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這樣做能幫助你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影響力》第四章前半部分,第147頁到第174頁的內容。這部分主要講的是:在我們處於多元無知的狀態時,社會認同感最強。

如果我們一個人去逛街或者出門,突然腿抽筋了,或者頭暈目眩,不能自己行走了,此時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移動到安全的地方,那你會怎麼做?

自己慢慢地移動,有些困難,路人們又用奇怪的眼光看你,你怎麼做?

既簡單又實用的方法是:我們指定一個看着可靠的路人,說:“你,對,就是你,過來幫幫我,我腿抽筋了,要到那邊凳子上休息,自己不方便,扶我過去。”這樣多半路人會幫助自己。

爲什麼這麼說成功率更高?看接下來的分析。

我們在生活中,多數人會處於多元無知的狀態,就是在看到別人有麻煩時,別人反應正常,我們也會覺得正常。其實,別人不一定覺得正常,只是他們沒有表現出來,我們以爲他們認爲正常罷了。

所以,如果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不讓別人知道,那麼就會,一開始旁邊沒有人知道,後面看到的人也會覺得你沒困難。

因此,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能幫助自己的人脫離多元無知狀態。然後,當他知道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就不會跟隨周圍其他人那樣認爲了,那麼他幫助我們的可能性就大了。但是,這樣做還不夠,我們還要給他一個方向,讓他知道自己可以幫我們做什麼,這樣我們獲得幫助的機率纔會更大。

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記得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

我們在多元無知的狀態下,最容易產生社會認同。社會認同,就是在我們不明所以,自己也不確定的時候,一般會覺得別人是正確的。

社會認同會讓我們對周圍的人產生順從,這樣導向的結果,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因爲也許我們周圍人的行爲,只是因爲對他們自己有利才做的,並沒有考慮我們,也許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做。所以,跟隨社會認同的行爲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

對於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想要避免社會認同帶來不好的後果,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不思考不參羣體行爲的習慣。但是,如果過多的思考,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繁重。

社會認同給我們帶來了不好的一面,同時也帶來了好的一面。那有沒有辦法減少不好的一面帶來的不利呢?下次共讀,我們一起把不好的一面,變成好的方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