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記憶的老照片 -“千里之外”的聯繫

      中國社會在最近的40年得到的飛速的發展。作爲一位通信人,看到了最近10年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並且感慨時光如梭。

      作爲一個85後,通信在我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85後沒有發電報和頻繁寫信件的記憶。中學期間,有一節語文課是教寫電報文,要求字少精煉,不在那個年代,還是不能理解惜字如金的意義。

      有聲有繩:程控電話機

      至今在我家中還有一臺紅色的程控電話機,至於這臺機器是什麼時候裝上,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是爲裝上這臺電話,託了很多門子,跑了很多路子。     

      記得初中臨近中考,最後一次模擬考中,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連班主任都不給予厚望。幸好家族中的堂姐,從遠方給我打來電話,鼓勵我,並給我分析了失敗的原因,才走出了失敗的陰影。

      “BBB,BBB”,終於找到公用電話了:BP機

      在80年代末期正值BP機流行的年代,每個年輕人腰間都彆着一個小方“疙瘩”,時不時的都會“BBB”的響。


      小時候,我姥姥家開了一個小賣部,姥姥特地申請了一臺公用電話。周邊的年輕街坊經常會聽到“BBB”聲,立刻奔向附近的公共電話亭。這些年輕人中也有要求尋呼臺呼叫回電話的,他們會在小賣部駐足等待,買個牛皮糖的零食。當時我還是很小,大概只有小學3年級左右,看到大人等待來電,攀談吹牛,非常有趣,也對他們手中的牛皮糖感到非常的羨慕。

      終於可以走着打電話了:手機

       在我高二時,周邊的做生意的親戚就已經用上手機了,但不是大哥大,是一種摩托羅拉的直板手機,屏幕很小,鍵很大。我爸從南方將這臺手機帶了回來,這個手機已經款式老舊,並且不能打漢字。雖然手機在家,但是由於當時話費很貴,根本不捨得用手機打電話,這件古董一直停留在了抽屜中。

        98年,全國非典流行,我媽不敢時時跑到路邊給父親打長途電話了。這時我們的這個老古董重新得到了應用。託親戚買了一張電話卡,我記得是買的中國移動的電話卡,雖然不能發漢字,但是通過發拼音,還是能和遠在千里之外的父親通過短信取得聯繫。

大學錢包中必備通信卡片:201、202、IC卡

        我的第一個手機是三星的直板,具體型號已經忘記了。臨向長沙出發前,媽媽用她常年的積蓄給我買下的。現在回想起來,以當時的物價水平,這款手機的價錢堪比iphone的最新款了。

        雖然進入大學就有手機,但是由於當時話費比較貴,一直放在了行李箱底。

        剛剛進入校園,一種叫做201卡和202卡的通信卡進入了我的生活,它不同於傳統的IC卡需要插入電話中才能使用,它只需要輸入號碼和密碼,就可以撥通市內電話和長途電話。當時的學生宿舍裏面就有一臺201電話機,爲了能夠和家人通上電話,在宿舍打電話還需要排隊。

         在大學,201電話暢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它便宜,卡面30元的電話卡,只用20元就能夠買到,相較於手機話費簡直是太符合學生的經濟定位了。

          隨着搬了幾次學生宿舍,201電話卡逐漸在我的大學生活中消失了,一者是電話機難找,另外是有更加經濟划算的通信方式出現了--IC卡電話。在學校的街道,宿舍門口,即使在宿舍樓內,都立起了很多IC卡電話機,基本可以滿足想打電話就能立刻去打的需求。IC卡電話另外一個流行的原因是它便宜,一張面額30元的電話卡,售價僅爲12元,撥外省長途,一分鐘摺合成實際售價,只合一毛錢,這相較於當時手機長途動輒7毛一分鐘的話費,簡直是太便宜不過了。IC卡電話伴隨了我整個大學時光,不論是與家人報平安,聯繫家鄉的同學,還是在最後考學、找工作都是用IC卡完成的通信聯繫。很多同學喜愛IC卡精美的版面圖案,經常將用完的IC卡收集收藏。

最珍貴的70字記憶:手機

        在我進入大學不久,我就用上了手機。在現在看來,中國移動能夠在校園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與他明確的營銷定位分不開的。中國移動的三大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動感地帶。

        全球通,高端及商務人士的定位,在號碼號段上做了清晰的區分,並且自動開通省外漫遊和國際漫遊。

        神州行,主打親民的價格,和實惠的套餐(以現在的話費標準來看,價格還是蠻貴的)。以葛優作爲形象代言人,準確的體現了品牌特點。

        動感地帶,主打實惠的炫酷套餐,在短信、增值新業務等方面有較大價格優勢。學生電話不多,但發短信卻驚人。中國移動適時的推出了短信套餐,快速的佔領了學生市場。另外以周杰倫、潘瑋柏、SHE作爲形象代言人,更是在品牌的宣傳上,佔盡了優勢。


         在高校,不同電話號碼月租套餐不一樣(月租這個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末尾帶4的月租是每月10元,末尾帶3的號碼每月月租費15元。由於遲了一步,在營業廳沒有帶4的號碼,無奈只能忍痛買了一張末尾帶兩個3的號碼。我一直認爲帶兩個3應該同樣月租10元,但是無奈當時運營商定價無法改變。定一個每月發送60條短信的短信包,然後定了一個天氣預報的增值服務。

         那個年代的學生,拿手機基本上是發短信,由於話費較貴,從來沒有哪個同學敢用手機煲電話。這種情況在進入大二,整個年級組成集團羣,互相打電話免費後纔得到了改變。

通信從來沒有停歇,但是改變不再鮮活

         如今,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突破了原有的傳統通信定義,從打電話、發短信發展爲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傳統電信局、老電信、移動、聯通、電信已經從原有的新技術引領企業,演變爲了信息的管道。雖然運營商自己不承認已經被移動互聯網拋棄,但是事實確實如此。

        通信帶給每一代人生活的改變總是讓人記憶深刻,從無到有,方顯它的珍貴,我相信00後或者10後,不會認爲與遠方的親戚取得聯繫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他們沒有經歷過翻山越嶺去發電報,沒有經歷過BP機響滿大街地找電話亭,沒有經歷過爲等IC卡電話在一旁等半個小時,更不會經歷嫌話費昂貴麻煩的編輯短信。在他們眼中,網絡是智能的,或許可以取代近在咫尺的親人。

        每天通信都會不斷的發展,不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如今我們每天都會查看朋友圈上的最新進展,但是感到朋友距離越來越疏遠,通信方式的改變只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便利性,但是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