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位資產外觀設計及技術方案選擇!

  一、U位資產外觀設計選擇
  U位資產管理系統一般由電子標籤、採集模塊(又稱資產條)、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電子標籤的要求:電子標籤一般由“資產條連接端 + 連接繩 + 服務器連接端”三部分組成。
  電子標籤應採用無源長壽命設計,從而實現整個生命週期的免維護。
  服務器連接端應能快速固定到服務器等IT資產的外表面上,固定牢固不易脫落(通常採用3M膠固定)。
  連接繩採用可伸縮設計,方便用戶調整不同的安裝距離。
  因機櫃內安裝位置狹窄、光線不足等問題,所以資產條連接端不能採用USB、連接端子等插接方式(不方便操作),可採用磁吸附等方式,方便在實際使用中快速固定;
  表面應打印有二維碼等全球唯一標識,方便手持終端等設備快速進行掃描識別。
  對採集模塊(資產條)的要求:
  爲方便運輸和備件存儲,採集模塊應採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實際機櫃高度進行不同組合安裝,如5U模塊、6U模塊等。不建議使用單一整條設計,如42U、47U等;
  採集模塊尺寸應儘量小巧輕便,方便在不同機櫃內部的安裝,一般厚度不超過20mm,寬度不超過50mm;
  採集模塊每一U位應與實際使用位置一一對應;
  每U位都要有獨立指示燈可以顯示不同狀態。一般要提供在位、離位、故障、預佔位、狀態指示等至少5種以上色彩,並支持用戶自定義設置;
  安裝位置隱蔽,安裝後不影響開關門操作,不影響服務器上下架操作;
  如需要使用額外控制器對採集數據進行處理,則控制器本身不應占據太多空間。
  管理系統差異較大,這裏不做贅述。不同客戶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除了主要功能外,還需要界面美觀、操作簡便、可支持不同終端進行訪問等。
  二、U位資產技術方案選擇
  整體技術方案:如上所述,目前U位資產管理的電子標籤主要有三種技術,綜合考慮下應選擇第三代改進型的RFID技術,避免採用高故障率、準確率低、抗干擾能力差的技術;
  通訊傳輸方案:通常每個機櫃會部署一套資產管理硬件,資產信息採集後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傳輸給管理平臺。目前業界主流是採用有線方式進行傳輸,也有少量產品通過ZigBee等無線方式傳輸;
  系統供電方案:對於採集模塊一般有PDU供電、POE供電、電池供電三種方式。PDU供電一般需要佔用機櫃內一個或多個PDU端口;POE供電一般由交換機網線直接給採集模塊供電,使用比較簡單,不需要佔用PDU端口電池供電不需要佔用PDU端口,但要考慮實際電池的使用壽命,一般機櫃較多的情況下,電池定期更換可能會佔用較多時間。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信息存儲方案:電子標籤根據內部可存儲的信息量,目前主要有兩類:1、僅存儲一個固定標籤ID號。ID號對應的設備資產信息必須通過與管理平臺的數據庫關聯後,才能在系統中進行查詢和讀取,這種標籤一般不支持用戶寫入信息;2、可存儲一定字節信息(通常500~1000字節)。通常這類電子標籤的內部芯片可根據用戶自定義存儲包括資產設備品牌、型號、託管單位、MAC地址、IP地址、存放起止日期、入庫時間、機房信息、機櫃信息、存放人員等關鍵信息。這種標籤內的信息可以反覆讀寫,同時支持離線管理,用戶可通過手持終端直接讀取芯片內部儲存的信息,而不需通過網絡從後臺讀取數據。
  信息處理方案:資產信息的處理方式目前主要有集中式和分佈式兩種。對於集中式設計,各機櫃內部署的採集模塊和電子標籤僅負責信息的採集和傳輸,由集中控制器來統一負責處理信息,接入的機櫃數量越多,系統響應速度越慢;對於分佈式設計,各機櫃內自帶獨立控制器,除了採集和傳輸數據,同時也對大多數信息進行處理,僅僅將處理結果傳輸給管理平臺。響應速度基本不受機櫃數量的影響。對於幾十櫃的中小型數據中心,兩種設計方案的響應時間相差不大,100櫃以上規模數據中心,建議採用分佈式設計來提升響應速度。通常來說,在資產位置發生變動時,系統給出告警的響應時間應小於3秒。
  組網與協議:資產管理硬件大多支持IP組網,廠家一般會提供通用協議如TCP/IP,Modbus等。目前也有少量產品採用無線方式組網,如ZigBee等。
  擴展端口:部分用戶可能會希望資產管理採集模塊同時也能收集機櫃內部的溫溼度等信息,所以採集模塊有時也需要提供RS485等擴展接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