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何帆老師《變量》,看中國社會發展小趨勢

1

《變量》是經濟學者,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何帆老師記錄中國歷史段度報告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他寫這套書的目的想記錄這個輝煌而又宏大,發生鉅變的歷史時期。

這本書採用鷹眼視角的觀察模式,即看見中國的宏觀大局,又看到角落裏奔走生動的兔子。就像觀察一棵大樹,看樹上的嫩芽枝丫,不是返回大樹的母體,這樣才能更好的觀察和記錄中國這個龐大的文明母體。

何帆老師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記錄的歷史,向我們展示這樣一段改革浪潮下的慢變量: 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更新。這是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三駕馬車和三個火車頭。

在大趨勢滾滾發展基本已定的後期,改革和發展更多的是看小趨勢,何帆老師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了5個小變量: 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的城市革命和重建社羣。

1.大國博弈是說由中美貿易戰引發地緣政治風險,中美兩大國之間的平衡只能由人工智能的挑戰才能使兩個大國同一戰線。

2.技術賦能是說技術總是與市場相適應,不同性格的技術總會找到的性格相似的市場,就是技術和市場的匹配程度。這些技術只有爲普通人和新興力量賦能才能得到廣泛應用的發展。

3.新舊融合是指在互聯網行業發展進入低谷,要創新必須要尊重並從傳統行業找到突破口,而傳統行業已經徐匯了互聯網打法,會在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距地反擊,這是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自動融合,重新煥發風采。

4.自下而上,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夠維持城市系統的多樣性。都和城市是城市羣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多城市比如東莞、義烏都已經實現了精明收縮,更多的城市都在爆發顏值革命,街道、社區正在變得更美、更有生活情趣,比如上海。

5.重建社羣,人作爲社會動物,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學會如何彼此相處,一個社會才能更加平等、和諧,只有重建了社羣,才能更好的發現自我。原來鬆散的社羣開始自發組織、自發生長,比如北戴河的阿納亞,教育理念最先進的四川範家小學。

最後從這先讓我們吃驚、感動,讓人頓悟的小趨勢裏我們看到,這一切的慢變量和正在興起並最終會改變社會的小趨勢都來自於生生不息3000年的中華文明,這棵古老的大樹正在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換髮生機,實現偉大復興。


2

何帆老師的寫作脈絡是想要寫出像美國記者威廉曼徹斯特寫的《光榮與夢想》這樣的書,於是在羅振宇的推動下他就寫了,而且從2018年起,每年寫一本,一共寫30年,講述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

爲了寫好這些故事,他給自己制定了7條規則以誡勉自己,

1.未來30年用最多的精力,最大的熱忱來寫。

2.採訪和觀察由他自己和團隊完成,寫作由他自己完成,寫不動了就指定接班人。

3.寫平凡人做的不平凡的事。

4.儘可能採用第一手資料來做研究。

5.堅持獨立的個人觀點。

6.保留自己對書稿的最終修改權。

7.書中不含任何植入、商業推廣、宣傳。

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有想法和點子,還要有熱忱,時間和精力最大的投入,堅持個人觀點的獨立,深入做研究,得到第一手的資料,堅持自己的立場和修改權,制定適應的原則並堅持做到,是最好事的最大保證。


3

這是2019年讀的第一本書,也是非常喜歡的一本。首先,我很喜歡何帆老師,他在得到的大局觀可能就讓我獲益匪淺,他總是具備全球的視野,從歷史的縱深和空間的多維縱橫相交,建立一個座標抽,同時又能夠以學者深入研究的態度展現局部最生動的細節。

這是鷹眼的視角。同時他也採用了所有文學著作和歷史著作最優的記錄方法:展示真相的視角,卻能窺見真相的全貌。

整套書的敘事模式是按時間順序的編年史寫法,一步步寫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讓歷史像河流一樣的流淌。

這本書的觀察方法也很特別,採取觀察一棵樹的方法論來細緻觀察中國的變化。通過觀察嫩芽和新枝,並不管把目光拉回母體,才能更好感知中國這棵大樹的生命力。

以這樣嚴謹而又獨特的方式呈現出的中國歷史必然是宏大的、生動而又獨特,讓人充滿驚奇、歎服,又看到中國社會發展的希望,從小趨勢裏看見到城市和個人發展的方向,是一本鼓舞人心,給人信心的好書。

一本好書,值得一讀再讀。


4

這本書也給我了很多寫作的啓發,寫作內容要寫平凡人不平凡的事,要有宏大的視角,細緻而又生動的觀察,通過展示真相的一角,讓人窺見真相的全貌。

敘述方式可以按時間順序,寫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像河流一樣奔流而出。

寫作最好給個人以歷史感,跨越不同圈子的界限,理解社會的全貌,一窺歷史的端倪,瞭解了歷史的進程才能更好的活在當下。

這樣宏大而又細緻的寫作方式很像曹雪芹的《紅樓夢》,給人歷史感,宏大的歷史社會背景,卻有着極其細緻生動的局部描寫,寫的是平凡人,做的確實不平凡的事,故事的衝擊與反轉,總是耐人尋味,卻又給人無限啓迪。

自己的寫作,不能瞎寫,沒有一手資料的研究,人云亦云,不能堅持獨立的觀點就不會有創新,這是嚴肅、專業對待寫作、寫書的態度。

這是一個高目標,嚴要求。

在這樣規則的要求的下,寫的來的東西必然也會與衆不同。

說到底,還是一個寫作人的選擇,最終也會成爲他的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