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1%的人生,只過獨一無二的人生

曾經看過一句話,叫做「只過1%的人生」。相應的生活方式,就是通過嚴格的自律和不斷的努力,最終成爲人羣中的Top 1%。類似的理念還有很多,只不過這句話特別雞血,所以讓我印象深刻。

以前會覺得這樣的觀點特別振奮人心,但最近逐漸意識到:既然「1%」是一個已經被量化過的數字,那麼肯定就會有相應的量化標準,否則這1%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這就好像我們在考試的時候,都會獲得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就是用來排序的量化標準 -- 假如100個人裏只有1個人獲得了滿分,那麼按照分數來排序的話,只有那個得100分的人才能成爲Top 1%,剩下的99個人哪怕得分都是99.9999,也只能成爲分母。

更進一步的思考是:標準答案是誰來制定的?爲什麼這樣制定?又是誰來負責打分?依據什麼樣的標準來打分?

假如我們要變成那Top 1%的人,相應的評分標準,毫無疑問就要參考整個社會主流的評分標準,比如做什麼工作、年薪多少、有幾套房、用什麼品牌的東西。如果是由我們自己來制定評分標準,那麼這個「1%」的指標就變得毫無意義了,只是一場自娛自樂的遊戲,還會面臨他人的嘲笑。

所以我個人覺得,「只過1%的人生」這樣的話,聽上去是很燃很勵志,但放到真實生活中,確是在用別人定義的標準來生活 -- 更不要說還有多少流量博主打着這樣的旗號,實則是爲了讓你掏錢消費了。所謂的「做自己」、「過好屬於自己的一生」,又從何談起呢?

所以啊,我並不想要過那種被別人定義的1%的人生,只想要過屬於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人生。

30歲時還沒有達到年薪百萬、兒女雙全,並不代表着我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能夠定義我們人生成功與否的,只有我們自己。而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能擁有能力和勇氣,做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相關文章:
這纔是你年輕時最該做的一件事

前一篇:
安全感來自於你所做過的每一件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