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書之樂

購書的歷史在我要推溯到小學時代,那時零花錢很少,過年有個三、五毛壓歲錢,總是來不及地跑到鎮上代銷店裏去買小人書。初中時,越劇《紅樓夢》風行一時,不久鎮上的代銷店裏也擺出了數量有限的幾本《紅樓夢》影印小人書,不過很貴,好像是四毛多。錢不夠,外婆是個“紅樓”迷,自願出兩毛錢跟我合夥。奶孫倆一路小跑着到代銷店,生怕小人書被人買光了。當書買到手時,看着林妹妹和寶哥哥讀《西廂記》的封面,一老一小兩雙眼都笑得眯眯的。那本被我們翻看的卷角毛邊的《紅樓夢》小人書,在賺足了我們奶孫倆的眼淚後,最終陪着鍾愛它的外婆共渡忘川。

高中時代學習負擔重,忙裏偷閒地看的幾本《紅與黑》、《十日談》、《少年維特的煩惱》等等,多是從同學處輾轉借來的,反而還沒有小時候買書那麼積極了。

工作後,經濟的獨立帶動了購書的慾望。英語書、自考書、複習資料、編織指南、醫學大全、家庭生活實用手冊,育兒指導等等等等,但是,這些功利和目的性明確的購書活動,並沒有給我帶來一點兒滿足感。倒是有一兩次無心的收穫,帶給了我特別的歡喜。

一次是和朋友在一個鄉村書店。那書店的老闆是一個懷揣着文學夢的中年男,胖乎乎的,慈眉善目地對待每一個看客。用“看客”這個詞並不誇張,不大的鄉村裏,他的足有四、五十平米擺滿書籍的書店,絕對是村人的開放式圖書館。我和朋友踩着黃土路走進他的書店,真有沙漠裏看到綠洲般的驚喜。書架四面靠牆,用厚厚的杉木板釘制,粗糙紮實。書幾乎都是文學類的,品種出乎意外地齊全,按古今中外小說散文詩歌人物傳記整齊分列,管理水平趕得上那時城裏的書店。我和同學扎進書堆,看得眼花繚亂。書店老闆笑眯眯地推薦一套《廣陵潮》給我,說是隻剩一套了,要半價賣給我。還和我們侃起了讀書心得,搞得我們心裏充滿了他鄉遇故知的小激動。最後買了些什麼書記不得了,只記得和朋友出來,各自拎一大包書,兜裏的銀子已所剩無幾。走在鄉村的黃土路上,腳下安了彈簧般地輕捷,心裏漲滿了沉甸甸的快樂。

還有一次是在廠大門外的小書店。很小的門臉,很大的名氣——藍天書店。書都是從外地進來的,緊跟時代。武俠小說盛行時,金庸、古龍是店裏的座上客。“颱風”盛行時,瓊瑤、席慕蓉、亦舒就座嘉賓席。更重要的還有一點,店老闆是一個美眉,長得養眼不說,還頗有文才,聽說小文章寫得那叫楊柳春風,清新宜人。小書店總是門庭若市,人頭濟濟。常常經過那裏,卻鮮有光顧,因爲人多,也因爲那跟着東南西北時尚風而不斷翻新的書。一個清冷的雨天,路過那裏,一半避雨,一半因其人少。美眉老闆趴在門口的櫃檯邊靜靜地看書,由我細細地翻看尋找,這樣的清靜是購書人需要的。在書架的中間,我看到了那本《名家隨筆》,精裝版,很厚實很有氣派地立在那裏。18元,於那時的我,是一個不菲的價格。翻看裏面的內容,短小清新隨和自然,沒有名家們平時的冷峻和距離感。我一下子就愛不釋手了,沒得說,掏錢。回家的路上,把書揣在懷裏,心底裏是沐浴春風般的歡快,在細雨中一路小跑,只想快點跑回家,快點去享受閱讀的快樂。

“用十分之一的收入做你感興趣的事。”不記得在哪裏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我從來沒有計算過花費在買書上的錢,滿足本真的願望必定帶來發自內心的快樂,而這樣的快樂值得我去消費,無論是當年一毛二毛的傾囊而出,還是現在收入的十分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