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收拾心態開始,再次開啓人生

斷舍離,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單純的以爲它就是簡單的家庭收納斷舍離,沒什麼好學的。但這個風靡網絡的斷舍離並非那麼簡單。

我們經常打掃房間的時候,會感到房間太小東西太多,想要找某些想用的東西找不到,倒是找出不少已經很久沒碰過的東西,那一刻的內心爲找不到的東西而抓狂,爲找到了用不上的東西而後悔。原因就是平時會因爲便宜或者一時的喜歡,而買了不適合自己或者用不上的東西。

想要快速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學會選擇、學會思考,找到讓自己如何愉悅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正確方法。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本《斷舍離》,就是一本幫助我們通過斷、舍、離的方法,用最簡單的整理和收納方式關注到自我,不僅所處環境變得舒適,更使精神得到愉悅和滿足,讓人生從此改變的書籍。本書被國內多傢俱有影響力的媒體持續報道,更被國內知名學者、作家、媒體人紛紛推崇。“斷舍離”更是入選2014年中國年度十大流行語,系列書籍更是狂銷80萬冊。

本書作者山下英子,在大學期間開始學瑜伽,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隨後便致力提倡這種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

從2000年起,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在日本各地舉行斷舍離講座,分享斷舍離的心得與成果,令很多人從中受益。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斷舍離。

 生活就是要不斷地選擇和放棄


1. 什麼是斷舍離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收拾自己的住所,斷絕不需要的東西進入自己家,捨棄家裏沒用的或用不到的東西,最後達到只購買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以及讓自己舒服的東西。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斷舍離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內心,這也是一次心靈上的淨化。

做這件事的目的是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時刻記得“不是因爲這東西還能用,所以要留下來”,而是因爲“我要用,所以它才重要”,我們要強調的永遠是自己,而物品的需求時間永遠是現在不是將來。

2. 實際行動-----舍

“舍”要做的就是把用不着的東西送給別人或者扔掉,只留下對當下的自己確實有用的東西,而不是單純的把用不上的東西裝起來再換個地方存放,這只是移動,不叫“舍”。

比如我們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會發現,某些東西明知道沒什麼用,但還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有的東西總感覺哪天還會用得上,但是不知道是哪一天;還有的東西是朋友送的,雖然用不上,但也不想扔掉。只有我們把這些沒用的東西都扔出去才真正做到了“舍”。

做到了真正“舍”的同時也會發現,以後再購買東西之前會認真考慮是否當下真的需要,或者對自己是否真的有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也就達到了“斷”的意義。當我們不再着眼於購物的執念,就可以達到輕鬆自在的“離”。

無論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不要沉浸在過去,也不要耽溺於未來,要着眼於今天的腳踏實地、注重眼前的行動。

通過篩選物品判斷自我形象

1. 斷舍離與整理、收納的區別

斷舍離強調的是自己;整理和收納強調的是物品。

斷舍離是主動出擊將物品送出或扔掉;整理和收納屬於被動維持或保管。

斷舍離的核心是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讓自己舒服的;整理和收納是物質,在能用或不能用之間取捨。

在時間上斷舍離強調現在、當下;整理和收納強調過去、未來或者說曾經、今後。

斷舍離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也不需要任何收納物;而整理和收納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收納物。

2. 通過斷舍離了解自我形象

如果想要清楚的瞭解自我形象,首先要有“這種東西與當下的我很相稱,對當下的我來說是必須品”這種判斷,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讓當下的自己越來越鮮明的呈現在自己眼前。

比如書中的例子,和惠小姐收拾廚房時把那些非必需的不鏽鋼餐具都處理掉了,但她卻捨不得丟掉便利盒上贈送的塑料勺子,而且廚房的抽屜裏已經滿的快打不開了。她不扔掉塑料勺子是因爲她覺得去野餐的時候會用的上,但什麼時候野餐卻不知道。

她還把那些已經過時而且絕不會再穿的廉價裙子從垃圾袋裏拿了回來。當她面對自己的這種心態以後,她發現她潛意識裏好像很畏懼那些高品質和高價的東西,反倒覺得便宜的東西很合適,這就是典型的自我貶低,這就是通過斷舍離了解了自我形象。

斷舍離就是讓我們自我檢視,將生活中沒有必要的,耗費精力的事情丟掉,獨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從而從不快活變成快活,讓人置身於快活的空間裏。

斷舍離的實踐方法

1. 固定整理的有效時間

我們都有一種感覺,每次想要整理房間的時候,都會拿出一整天或者很長的時間段。斷舍離給我們的意見是:根據當下能拿出來的時間段來計算要整理的場所

就是說今天我們能花多少時間用於斷舍離,是10分鐘、1小時,還是半天等等。從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選擇要整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可以是一個裝滿購物小票的錢包,也可以是一個抽屜等等。

之所以一再強調固定時間的重要性,是因爲沒有固定時間的約束,整理起來就會拖拉,甚至可能會半途而廢,這樣就不會有成就感,得不到滿足。因此越是那些提不起勁收拾的人,只要能徹底收拾好一個場所,使自己心情愉悅,從而會提升下次繼續整理的慾望。

2. 根據目的選擇場所

從吃飯、睡覺、排泄的場所開始做起。比如廚房、臥室、廁所等。

從別人看不見的場所或者不想讓別人看見的場所開始。比如倉庫、很少打開的收納箱或者自己很在意的地方。

從可以提升家庭整體運氣的玄關或可以提升自己運氣的臥室開始。

總體來說就是整理一些能讓我們強烈感受到意識改變,比如房間裏已經壞了很久的熒光燈,雖然很在意,但總是拖拖拉拉不想換,終於有一天換了新的燈,房間一下子變亮,不僅心情舒暢,當下也會感到好像終於完成了一件很久都想完成的大事。

總結一句話就是通過可拿出的時間加上自己的目的挑選出來的場所,這樣就能及時發現最適合當下實施斷舍離的場所了。

3. 扔

斷舍離是要有效地利用資源回收,而不是讓我們隨手亂扔。斷舍離最終目標“必要的時間、必要的地點、必要的限度”,所以對於我們用不上,但別人可能用得上東西可以送給別人用或者送到二手店賣掉。

4. 奇妙的三分法整理

作者給出的建議是不斷地重複三分法,就能避免整理物品時造成的混亂。

三分法就是將物品分成:大分類、中分類和小分類。

比如將廚房裏的東西分成食材、烹調器具和餐具三大類。這裏要強調分成的這三大類裏的東西不能混放,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碗櫃裏放着很久前的食物,浪費了食物,這就是混放的缺點。

接下來是中分類。比如將餐具分成盤子、容器、杯子或者將烹飪器具分成電器、水槽周邊、爐子周邊。

最後是小分類。比如盤子可以分成大盤子、小盤子、其他或者水槽周邊分成盆、瀝水盆、菜刀等等。

這麼做既整潔又可以在做飯的時候一下子找到要用的東西,節省了時間。

工作中也是一樣,比如開會。要是沒有將會議主題分類,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針對問題展開討論,那這個會肯定開不完,也不會有結果。所以通過收納整理練習分類不僅能提高工作技巧也能提高效率

5. 限制總量嚴格篩選物品來提升品位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

斷舍離的概念裏,要把七成的東西放在看不見的收納空間裏,剩下的三成空間用作出入通道,這是因爲通常人們會把這個通道收拾整齊。

作者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把抽屜當成是四周被圍起來的停車場,如果這個停車場每個空地都停滿了車,那麼所有的車都沒辦法開出去,所以需要留出行車通道才行。

要麼減少車輛,要麼加大或增設停車場,如果加大或增設停車場不僅費力又浪費金錢。所以就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9輛車?如果住在城市裏,一輛就夠了,即使在鄉下最多也不會超過三輛。所以斷舍離的觀點就是沒有必要收納不需要的東西。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

像碗櫃、餐具架這樣看得見的收納空間,適合放置5成的東西。因爲東西放太多會顯得很凌亂,就像高級精品店,貨架上只會零散地放少量物品,這樣既漂亮又有品位。

雖然並不是所有看得見的收納空間都一定要按照這種限制,但斷舍離的觀點裏,就是讓我們篩選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樣就可以空出5成的空間。

裝飾性的收納空間

所謂的裝飾性收納空間就是專門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這樣的地方只能放一成的東西。就像家裏牆壁上放置的裝飾畫,只能儘可能的少量,不可能貼滿整面牆。放置的越少看起來空間越大,越會突出裝飾畫的美感,從而突出你的高品位,否則會顯得雜亂平庸。

比如美術館的畫展,那些醒目地印在畫展宣傳單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名畫多半都是單獨掛在一面很寬的牆上,其他一些畫作則會多張排列在同一面牆上,這樣就會突出主次。

斷舍離之後不管是洗碗還是打掃都會變得快樂,因爲都是我們喜歡的東西,而且數量也比之前少了很多,打掃、洗刷過後也會感到輕鬆愉快。

久而久之這樣循環下去,我們的目標會越來越清晰,每次都會快速選出自己最需要最好的五件東西,斷舍離的層次也會越來越高。

6. 如何方便取出物品

儘可能的快速取出或放回物品,就是說不讓自己感到麻煩,這樣既不會破壞整潔也不會讓自己輕易放棄整理。比如作者家裏制訂的廚房規矩:廚房的毛巾要豎着放在四方形的淺托盤裏,最多隻能放十條,這樣既限制了總量,無論取出或放回毛巾時都不會弄亂。

就是希望讓家裏的物品種類和數量能一目瞭然,這樣既美觀、又方便取出和收納。

斷舍離通過簡單的整理和收納過程不僅達到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斷舍離是一場修行

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需要減負,而我們的居住環境可以通過斷舍離依靠我們自己的意識和力量做出有效理智的改變。斷舍離就是訓練自己最終徹底脫離“沒辦法收拾的自己”。

成功的斷舍離之後,我們就不會再讓房間出現亂七八糟的狀況,時刻保持生活與住所的舒適有序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從意識上開始改變,我們要做到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取捨,不管東西有多貴、多稀有。通過扔掉不需要的東西,讓心情和頭腦變得舒暢、清爽。

就像書中的例子:洋子小姐,一位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她本來是很擅長整理和收納,參加了斷舍離的講座後,想起家裏那個始終扔不掉的紙箱。原來這個紙箱裏裝滿了愛情小說,這些愛情小說都和她過去的戀愛經歷非常相似,她彷彿在小說裏找到了曾經的自己,因此她在潛意識裏不知不覺的拒絕婚姻。

當她把這一箱子書全都扔掉了,她也開始慢慢試着不再排斥婚姻。可見,物品可以照射出未知的自己,而斷舍離也會不知不覺的改變自己。

前面講到的和惠小姐,她總捨不得丟掉便利盒上贈送的塑料勺子,而且塞滿了廚房的抽屜。她潛意識裏總是畏懼那些高品質和高價的東西,總覺得便宜的東西更適合她,這就是典型的自我貶低。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就要有意識的通過斷舍離改變這種想法,讓自己可以使用更高級的東西。

接下來就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子?然後開始使用和自己目標形象相符的東西,開始努力讓自己慢慢開始改變。

相信每個人都曾在收拾過屋子後,心情突然變得輕鬆愉快。因爲我們清除掉了堵在家裏的東西,也相當於清除了潛意識裏的障礙。斷舍離就是要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做一個立刻付諸行動的人。

囤積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感,它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而斷舍離不僅是物質的一次了斷,它又是給自己一個重生的機會

我們作爲一個平凡的人,自然會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給自己囤積了不少的存貨,這些東西曾經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但如今卻成了生活中的負擔,隨着東西越來越多,讓我們越來越不想收拾,對生活越來越沒有信心,日子也越來越頹廢。

斷舍離就是購物前要三思而後行,不需要的東西堅決不買;及時送出或扔掉不需要或用不到的東西;是讓家裏所有物品放置在方便、舒適的地方,我們清楚所有物品的存儲量和存放地點,我們是家裏的物品主人,不是物品的奴役。

家裏的東西越少,就可以輕易的幫助物品固定位置;管理物品更方便;打掃衛生也更輕鬆;也可以控制物品的總量,從而對留下的“珍貴重要的東西”格外珍惜,就會格外小心的使用,這樣物品就會使用的更長久,也能減少開支。

此時此刻,可以問問自己,是否也是一個只要東西沒壞就不會丟掉?或者說不會丟掉沒有用的東西?你是否喜歡這樣慵懶、散慢的自己?你是否也不情願這樣活下去?那麼就請實際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從今天開始斷舍離。

我們整理的其實不是物品,而是我們生活的混亂、麻木和糾結。

幸福不是一時一刻,斷舍離也不是一時的腦子一熱,斷舍離需要我們堅持不懈,並將它融入我們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