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後,等待失業的程序員

  315晚會剛結束,剛加班完的程序員陳翔才知道出大事了:

  這無疑是對從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陳翔來說是個大地震,他不斷地翻看微信消息,只有小羣幾個小員工在不安地討論,大領導還沒發話呢。

  陳翔等了一夜,終於在第二天清晨等來四個字:業務暫停。

  他現在仍有些茫茫然,不知道週一上班後會是怎樣的情景,只能靜觀其變。和去年冬季有很多程序員突然被裁的一樣,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先撇去行業選擇來說,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人生不是什麼冒險,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

  那麼如何“御”呢?我們從一個矩陣說起。

  能力矩陣

  筆者綜合身邊接觸到的程序員和公衆號粉絲的留言發現一個現實:很多人並沒有清晰地職業規劃和對自身的理性解剖。

  “想轉行又不知道能去做什麼?”

  “不知道30歲以後還能做什麼?”

  “想去大廠但……”

  ……

  這樣的疑問比比皆是。

  其實在生涯規劃體系中,有一個能力管理的矩陣,能簡單直接地考察自己的能力。不妨自己動手畫一下:

  縱軸是個人喜好程度,橫軸是水平高低。

  第一象限是優勢區,什麼是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呢?這是你最“犀利”的地方,這部分能力需要我們進一步聚焦、精進和外化,如編程能力。

  畢竟現在60分的人遍地都是,只有90分的人才有好的機會。

  第二象限是潛能區,什麼是自己喜歡但不擅長的呢?

  其實有很多程序員雖然擅長寫代碼但本身並不喜歡這行,一直述說心目中的那個“我想從事……”,但“沒時間去發展啊”。

  繼續日復一日地埋怨,日復一日地陷入糾結不快樂的工作裏。

  這涉及到職業界裏的一個未知之謎:爲什麼人有時間刷抖音玩吃雞,卻沒時間複習兩個單詞看兩頁書呢?

  “程序員小灰”公衆號的程序員小灰、撰寫有《程序員的成長課》的程序員安曉輝已實現了職業自由,他們均是早年在下班後分享自己的漫畫、文章積累而成的。

  如果你知道要成爲怎樣的人,知道需要學習什麼的能力,就不會陷入消磨時間的娛樂中了。隨着年紀增長,注意力逐漸分散:家庭、孩子、生活……你會發現時間是最寶貴的,所以不要在年輕的時候將時間浪費在他人精心設計抹殺你注意力的遊戲和視頻。

  在20多歲的年紀裏,將時間放在自身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象限是盲區,不擅長也不願意去觸碰的。這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隨口一說某某是我的盲區,應該是在嘗試從事後纔可以得出結論,畢竟很多人是因爲懶才躲避某些事。

  馬雲曾說過:“在春風得意時布好局,才能四面楚歌時有條路。要想讓人永遠值錢,就必須用你現在有能力的時候,把錢(時間)拿出來一部分規劃好不確定的未來。”

  第四象限是退路區,不喜歡但擅長的能力,它能保留你在絕路時能有一碗飯吃。如果沒有,那就擴大弱連接的機會,即結交人脈。

  寒冬時程序媛李娟在被裁第二天便接到校友的橄欖枝:校友是一企業的高管,正在組織團隊,以工資漲幅30%的薪資挖走李娟。此前李娟一直在校友會做志願者,認識不少的優秀校友。鄭州人流醫院 

  正如喬布斯說的,“人生就是一個連點成線的過程,有些經歷也許一開始看不到它的意義所在,但也許若干年後便會發揮其特有的作用。”

  三個字母模型

  不管是寒冬裁員還是“35歲職場危機”,程序員們明顯感覺到IT行業的動盪與危機。如何“用自己的超級確定性,來對衝外界的不確定”呢?

  用程序語言來說,就是刷新、迭代。這裏引出筆者的“三個字母模型”:打造“T型”能力,刷新“L型”舒適區,在“U型”中攀爬。

  在“T型”裏,職場裏很多人的能力只是短短的“一橫”和“一豎”:簡單瞭解行業知識、簡單的技術技能,足夠應付日常工作。所以遇到危機時,這些不牢靠的“一橫一豎”便首當其中被裁,且重新找工作很費勁。

  只有“T型”人才,以某個能力爲主線,例如以技術爲主線,再橫向發展其他能力,如上文提到的技術博客專家、技術公衆號,做個複合型人才才能穩定地對抗時代的洪流。

  許多人有個誤區,以爲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多年,到達舒適區後便穩定了。可對於自身能力來說,此時反而是最危險的,因爲它是“L型”的,能力下降並趨於平靜。

  硅谷社交網絡Hackers/Founders的創始人 JonathanNelson 說過:“如果你已經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超過10年後遭到解僱,那麼你的技術將會落後六個時代(這時代技術迭代很快,沒學習新技術的程序員也沒什麼競爭力)。”

  “U”型如同投資領域的“微笑曲線”:風險危機是不確定的,當你到達底部時,依靠自身的能力矩陣再加上各方面的資源積累,總可能會觸底反彈的,不要放棄,迅速調整狀態,重新攀登。就像上文的李娟,被裁了反而遇到薪酬更高的工作機會。

  記住,當你年輕正春風得意時,時間是最大的財富,多學習、多積累人脈、多儲備能力項,遇到危機時路就有多條。當然,選對行業也很重要。

  最後,送上一句《無名之輩》的話:“莫怕,過了橋,就翻篇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