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

二零一九年四月一日 周一 冷

现在大部分人都浮躁,对待读书也是一样,很难仔细的读完,大多是为了掌握大意,比如用几句话概括全书等文章大行其道,即所谓拆书稿。还有各类极简历史、漫画历史之类的,很形象,但也只是了解了点知识而已,或者知道了几句名言警句罢了。工具书尚可如此读,但各类经典、历史等人文学科书籍,就不能这么读了。

有次邬思道对小弘历说:“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明理,世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把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来就有了主张……”

就拿我喜欢读的文、史、哲、理、宗类书籍来说,就是让我们明白做人做事、万事万物的道理,这个道理,往往受很多条件限制,或者说有很多前提条件,如同数学定理、公式,常有限制条件一样。因此,读书需要关注细节,才能明白道理,速读、简读是很难读懂的。

能读懂作者要讲的道理已着实不易,但邬思道又说:“但是又不能守死理……道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这就更难了!

面对新的条件、新的背景,或新的时代,原来的那个道理,现在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同一件事情,当我们在新环境解读时,就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分析了。

比如邬思道举了一个例子,曹操带儿子打猎,曹丕因没有射杀一头怀孕的母鹿,受到父亲表扬。因为正当春天,万物繁衍,母鹿射死了,小鹿也就死了,所以不能杀。这是书中讲的道理,往往显出慈悲之心。但小弘历认为,此次狩猎与曹丕不同,是在秋天,是万物肃杀的季节,所以是可以猎杀的。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对道理的理解才能更深刻。中国经典书籍太多,传承性高。所谓重读经典,就是需要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重新解读,继续发扬其思想价值。

对社会热点的解读也是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果会是什么、背后真实情况是什么等,我们也才能看的更透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