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五十二天:幸福感

昨天晚上睡前喝了牛奶,一點放下娃,收拾好躺下,一覺睡到今天早上六點半,起牀的時候迎面撲來一種久違的幸福感。感覺是牛奶起安睡的效果了。

昨天後半夜娃是阿姨幫忙照看,據說睡到三點來鍾吃了奶,後面也就睡着了,沒有鬧,睡得還比較踏實。我看到屋裏小檯燈照了一層紙,光線被擋住了大半。平常晚上怕起夜不方便,都是留着燈的。或許環境上的這個小細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昨天晚上好像突飛猛進一般,睡眠質量好了不少。

說說自己的一個變化。這兩天在讀《身體知道答案》,書裏提到頭腦、心和腹部,頭腦是認識主宰的,常常矛盾,心是情感主宰的,常常跟愛的感覺有關,腹部則帶出來一種鏈接感,力量、寧靜、與人合爲一體的體驗產生時,注意力都集中在小腹。這個說法有多準確我沒有考證過,但忽然意識到之前想培養娃獨立睡眠的念頭都是出自腦中,它們有時候還互相矛盾,因此帶來很衝突的感受。

昨天我試着用心去感受娃的需求,“如果你想要任何東西,你先把這個東西給出去,給別人。”要想讓自己睡好覺,首先得讓寶寶睡好覺。因爲這個念頭的出現,昨天我就先放下了自主入睡還是哄睡、按需哺乳還是按時哺乳的糾結,聽憑我的潛意識做主,給娃她想要的東西。神奇的是晚上娃和我的睡眠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我自己的。

“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這句話我深深地認同。從旁觀者的角度,我們很容易看到對方的一些問題並不全然在外界,而跟他自己有莫大的關係。但到了自己身上,我常常忘記,問題並不一定是出在對方身上,很有可能出在自己身上。所有的改變也只能從自己入手,我們不可能隨意改變別人。就這點來說,我想改善寶寶的睡眠狀況的願望,也需要變成“我自己能做什麼”,而非要求寶寶改變。

那我能做什麼呢?

首先承認寶寶不是我,而是她自己,她可以有自己的睡眠習慣,這點我要尊重她。

其次不要將時間浪費在寶寶有什麼欠缺上,而是着力於她已有的資源。比如她日常的喝奶週期固定在3個小時左右,這種固定的時間間隔讓我能夠安心哺乳,不會錯過。比如她小睡的時間間隔在30分鐘左右,因此我可以根據她的這個特點做一些調整,讓自己的安排可以適應這種間隔。再比如我有阿姨可以跟我輪班,因此晚上還是可以睡得比較久。

給寶寶建立良好作息的意願本身就是爲了讓自己能有更多精力做自己的事,能休息好,而在目前的條件下,其實想休息好並不是特別難的事。

想到這些,我發現自己輕鬆了不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