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美學——讀《茶經新讀》

這是一本懂茶的人寫的書,是關於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茶文化的書。文字淺顯易懂,沒有故作深奧,卻又滿滿都是乾貨,讓人讀完之後領悟良多,彷彿鼻尖都盈滿了茶香。

茶文化中最令人熟知且推崇的專著便是陸羽的《茶經》了。作者在序中首先就分析了《茶經》十章。習茶之人要以《茶經》爲鑰匙,逐步清晰解構紛繁複雜的中國茶學。可見《茶經》在茶學中的突出地位。在之後的篇幅中作者也會引用《茶經》中的原話並加以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比讓我們這些初學者自己讀原著要更好理解得多。

本書《茶經新讀》分上 、中、下三卷。

上卷主要給我們講了鑑茶的一些事項,並分析了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古樹茶”“高山茶”的優劣,“大紅柑普”和“小青柑”味道的對比,被人嫌棄的焙火茶的好處等等,看得我恍然大悟,連連點頭。我本是個門外漢,飲茶如牛飲,也分不出茶葉的好壞,在網上購買茶葉時也屬於盲自跟風型,大家買什麼我買什麼,也確實看到了不少打着"古樹茶”“百年老樹茶”標識的商家,價格卻很便宜,料想也不是什麼好茶。看了作者寫的這篇文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老樹茶”不一定就代表着茶的質量比那些新茶好。人要老去,樹也會老去,身體機能肯實比不上那些“正當盛年”的茶樹。如此盛況可見商家的炒作也是很兇狠的吶!

中卷講了泡茶的量、時間、用具的重要性。飲茶之事,已經深入到國人的基因之中。身爲一箇中國人,都肯定喝過茶。林語堂先生說過: “只要有茶,中國人到哪裏是快樂的。”區別就在於 ,有的人喝茶講究有的人喝茶將就罷了。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下,喝茶的法自然得簡潔有效啦。作者提到說:“《茶經·四之器》是在教習茶人由簡入繁,《茶經·九之略》是在教習茶人由繁化簡。”如同畫畫一事,首先得要精於工巧,大成後就會迴歸最初始的童真,像小孩子畫畫一樣。“會泡茶的人是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運用恰當的手段,泡出一杯順口茶湯的。”這需要不斷地練習並調整。“好茶,皆靠匠心。”

下卷講了品茶的二三事。茶的苦與甘、與香和音樂的搭配是否合適、常飲茶的好處、以茶待客的講究等。作者引用了不少古代文人的茶詩,文筆之間更添一絲風雅。茶既可以在文人雅客高談闊倫時盈滿茶香陶冶情操,也可爲貧民百姓飯飽質後解膩漱口的佳品。茶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密不可分。

楊多傑的這本《茶經新讀》讓我學到很多有關鑑茶品茶的知識,也讓我品味到了許多茶詩的優美。作者對茶認真誠懇的態度打動了我,也希望大家也能好好體會一下茶之美學。

(圖片均來自本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