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裏

小時候,在野地裏跑着跑着,跑熱了,甩掉了大棉襖二棉褲,春天,就到了。

哈哈,那時候的日子很快樂,開了春,野地裏的各式的野菜就次第冒芽兒啦,放了學,挎上竹籃子,一溜煙兒地撲進原野裏,按着自己家的喜歡,找尋着順口的野菜。

現在,我常常回想,爲啥那會子小孩子們都膽子恁大,一個人敢遊逛在空寂的原野上,關鍵是大人也不擔心呢?

玩夠了,籃子也滿當當時,媽媽那悠長悠長的呼喚便在村口想起。於是,又是一溜煙兒地跑回去,喘吁吁地把籃子一丟,舀一瓢涼水灌下去,打幾個水嗝,似乎那水要漾出來。

媽媽就會撿擇出鮮嫩的野菜,端到水井邊,稀里嘩啦地一通洗,老醬碗早是預備着了,小野菜,小根蔥,韭菜芽兒,凡是能生吃的都堆在盆子裏,帶着野地裏的氣息,挑着晶瑩剔透的水珠兒,泛着令人垂涎的綠光,只待媽媽端上乾糧,便開始了大吃大嚼。

明天吧,我也去野地裏轉轉,應該野菜都起來了吧。下午在超市裏看到有賣苣蕒菜,婆婆丁的,整齊的紮成小把兒,微蔫,沒有靈氣的,30塊一斤,我吸口涼氣,啥時候這些兒時的味道也成了珍惜了呢,還真就有人買,還唸叨着,就好這個味兒。我不明白,好手好腳的,幹嘛不去野地裏轉轉。轉念一想,也許人家吃得是一種儀式——30塊錢一斤的野菜,吃過嗎?啊?

明天,就是明天,我要到野地裏轉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