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該做的和不該做的

轉載自公衆號:WebNotes

其實一個年輕人,如果老老實實工作,不好高騖遠,基本上不會過得太差。

但是有些人,一心想着發財,不切實際。有時候反而被社會甩到深淵裏。

有哪些事情可以確保你進入深淵?

一個是賭。年輕人,自制力弱,又心存僥倖。越是缺錢,越想着通過賭來獲利。最後越陷越深,賭球、買彩票、借錢炒股,都是賭。要知道賭有各種形式,區塊鏈熱的那陣子,各種空氣幣涌現了出來,不少人借錢殺進去,這也是賭博。

應該說,賭是人的天性之一,上癮,容易陷進去。不掉進這種陷阱的辦法是什麼呢? 遠離,不要抱着「試一試,萬一贏了呢」的僥倖心態。

另一個是被騙。被親戚朋友騙點小錢,其實還好,被陌生人騙點錢,長點記性也就是了。有些騙局是很要命的,比如傳銷,一旦陷進去,很難抽身,沒有幾年,翻不了身。被騙一次,沉淪下去的大有人在。

最近又聽說有所謂的「殺豬盤」,以談戀愛爲名義,把人引誘到賭場,然後榨乾錢財。

怎麼才能不被騙?別想着不勞而獲,天上不會掉餡餅。

別借高利貸。有些年輕人,超前消費自己配不上的東西,借錢消費,然後碰上了各種高利貸,利滾利,逐漸無力償還。拆東牆補西牆,最後只能往三和大神方向發展,自暴自棄。

還有一種不拿自己身體當回事,比如吸毒,不但燒錢,一段時間之後健康也完蛋了。以大多數人的意志力,戒菸都做不到,別說戒毒了。

其它違法犯罪的事兒就不多說了。

你看,一個極其普通的年輕人,在逆襲之前,有這麼多陷阱等着你。

什麼是極其普通的年輕人?成長環境一般,好一點能在小城鎮生活過,沒受過良好的教育,上學的時候也不好好學習,最後勉強讀了專科或是三本學校,大學裏也不正經學習,跟一羣差不多的年輕人混。然後到了需要面對社會的時候,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想改變,不知道怎麼改變。

以前的 20 多年裏,沒吃過苦,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更談不上什麼堅定的意志,沒有自控能力。

這時候要想着逆襲,跨越階層,確實有點難度。

看到這裏,有人或許會說,那馬雲呢?你看馬雲當初還考好幾次大學呢。拜託,馬雲考大學的時候,競爭多激烈,現在呢?只要不是白癡,一直讀到高中,最後都能得到大學教育的吧?馬雲什麼家境,什麼英語水平,什麼毅力?有多少人能比當時的馬雲牛?

如果你可以逆襲,能逆襲到什麼水平?從社會最底層到最上面的幾層?這個不要想了。終其一生,能跨越一兩層就很不錯。

先定可行的目標。

跨越一兩層大致是什麼狀態呢?從體力勞動者變成腦力勞動者,或者是從農村進入城市生活,安家,讓下一代可以享受過得去的教育。這就算不錯。

不用不甘心,這個社會,人和人實際上是不平等的。這是改變自己的前提,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會總去想着所謂的「公平」,比如有的人自己從不努力,卻總在抱怨:爲什麼別人有,他沒有。

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身體條件、基因、受教育情況…決定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越早接受這種差異,越能看清自己的位置。

然後建立自己對生活的基本認知。比如,一個年輕人,在餐廳打工,到了休息時間,跑門口抽菸,刷抖音或是看網絡小說,下班回家玩好幾小時頁遊,這種狀態,沒辦法拿到高工資,也沒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工作。

要想改變,得學習新技能,得有時間投入,得接受不斷的失敗,然後不斷嘗試,不能沉迷於一些「奶頭樂」(tittytainment)之類的精神麻醉劑。

得結交良師益友,不能身邊總是一羣狐朋狗友,一起沉淪。

踏踏實實的工作很重要。年輕,身體好,又有的是時間,完全可以把你手頭的事情做得超出同行。

當你把一些普通的事情做得足夠好,你纔會積累一定的社會信用。別人有新機會的時候才能想到你。

機會當然很重要。有些人會感慨社會沒有給他們大的機遇,但是大的機遇來臨的時候,你要有能力去抓住,能有那個判斷力。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的。

而機會,是可以自己創造的,是有可能抓住的。

說到信用,就要提一句,在這兒社會上,信用,越來越重要。我不是說銀行給你評估出來的信用,而是你周圍的人,你的朋友,給你的評價。

有太多人不珍惜這個,張口就撒謊,或是借點小錢不還,久而久之,他的信用被自己揮霍殆盡,別人也不會再給他機會。

一個人有能力當然重要,但有時候也確實需要一些機會證明自己。在那些機會來臨之前,你得積累足夠的信用。

提高自己的信用,前提是提高自己的修養,要知道哪些品質是好的。如果還不知道,就去看看一些名人的自傳或是傳記,比如《富蘭克林自傳》,那些偉大人物的好品質,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少看「霸道總裁」一類的主題,這些都是意淫文,看一萬篇也不會有用。

這個世界上,有恆心的人是很少的。稍微堅持一下,就可以超過很多人。如果這個社會真有階層的話,越是底層的人羣,越有着更多的缺點,只要努力,進入到臨近的一個階層,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人都有侷限性,並不是可以無限上升。認識到自己侷限性也很重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努力可以改變的,也應該知道,有些事情即使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比如,你高考沒考上一本,再考一次,也沒考好。這時候就不要指望自己將來上國內一流大學了,不擅長考試在這個體系裏走不通。但如果你對某些不需要考試的事情很擅長,比如,你擅長寫作,那麼,你可以持續寫下去,做不成作家,做個能賺錢的自媒體總沒問題的吧。

再比如,一個程序員,不具備所謂的專業背景,無論怎麼提升技能,怎麼研究高深的技術,都不可能進入到 Google 這樣的頂級公司工作,但如果你基本功紮實,在一個行業裏深耕十年,成爲一個資深的工程師,問題並不大。

能看到這裏的人,想必都是有耐心的。這個時代,有耐心的人是少數。

能逆襲的人,也應該有耐心。換個詞兒講,叫具備延遲滿足感。沒有延遲滿足感的人,會裹足不前,得過且過。

在電影《沉默的羔羊》裏,漢尼拔醫生有一段臺詞是這麼說的:

There are shallow rollers, and there are deep rollers.

You can't breed two deep rollers... or their young, their offspring, will roll all the way down, hit, and die.

Agent Starling is a deep roller,

Barney. Let us hope one of her parents was not.

我相信大多數觀衆會忽略這段臺詞。這段臺詞也可以有很多解讀。我的一種解讀是,兩個年輕人在一起,不能都做自暴自棄的人,否則,下一代會沉淪下去,沒機會翻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