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書,卻發現還是很無知


讀書,是一件很好的事,書裏有精彩故事,有爲人處事的道理,有別人的經驗教訓……不管是出於求樂,還是出於求知,或者是出於求證,每當你捧起一本書,仔細閱讀的樣子,肯定是最溫柔的,最專注的。

當下,電子書取代紙質書,聽書取代看書,已成爲一種趨勢,可正是這種趨勢,卻在改變我們的讀書習慣,進而在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手捧書卷,墨香入鼻,從字裏行間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深處文字的海洋,內心是與書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指尖碰觸之處,指關節敲擊之出,是讀到重點,情感昇華時的不由自主的肢體釋放,接着拿筆圈起來,在旁邊做上批註,一本書讀下來,很累卻很舒服,尤其是如果能有一段完整的時間,能一口氣通讀一本書,這種精神舒暢的感覺,不亞於愛好運動的人大汗漓漓的暢快,不亞於喜歡音樂的人剛剛聽完一場音樂會,這種感覺是身體和精神的歡暢,這就是讀書帶來的樂趣,也是愛書之人的通處。


時間不曾停止,但貌似已經無法用沙漏衡量,彷彿太慢,在追求快節奏的當下,一切都要求速度,效率,快。

談戀愛,彼此別浪費時間,家庭,收入,愛好,基本信息互通之後,三分鐘下定論,都是成年人,理性決策,快捷高效,最重要的,不要浪費彼此時間;

外出遊玩,汽車太巔,火車太慢,高鐵飛機,穩當速度快,眼睛一眯就到了,按照之前做好的攻略,走一遍,看一看,朋友圈一發,出行圓滿結束;

看影視劇,情節太複雜,直接快進,從第一集劇透到最後一集,男女主角到底在一起沒,大反派結局如何?電視劇還連載,更新太慢了,還是看影評吧,別耽誤時間了……哦,原來結局這樣,真沒意思;

吃個飯,菜單一看,特色菜走一波,合上菜單,喝一口水,老闆,菜好了嗎?怎麼這麼慢,趕時間呀,菜上齊了,手機咔嚓拍拍照,朋友圈一發,五分鐘風捲雲殘,邊看手機邊吃飯,這次飯不錯,朋友圈點贊真多,下次還得來。

……


生活中,此類場景是否熟悉,讀書也是如此,要求快速獲取信息,快速分享感受,快速獲得評論,所以基本上當下的讀書軟件基本符合這樣的特徵,關鍵詞,觀點,書評,一鍵轉發,社區互動,諸如此類,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覺,在這些方便快捷的工具、功能面前,你並沒有獲取書的實質性東西,更沒有情感的交融,過三五日後,基本上沒有什麼感覺了,可能你的興趣就又轉到其他書中去了,有點好多書不求甚解,只求多讀書的感覺。

技術帶來了進步,但同樣也帶來了弊端,我一直覺得,人類最偉大的天賦,就是能夠思考和控制,思考現象背後的東西,思考外物,思考自我,同樣的,能控制外物,控制自我,這兩點非常重要,一個讓人類有無限可能,一個讓我們不胡亂作爲,行止有度。

讀書時候,不要老想着我必須學會,不要總想着我要分享,不要總想着趕緊看到觀點,如果你覺得你只需要知道重點就行,你肯定會選擇看看目錄,看看標題,對於作者思考的過程,卻選擇忽略,也不能有共鳴,那又怎麼可能有你自己的東西,說不好聽的,你是在享受餵飯,而不是在品嚐。

追求結果是好事,但一味的結果至上,也沒有意思,愛情的結果是什麼?婚姻,家庭,孩子……我覺得應該是白頭到老,應該是相濡以沫,甚至是打打罵罵,吵吵鬧鬧,而這些都是我們想要忽視甚至放棄的過程,如果真要說追求結果,《懺悔錄》裏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人活着惟一的目的就是走向墳墓。既然知道了結果,那還爲什麼要選擇出生呢?

讀書不要太在乎讀過多少,而應多想想思考了什麼,啓發了什麼,收穫了什麼?讀書也不要太在乎,讀的多快,而要多看看用了多少,行動了幾步,是不是爲自己的舉動找到更加明確的方向,是不是有不當或過分的行爲,思考與控制,我認爲,這纔是讀書的收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