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匹配不上野心是一種什麼體驗?

文/最等閒

我有一個朋友,總是喜歡誇誇其談,自認爲任何事在他這裏都不會是問題,只是他不想做而已。碰到與自己的想法相左的,他下意識的第一反應就是辯駁,開口就是“我覺得怎麼怎麼”,但卻從來沒有太多墨水或者經歷來支撐他的觀點,往往到最後自己都覺得理虧,但倔強和虛榮的自尊心讓他不得不如獨角戲般地撐下去。


從這個朋友身上,我想到一個有趣的話題:能力匹配不上野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從小到大,聽到的一直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但從來沒有人會告訴你,去搭建這樣一個舞臺需要什麼能力,怎麼去培養和鍛鍊這樣的能力,怎麼去發展和積累相關的資源。


所以,空有野心的你,永遠躊躇滿志,但卻止步於此。白日夢想家,往往說的就是平庸的你我。


這裏講的是什麼,講的是你懷抱無限的遐想,妄圖大千世界、唯我獨尊。然而在現實面前,受困於種種“不可抗力”,寸步難行。


久而久之,無力感讓你形成這樣的經驗主義:這是個有錢人的遊戲,沒有錢沒有權,你啥都做不了,惟空有抱負、聊以自慰。


誠然,現如今這個社會,金錢很重要。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從前不是,將來也不會是


其實,懷才不遇從來都是一個假象,至少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這樣。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爲你本身就存在很多的毛病,這不是最致命的,致命的是你並沒有哪怕一樣突出的能力或者本領。這纔是問題所在!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任憑你天馬行空、無限美好、誇誇其談,終究不過是你的幻想而已。


沉浸在這樣的“良好的自我感覺”裏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久而久之,會麻痹你的感官和神經,讓你形成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安慰自己或者忽視甚至不屑於那些比你優秀的人及其生活。


那麼要怎麼避免或者改變?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有這樣的情況,也會建立這樣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恰當的自我保護機制,不至於讓你喪失信心,甚至可以是你的驅動力。


如何讓自己在這一個恰當的度內,又不至於妄自菲薄或者目空一切呢?


答案就是去執行,就是執行力!


與執行力相反的詞語是,惰性。之所以我們在漫漫人生路中常常會有無力感,甚至於上述所說的過度的“自我保護機制”,是因爲往往我們在有一個好的想法的時候,人類本能的惰性會出來阻礙我們執行。

而如果你不去執行,那麼想法終究只是想法。不去執行,你就只能空想美好的結果,而無法從執行的過程中習得實現這個想法的各種能力。


去執行,永遠是最好的辦法!沒有什麼祕訣,也沒有那麼神祕,你與優秀的人之間,差的就是執行力。


去執行,纔有可能成功。而空想和誇誇其談只能是行動上的侏儒,甚至都不會是思想上的巨人,因爲不去執行,你就無法驗證你的想法的偉大性。


別沉浸在你可悲的、自欺欺人的自我保護機制裏了,是時候該走出來了,是時候去擁抱真實的自己,是時候給自己一個走向一切可能性的開始。


是時候,爲你的夢想去執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