲業的老大,大家對這個公司可能瞭解不是很多,不過一提那個史上最牛的女祕書肯定都知道了。EMC的業務其實在硬件比較多,近今年軟件需求也擴張很快,目前在上海的五角場那邊就是EMC的軟件開發中心,EMC很喜歡要英特爾,marvell,oracle,IBM,HP這類公司的人才,薪水也很高,而且四金個人那部分也由公司代交,拿到手的確實比較多,也是很不錯的公司。對於軟件職位的要求,他們也多半是要求strong experience in Linux C/C++,OS kernel 是非常perfer,偶爾有些windows方面的要求,因爲他們主要是網絡存儲方面的,所以偏底層的軟件職位還是更多。
  Intel,英特爾在上海的軟件研發中心人很多,目前都在紫竹那一塊,intel網羅的也都是中國最優秀的計算機人才,英特爾的工程師一般知識都很全面,公司的業務也很全面,芯片半導體,無線網絡設備,多媒體,純軟件方面的比如complier,middleware等等,他們的系統平臺也多半是Linux,有些是Wince,C/C++的經驗。intel是個很好的公司,加班也不多,這是技術型的公司,在裏面你能找到很多大牛,碩士工作個5,6年一般你如果不是太差,都有個30w左右的年薪。
  
  Marvell,這個半導體公司這幾年簡直髮展太快了,收購了intel的一個偏硬件部門還有UT的一個無線芯片部門,順便提一下,marvell的創始人是一個印尼華裔和一個上海姑娘,強人啊,真給中國人長臉,裏面的業務大家可以去他們網站查詢,主要涉及存儲,通信芯片這方面的業務,軟件方面的職位也多是要求Linux C/C++,對kernel比較瞭解。
  MicroSoft,如果以上的幾個公司都offer不起你的話,請你到微軟來試試,目前微軟在上海的研發中心多半的業務還是集中在MSN這方面,估計還有些外圍的業務,很核心的產品國內目前沒有開發,他們對候選人十分挑剔,想給microsoft找個合適的manager,不給他們推薦3,40個大公司的候選人簡直不太可能。不過很多人對微軟目前在國內的業務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找合適的人對他們來說就更難了。
  其他很多有名的公司我就不多說了,比如AMD,HP,IBM,freescale,apple,sybase,等等,local的還有盛大,google,等等。。各有各的風格和企業文化。
  
  所以可見,通信,半導體行業的各類人才,軟件方面主要focus再Linux ,Kernel,C/C++,如果您足夠優秀,有垮平臺的開發經驗更加好。硬件方面就是集中在ASIC設計,IC設計等等比較搶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要想進入這些大外企,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他們所有的面試80%都是英文面試。
  
  作爲一個有點憤青的獵頭,從這些跨國企業選人才的標準我不禁感嘆萬千。
  1.這些大公司會把國內那些最優秀的人才選走,然後給予比較高薪的待遇,當然這待遇跟國外的工程師比起來,成本已經低了很多,這也是他們爲什麼大都把研發中心簽到中國來的原因,當然,大多數工程師還是做不到核心的技術,多半也是一些外圍的東西,但是成熟的外企制度和優厚的待遇讓他們不可能再去考慮local的公司,而即使自己創業,因爲你接觸的核心東西並不是很多,所以也很難有什麼創業的發展前景,比如芯片半導體這個領域。
  2.外語,讓人感覺很痛心的就是,這些老外到中國來選人才,卻要求一個東方人會很流利的英語,這是爲什麼?就是因爲人家比你強啊,大家也不止一次看到國,一個滿嘴操着英語的人可以到中國來混吃混和,甚至我們更多中國人還客氣的跟他們講英文,以爲是個學英語的好機會,而這是我們的領土啊,這裏都是說中國話的,到你們的土地上說英文我沒什麼好講,但是來到我們的土地,請你們老外要學點中文,中文可比英文有意境多了。可事實並不是這樣,大多數人甚至都恨不得忘記自己的母語,滿嘴中文夾着英文,哎,有時候,我真感嘆,這是不是一種高科技和平年代的侵略方式呢?
  其實大家想想,外企真的給我們中國帶來了什麼?除了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確實也提高了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可真正的核心技術還是老外控制,即使進了外企,也很難進入一個很高的職位,公司的利潤大都還是被歐美帶走,GDP留給中國了,說白了,人家利用的還是你的廉價又廉價的勞動力。
  3.反思當代中國大學教育,很多老師,教授其實根本不知道當前社會上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單就中國大學的教育來講,真的是很失敗的,教學內容的更新完全落後於技術的更新。
  4.測試跟開發,國內的誤解,認爲測試的地位比開發低,然後有人甚至會問我,這樣的職位多少錢呢,這種問法非常不科學,不管是做java的,做C的,還是做測試的,當然朝哪個方向發展是個人的興趣問題,外企一般會按照你工作年限和背景來評定級別,這個級別是跟薪水掛鉤的,而不是職位本身,這個偏見在外企不存在。
  5.職業發展,我常常聽很多做了3,4年的候選人說,我不想做技術了,我已經做project leader,不要給我推薦Engineer的職位,其實這種想法也只有在中國人的工程師裏出現,對於這種很牛的技術型公司,PL並不是一個position,大多數是由比較senior的engineer擔任,manager纔是一個position,像intel,思科,emc這種技術型的公司,職業發展都是分兩路走,一種是走技術路線,一種是都管理路線,並不是說技術的就比管理的薪水或級別低,他們的level是彼此獨立的,薪水一樣有很大提升空間的,但即使是manager的職位也要保持非常深厚的技術功底,但也許不如technical lead 關心的那麼細節和深入。
  國內很多畢業生的想法就是,做幾年技術,做個leader,就可以不用再弄那些枯燥無聊的coding了,只要管管人,協調一下,就好像解放了一樣,這也就是很多國內的公司爲什麼無法作出最好的技術,保留住最好人才的原因。
  讓喜歡技術的人繼續研究技術,有管理能力的人從事管理。這纔是人才分配的最好方式,當然,中國的用人制度跟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密不可分的,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治標又治本。
  
  我這裏目前有Cisco的網絡視頻系統(主要是java)的測試,開發的職位,Cortina的 EPON測試,carrierAccess的自動化測試(SDH,SONET),Nokia-simems方面的系統架構師的職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