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深度思考同樣重要的,是學會這 5 種多元視角

轉載自公衆號:LinkedIn-China

獵豹CEO傅盛曾說:

一個創業者想要成功,首先要用上帝視角看事情。

所謂上帝視角,就是將自己深入其中,能敏銳感受內裏變化;抽身其外,又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旁觀者,觀察很多事情的發生和結果。

的確,如果看問題的視角只有一種——即從自己出發的視角,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過於侷限。

要麼是陷在情緒裏,停留在當下的感受裏難以自拔;要麼是無法看清自己的真實渴望,永遠被當下慾望所牽引。

這時,如能引入多元視角,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情境,產生截然不同的想法與感受。

打個比方,當我在用相機拍攝我家貓的時候,正常情況是平視拍攝。

但如果轉換視角,改成俯視拍攝、仰視拍攝、航拍拍攝、從側面拍攝,或者微距拍攝,就會帶來一些新的發現。

比如在微距拍攝的時候,我忽然發現她的眼睛跟琥珀非常相似,她的耳朵裏和耳朵尖上有很多細小的絨毛。

這就是多元視角,即你怎樣看,以及你將它看成什麼的角度轉換。

多元視角到底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好處呢?

  • 第一,它能帶來以前不曾意識到的新發現。

  • 第二,它能幫我們更快速更清晰的解決問題。

有一項科學記錄表明,在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時候,願意採用多元視角的人,往往比那些只從自己視角出發的人獲得更多成功。

而《多樣性紅利》的作者佩奇則說:“對任何一個問題,都存在一個能讓答案一目瞭然、脫穎而出的視角。”

那麼,除了從自己出發的視角外,還有哪些視角能讓答案一目瞭然、脫穎而出呢?

本文作者艾菲,深度思考者,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500強外企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在自我覺知、自我成長與實現的路上已經堅定地走了多年。轉載自微信公衆號“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上帝視角

上帝視角這個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小說的寫法中有上帝視角,電影的拍攝中也會用到上帝視角。

關於上帝視角,獵豹CEO傅盛曾分享過他的實踐體驗。

他說:

有一段時間,每次有人離開公司,我都會受很大的心理影響。

後來,運用上帝視角之後,我就將整個公司看做一個生命體。

因此,人員的進出,不論對個體進化,還是組織進化,其實都是好事情。

在理解到這一層後,我就開始大刀闊斧,拆分事業部,鼓勵內部創業,出售部分業務等等。由於這種競爭,必然帶來很多人的不適,也會造成人員的一些交替。

其實在以前,我的內心特別接受不了,包括一起工作多年離開的人,但現在我會認爲,那都是彼此進化的一部分。

有的時候,環境變了,我們需要進化;進化不了,離開了,大家也只是在不同的軌道上。

今天,我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一切。

當他用從自己出發的視角看公司里人來人往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會感覺傷感。

但當他轉換視角,跳脫出來,開始用上帝視角審視一切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的感受其實無足輕重,而公司也不過只是一個需要進化的生命體。

人進人出只是生命體進化的必由之路,而這一切都是非常自然、合乎自然法則的。

爲什麼上帝視角能讓傅盛在心理上產生如此巨大的轉變呢?

因爲這個視角能讓我們從我這個殼中抽離出來,成爲自己生活與生命的一個旁觀者或俯瞰者。

作爲旁觀者或俯瞰者,看到的內容自然就與我所看到的內容大相徑庭,產生的感受也因此完而全不同。

所以,我感受到的傷感不過是自然進化歷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感受到的傷痛也不過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必然會經歷的事情。

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每一件大事,愛恨別離也罷、生老病死也好,在旁觀者看來都不過是十分正常的小事,它們的出現和消逝就像是飄過眼前的一片浮雲或一絲青煙。

因此,上帝視角能讓我們用一種完全無我的姿態看一切,看衆生,看世界。

所以,當啓用上帝視角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受到更多的釋然與超脫,它是一種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超脫的有效視角。

宇宙視角

先講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名美國前宇航員,他搭乘宇宙飛船去往太空,每天從太空遙望地球,一開始他關注的是哪裏是他所在的國家和城市,哪裏是別的國家和地區。

然而,隨着在太空中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他開始被這個藍色星球整體的美深深打動。

回到地球后,他決定把在太空中看到的藍色星球的美展示給大家,展示給來自於全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

於是,他成爲了一位進行環球演講的慈善大使,呼籲全人類要保護地球,地球上生活的不同國家和種族的人民其實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宇宙視角能將我們禁錮已久的國與國、區域與區域、地區與地區、公司與公司、個人與個人的界限徹底打破,從而帶給我們更爲廣博的胸懷以及更加寬闊的視野。

更爲廣博的胸懷與更加寬闊的視野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它會深刻改變我們的世界觀,而世界觀的改變會深刻的影響到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做的判斷、思考和決策,從而影響我們的一生。

同樣是宇宙視角,著名科幻小說《三體》又有不同。

太陽系預警系統已於五小時前證實,對本星系的黑暗森林打擊出現。

這是一次維度打擊,將把太陽系的所在空間維度由三維降至二維,這將徹底毀滅太陽系中的所有生命。

預計整個過程在8-10天內完成,截止公告發布時,太陽系三維空間向二維的跌落仍在進行中,且規模和速度正在擴大。已經證實,脫離跌落區域的逃逸速度爲光速。

政府提醒所有公民:逃逸速度遠大於目前人類宇宙飛行器的最高速度,逃亡成功的可能性爲零。

這段於平靜中蘊藏着毀滅力的文字正是來自於《三體》。

在看到這段太陽系被宇宙中其他星球降維打擊從三維(立體的)打壓到二維(平面的)的文字時,當你站在宇宙之中親眼目睹這一切時,不知你心裏會涌起怎樣一種感受?

於我而言,是在長時間焦慮後感受到的永恆寧靜,是人類、太陽系和銀河系的渺小;與此同時,我也產生了一種覺醒,一種應當放下控制慾的覺醒。

這就是宇宙視角帶給我們的改變:更廣博的胸懷、更寬廣的視野,徹底的寧靜感以及越來越少的控制慾。

時間線外的視角

在上帝視角和宇宙視角之外,還有一種很特別但很少有人提及的視角,叫做時間線外的視角。

什麼是時間線外的視角?它說得是讓自己退後一步,離開正在進行的一切,站在時間線的後面,注視它,感受它。

這時,你會感受到什麼?

眼前這根時間線代表的正是你的一生,它像是一條不斷奔涌向前的河,不論你是否正在其中,還是已經退後一步,它的奔涌都從不止息。

當你將眼前遇到的事和當下強烈的情緒放在這根時間線上的時候,就會發現它不過是你整個人生中很小的一段、一個點,甚至是比點還小的一抹輕微印記。

然後,可以試着將目光投向這條時間線的前方,這時你會發現前面的路還很長,生命中很多美好的可能性還未展開,生命中很多很棒的未來還等着你去探索與創造。

這時,眼前那些痛苦和焦灼的情緒開始逐漸變淡,變成了人生長河中的一個小插曲,一段小過往,一個小小的點,或者只是一抹淡淡的印記。

你的內心也開始走向平靜而寧和。

這樣一種視角的轉換很像是從微距拍攝變成了航拍,隨着拍攝角度的巨大改變,自己的想法和念頭也都跟着轉變了。

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也經常使用的一種視角轉換。

每當被眼前的情緒、困難所深深困擾的時候,我就會嘗試着退後一步,看着眼前奔涌而去的時間線,看看它的過去,看看它的現在,再看看它的未來。

然後就會平靜下來,意識到人生還很長,不必急於一時;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眼前的痛苦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經歷。

也許在未來某一天,想起這段經歷的時候,不但不會痛苦,反倒覺得珍貴。

站在未來某一時點上的視角

之前遇到一位來訪者,她說非常想要離開在學校任教的工作,換個行業重新發展。

然而,當我問她:“假如你已經換了一個不錯的工作,時隔五年之後,再回頭看現在,會有什麼感受?”,她忽然痛哭失聲:我不想離開,我捨不得。

後來,她對我說:

到現在,我才終於意識到我其實深愛着這份工作,之所以想要換個行業不過是因爲我實在討厭現在工作中的一部分,就是評職稱的那部分。

所以,我非常痛苦,一心只想逃避,想要離開,卻忘記了對這份工作的深愛。

如果僅從當下視角出發,這位來訪者是一心一意的想要擺脫現在的工作。

爲什麼?因爲工作中的評職稱部分讓她極度厭惡和難以忍受,同時她也沒能找到好的方法去面對這一部分,於是日積月累下來就成了擺脫現在工作的巨大動力。

當我問她:“假如你已換了一個不錯的工作,時隔五年之後,再回頭看現在,會有什麼感受?”的時候,她就被我帶出了持續已久的情緒,發現在那強烈的厭惡之外(對評職稱的厭惡),自己還深愛着教書育人。

這就是站在未來某一時點上看問題的視角所帶來的,它能讓我們從此時此刻的糾結中抽離出去,站到更遠一點的地方回望。

於是當下的強烈情緒和糾結就會淡去,被情緒掩蓋的真實就會浮現。

臨終視角

比站在未來某一時點上的視角更進一步的是:臨終視角。

下面是知名癌症科普公號菠蘿因子的作者菠蘿在今年2018年大年初一發出的文章:

大年三十,我正式從製藥公司辭職,準備搬回上海,全職做兒童癌症公益。

朋友說你這個彎拐得有點猛呀。確實,這意味着我要離開美國,也要離開一線科研,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我和太太在美國學習和生活了10多年,非常習慣。

工作穩定,有房有車。居住的城市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對小孩來說,海洋世界,樂高遊樂場,甚至迪斯尼都是週末隨時可以去的後花園。

從中國到美國,從本科到博士,從學校到公司,我已經做了10多年的科研,我喜歡挑戰未知世界,喜歡試驗成功時刻的驚喜。

父母也可以很驕傲地對周圍人說:“我兒子是美國一線科學家,在世界最好的藥廠之一研究抗癌新藥。”

突然全部放棄,搬回國做公益?這個彎確實轉得很猛,但下決心並沒有想象那麼難。

  • 太太說:“我支持你,或許真能回去改變一些事兒呢。”我知道沒有後顧之憂。

  • 捐贈者說:“不着急,我們要做一個長線的公益!我知道這是事業而非工作。”

  • 很多好朋友說:“挑戰很大,但如果你要做,我肯定全力支持!”我知道有人同行。

最重要的,是自己內心說:“如果生命只剩一年,你想試試麼?”答案非常清楚。

這就是臨終思維。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真正在乎什麼的時候,可以嘗試臨終視角。

它能幫我們濾盡鉛華,看清內心真實渴望,甚至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打個比方來說,這種感覺就像是站在潮水剛剛退去的海灘之上,破碎的、完整的、漂亮的貝殼在一瞬間全都露了出來,一覽無遺,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時,我們不再尋找答案,因爲答案就在眼前。

正如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那場著名演說中說的:

在17歲的時候,我讀過一句格言,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你生命裏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這句話從我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過去的33年裏,我每天早晨都對着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還願意做我今天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嗎?

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候到了。

在我們無法做出重大抉擇的時候,可以試着啓動臨終視角,從而幫我們穿透層層迷霧,看清內心的渴望,以及核心價值觀。

**寫在最後 **

《反本能》的作者衛藍曾說過一個詞,叫做:路徑依賴,說的是:

當我們長期進行一種行爲的時候,大腦會慢慢形成一個專門處理這個行爲的綠色通道。

所以當自己面臨相似的場景時,大腦會對這種行爲進行優先選擇,並進一步形成自動化反應。

單一視角也是一種路徑依賴,而當我們變換視角,就等於是脫離了早已習慣了的路徑依賴,於是就能發現以前未曾發現的重要事實,甚至是隱藏在冰山下的潛意識。

而這一切能有效幫助我們擺脫當下的情緒困擾、更加理解別人、同時也做出與真實自我更加貼近的選擇。

正如那句古話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