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力變強,從學會管理自己的拖延開始


1.拖延是有好處的

心理諮詢師袁榮親說:“無論你現在怎麼痛恨壞習慣,他一定曾讓你獲益。

在武志紅老師的書裏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無論什麼文件,文祕小劉都是拖到最後一刻纔會拼命做。週五要上交會議記錄,週四晚上纔開始做,然後忙到十一二點,甚至一兩點才下班。

因爲這樣,同事經常傳她是“加班大王”。這話傳到老總耳朵裏,老總也沒批評她做事拖沓,反而還可能認爲她很勤奮。

這種拖延帶來的好處,不斷強化了小劉做事拖沓的習慣。

其實,她形成做事拖拉的習慣還有深層次的原因。上學的時候,小劉的父親對她非常嚴格。每次做完作業,父親都會幫她檢查,一旦發現錯誤就會狠狠地斥責。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父親的高壓政策下,小劉衍生出了自救方法——拖到三更半夜才完成作業。這個時候,就算父親檢查出了錯誤,也會因爲小劉熬夜做作業而寬容,不僅不罵,反而還誇她用功。

每一個長遠看來危害嚴重的壞習慣,一定會在某個層面帶給自己好處。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好好剖析一下,拖延到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好處?


2.拖延原因千萬種,你是哪一種?

前幾天要寫一份稿子,但是每次打算寫的時候,都會自動地找其他事情來佔據注意力。收拾桌面、打掃衛生、回個電話,刷會兒手機,不知不覺時間就沒了……

昨天晚上,當我打開文檔,準備寫的時候,又有種想去忙其他事情的衝動。在那一刻,突然覺察到自己在拖延。

用零秒思考法分析了一下自己爲什麼在這件事情上拖延,很快就找到了原因,是完美主義心態在作祟。

搞清楚了爲什麼拖延,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解決了。擯棄完美主義,快速寫出了一稿,然後進行了修改迭代。

拖延兩字太籠統,當你拖着不去做一件事情時,需要好好找找拖延的原因。

逃避、不願意面對,完美主義,沒有動力,內心牴觸、就是不願意去做,追求最後一刻完成任務時的驚險刺激等,都是導致拖延的因素。

拖延原因千萬種,找到自己的癥結,纔好對症下藥。


3.管理拖延的妙招,你值得擁有

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症,提升行動力呢?《終結拖延症》一書從認知、情緒、行爲三個維度提供了許多方法,簡單介紹其中三個。

01寫拖延日誌

很多人在憤怒的時候,會無意識地做出一些冷靜後會懊悔的事情。如果他在憤怒的時候,能夠覺察到自己在生氣,會冷靜許多。

覺察,是解決許多問題的第一步,拖延也不例外。只有當我們知道自己在拖延,才能更好地克服這一行爲。而寫拖延日誌,則是覺察的好方法。具體怎麼寫呢?作者威廉·克瑙斯說:

“當你產生了延遲的衝動時,開始記錄你對自己說了什麼,以及你的感覺如何。記下你分心的活動。如果不能馬上記錄,那麼一旦有可能就立刻記,並且要記得儘可能具體詳細以便於回溯。”

這樣做,能夠幫助你瞭解自己的想法、情緒、行動和結果是如何互相影響的。搞清楚了這些,改變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02與拖延思維辯論

面臨一件事,許多人的拖延思維是:“還早呢,待會再做”“以後再做”。

但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待會兒再做”的心態,就像一張借據。它相當於預支“現在就玩”的特權,以後再爲現在買單。可是每當借款到期之時,甚至不用等到那個時候,你往往就會發現利息的高昂。

想法影響行動,所以,在你有拖延的行動之前,先與你的拖延思維辯論,會減少無意識拖延的概率。

辯論分爲三步:覺察拖延的想法、質疑並追問、回答。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以後再做”的想法:先給家裏打個電話,然後再安排日程表。
質疑:現在先列出日程表,再給家裏打電話,又會怎樣呢?
回答:我將會打破拖延的鏈條,並且搞定壓在我身上的任務。

下次,當你再有拖延的想法時,試着與自己進行辯論。雖然“立即行動”比“以後再做”痛苦,但正如心理學家約翰·古迪提出的那樣:做不喜歡的事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必須認識到培養做恰當的事(不管這件事讓人愉悅與否)的習慣的重要性。

03跬步千里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反過來說,到達千里之外,始於足下的第一步。

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這種方法很好理解,拆分任務,簡化步驟。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細分。當你因爲一項任務而犯難,不妨把這項任務進行拆分,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接下來做什麼……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步應該簡單好操作。比如,你的任務是跑完5公里,第一步可以是穿上跑鞋走出門。再比如,你的任務是打掃家裏的房間,那一步可以是先掃5分鐘。

拆分任務,從小步驟開始,聽起來簡單又老套,但是適用性特別廣。許多講述如何提高行動力的書籍都提到了這種方法,比如《微目標》《象與騎象人》等。

夢想着詩與遠方,卻常常被眼前的苟且困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拖延。學會管理拖延,你就距離理想中的自己又近了一步。一個人的能力變強,是從他學會管理自己的拖延開始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