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基础知识

IBM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

 

Sprint中,User Story的改变

问题:

在一个Sprint进行中,如果用户想改变某个正在实现中的User Story,应不应该改变它?

应对:

Mike Cohn的《Scrum敏捷软件开发》中,他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我常常建议Scrum团队首先要对Sprint当中的变化采用强硬立场。这不是因为我反对改变团队的目标或我要机械地遵守某个Scrum规定,而是因为我想帮助团队外面的人认识到改变团队目标带来的成本。

当然,有时候在Sprint中间改变团队的目标是必要的。但更多时候,团队目标的改变是因为它太容易变和因为有人事先考虑不周。在我看到企业不再考虑将每个新要求作为Sprint中间变化的要紧事之后,我会缓和这种强硬立场。”

以一种通俗一点的比喻,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从开始就不能惯着他的臭毛病,否则他会养成习惯,到时就不好管教了。团队外面的人不是天生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是团队内的人的不坚定养成了他们这种毛病。

 

问题:

为何要采用敏捷的思维/互联网思维?

应对:

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用户至上的思维,是一种商业民主化的思维,渠道垄断很难实现,媒介垄断也被打破了。所以,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就是一个测试的过程,要求你的产品是一个精益和迭代的过程,根据需求反馈成长。对于社会需求量大的产品,比如:小米手机,每周迭代一次,再比如:微信,第一年迭代开发了44次,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更加传统的产品,比如:大型工业机械等,还没有到应用敏捷的时候。金融服务产品,也是当下的热门产品,是要用敏捷思维/互联网思维来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企业组织内部也同样如此,它讲究小而美,大而全、等级分明的企业很难贯彻互联网思维,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员工,有没有爱,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很遗憾,很多企业也还在用工业化的套路做着自己的企业。如果不能在观念上进行改变,那么,不管你做的是APP还是其他,你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企业。

 

互联网改变了一般的商业模式。企业服务的目标对象不再仅仅针对客户(有意愿和能力掏钱买产品或服务的人),而是针对所有用户(只要他有意愿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哪怕他根本没意愿付钱买单)。因此互联网产品的基本商业模式是:免费。那么哪里去赚钱呢?通过和用户的交互产生数据,用数据去赚钱,或者通过和用户建立情感链接,产生更多的需求,靠提供增加值赚钱。

 

问题:

人的一生,是不是迭代的过程?

应对:

说话,写字,思维,组织等都是在不断的迭代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