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迷茫?

現在的我時常會思考兩個問題:

我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每次思考之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於是我開始變得焦慮。

就在昨天跟朋友的一番談話後,我似乎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夠馬上解答這個問題的。那該怎麼辦呢?當我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想做什麼的時候?倒不如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少想多做。

一方面當你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之後,你會得到成就感。然後你就會越發努力的做的更好,於是你就會覺得自己是適合做這件事情的。如此循環就像1.01的N次方。

所以問題的答案是:先去行動-做出成果-收穫自信-繼續行動-認爲適合-得到自己想要成爲的樣子。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許會去羨慕那些很早就想清楚自己人生目標的人,以及做好了人生規劃的人。

曾經的我也很羨慕,覺得他們是完美的,高效率的,而越晚想清楚的人就是浪費了大量時間。

可是現在我不怎麼想了

原因有兩點:

1. 你所看到對方的完美是因爲你只看到了對方展現出的那一面。彼岸花永遠美麗,因爲你看不到的痛苦但不代表不存在。

2.已經想清楚自己人生目標的人也會遇到困難,行動過程中也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質疑。所以他也會動搖,思考自己所堅持的是否真的是對的?

那怎麼辦呢?我個人認爲面對工作我們可以談高效,不可以情緒化。但是生活不是的,它不是一場談輸贏的比賽。美好的人生是沒有統一分數和標準的。所以不妨過的開心一點。

所以工作和生活需要分開,也許工作中你很高效/強勢,這會讓你收穫好的業績。但生活中並不是,生活不是趕路,遲到一分鐘就會有嚴重的後果。如果工作中已經有很大的壓力了,那不妨在生活中讓自己放鬆放鬆,開心至上呢?

最近又看了一遍《我的前半生》這部劇。唐晶最後沒有跟賀函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也是她自己的問題。其一:是把處理工作的方式用在的生活中,在生活中也在用工作中的那套高標準要求,追求高效率,一定要分出對和錯。其二:生活中也不會卸載自己的鎧甲,哪怕是面對自己心愛之人,愛而不敢說出口,害怕失去,患得患失。

相反羅子君就是生活中的高手。她錯的時候會向對方真誠的認錯;沒有能力做的事情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然後真誠的說感謝;不會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一個人硬抗,該軟弱的時候就服軟。該強硬的時候,也是溫柔的堅持自己的底線。

很喜歡劇中賀函說的一句話:

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指通過一個人完成了一件事情。你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維護跟某人的關係,從而得到對方的幫助完成一個任務。這也是一種個人能力的體現。

綜上,工作追求高效,生活追求快樂。希望大家能夠天天開心,笑口常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