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優秀傾聽者對自己的好處

做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對自己有兩大好處:(1)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健康;(2)塑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爲什麼傾聽模式對人際關係有重要影響?

好的傾聽模式可以爲你塑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好的傾聽模式甚至可以爲你帶來敵人。

爲什麼會這樣呢?

其深層原因,就是人性。發言者都期待對方認真傾聽,這是一個必然的期待,沒有一個人會期待自己被忽視。想想自己對別人說話時的心情就明白這個道理。

如果對方發現自己被忽視,會自動觸發位於下丘腦的一個開關,有的人稱爲暴怒開關。但實際上,由於大腦前額區的自動壓制,一般不會真正發展爲暴怒,但引起不快是必然的,所以可以稱爲不悅開關。不悅的程度取決於各種因素,從微微不快到暴怒都可能。不管什麼程度,都必然影響對方對雙方關係的評價。所以,不好的傾聽模式必然會破壞人際關係。

所以,傾聽的原則是讓對方覺得你在認真聽,由此不無謂地觸發對方的不悅開關。 這個開關所在的下丘腦是大腦比較原始的部位,屬於非理智部位,反應快且是自動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招惹這個開關。

認真傾聽就一定會建立良好關係嗎?短期來說,那倒不一定。不好的傾聽模式會很快破壞關係,但建立好的關係是逐步的,不會一蹴而就。但好的傾聽模式會使關係逐步向好的方向發展。

二、認真傾聽對我們的最大好處:使我們更聰明、更健康

爲什麼我們要認真傾聽?僅僅是爲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嗎?

人際關係當然很重要,但如果認爲認真傾聽只是爲了建立好的人際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按照這種認識,我們會認爲,認真傾聽,就是爲了對方的面子,爲了對方的利益,我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我們是付出的一方,對方是收穫的一方。這種認識,會阻礙我們去認真傾聽,我們可能假裝在認真聽,但實際上心不在焉。

這種認識的錯誤,是因爲它對付出與收穫的判斷並不完整,不充分。

的確,對方是認真傾聽的受益者,在精神層面上尤其是這樣。但傾聽者並不僅僅是付出者,除開人際關係的考量,認真傾聽對傾聽者也有好處,如果作爲一種習慣長期堅持,好處是巨大的。

這種人際關係之外的好處是:認真傾聽使我們更聰明,更健康。

三、爲什麼認真傾聽可以使我們更聰明,更健康呢?

奧祕就在我們的大腦,我們的神經系統。簡單地說,認真傾聽,可以促進我們的突觸可塑性,由此使我們更聰明、更健康。

人類能力,主要是由我們複雜的大腦決定的。大腦裏面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正是這些神經元,組成了複雜的神經網絡,使我們非常聰明,具有強大的能力。

目前,對神經元是否會新生還有爭議,但即使認爲神經元可以新生的研究者,也僅僅在海馬(大腦中的一個部位)觀察到少量的新生神經元。所以,神經元在幼年就已經發育完全,以後會不斷減少這個結論,還是主流觀點。但是,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人的能力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強,至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這樣。爲什麼會這樣?

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大腦的能力,不僅僅取決於神經元,而主要取決於突觸可塑性。

我們的聰明才智,主要由神經元之連接成的網絡所決定,但神經元之間不是直接連接,而是通過突觸來連接。雖然神經元的數目巨大,但突觸的數目更加巨大,每個神經元平均有5000個突觸(最多可達20000個)。神經元通過突觸組成極其複雜的神經網絡。我們能否解決一個問題,取決於相應的神經網絡是否形成。因此,突觸就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因爲神經網絡通過突觸得以建立。

非常令人欣慰地,雖然神經元基本不能新生,但突觸在我們整個生命週期中,都具有可塑性。突觸可塑性,是我們能力得以不斷增強的生物基礎。

廣義的突觸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包括突觸傳遞可塑性、突觸發育可塑性和突觸形態的可塑性。突觸可塑性包括了它可以新生,功能與形態的變化。突觸可塑性是神經科學領域近年來進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大的研究領域,其主要表現形式:長時程增強(long-potentiation,LTP)和長時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現象已被公認爲是學習記憶活動細胞水平的生物學基礎。

突觸可塑性是學習記憶的神經學基礎,而學習和記憶又可反過來增強突觸可塑性,形成新的神經迴路。信息在腦內貯存的神經生物學機制表現在神經迴路中信號振盪、神經信號物質的產生、編碼、調控與維持、神經網絡形成新的連接。

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平均有5000個突觸,所以,我們的大腦大約有500萬億個突觸。從數學中的組合知識,我們就知道,形成 的神經網絡數目幾乎就是無限的。更不用說,突觸還可以新生。這就是爲什麼人的能力爲什麼會如此強大的生物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我們還必須得到建立新的神經網絡的契機,與別人的交流,就是最爲重要的契機之一。

我們看問題的角度,與別人總會有所不同,別人的信息,總會有我們不知道的,別人分析問題的方式,總會有跟我們不同的。這些不同,就是促進我們自身突觸可塑性的重要條件。一個與社會隔絕的人,其能力必然會下降。我們由於融入了社會,所以我們的能力一般不會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這正是因爲,與外界的交往,包括從別人和各種媒介獲取信息,都促進了我們的突觸可塑性。但一般的獲取,大部分都是淺層次的。如果有人來同我們談話,展現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方式,他們有別於我們所知道的信息,這種時候,我們認真傾聽,這種獲取,就可以是深層次的,對於增強我們的突觸可塑性,就會有更大的幫助。

增強我們的突觸可塑性,顯然對於我們的腦健康也有很大的益處。大腦的用進廢退,本質上突觸可塑性帶來的。

我們看問題的視角,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真正地像別人一樣看問題,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形成跟別人相同的神經網絡。別人告訴我們他們的觀點、信息、方法時,我們的大腦就捕捉到不一樣,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形成新的神經網絡。大腦有如此多的突觸,而且突觸還可以新生,有形態與功能的改變,我們可以形成越來越多的神經網絡,但新的視角、新的方法、新的信息,是引導我們的大腦形成新的神經網絡前提條件,必然促使我們的大腦越來越聰明,也越來越健康。從這個角度,我們就可以理解,爲什麼一個人脫離社會,其能力就必定大幅下降。

因此,認真傾聽,是一個好習慣,對我們自己有莫大好處的習慣。一定不要認爲,認真傾聽僅僅是對方得到了好處。不要認爲,我們認真傾聽是在討好對方。當我們認識到認真傾聽對自己的好處,就會自然地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認真傾聽對方的話,並積極思考。這個時候積極思考,就會啓動我們突觸可塑性的進程,得到認真傾聽帶來的好處。

四、爲什麼我們在傾聽時,很容易不耐煩呢?

這是因爲自我爲中心的人性。這種人性人人都有,因爲環境、社會地位等關係,有的表現得比較顯性、有的表現得比較隱性。它是由漫長的人類進化歷史決定的,我們無法抹殺。它有正面和負面的作用,在人際關係中,它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在傾聽這個場合,尤其明顯。所以,要成爲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必須明確認識到這個因素。

當我們在傾聽時,自我爲中心的人性推動我們不耐煩聽別人的話,一般情況下,傾聽者會掩飾自己的不耐煩,也有的時候根本不加以掩飾。這兩種情況下,都會對人際關係造成破壞性影響。有人認爲自己掩飾技能不錯,這是一個誤區,掩飾通常不會成功。你的肢體、面部上的微動作會出賣你,而這些微動作是無法控制的。這種不耐煩被別人察覺,當然就破壞了雙方的關係,但更重要的,這種不耐煩,會對我們的突觸可塑性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就會得不到傾聽應該得到的好處。

五、發揮利己性的正面作用

當我們要交談時,要擺脫自我爲中心這種人性的影響。

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爲自我爲中心這種人性實際上是利己性所衍生的。

利己性是最爲強大的人性,這是人人都可以深刻體會到的。正面對抗利己性,非常困難。

當我們認爲認真傾聽僅僅對別人有好處時,我們的利己性就會抵制認真傾聽。

但是,當我們認識到認真傾聽對我們的好處更大時,我們的利己性就會推動認真傾聽。

在前一種情況下,利己性是認真傾聽的阻力,在後一種情況下,利己性是認真傾聽的助力。

更廣泛地說,利己性有正面作用與負面作用,我們當然不能忽視利己性的負面作用,世間一切道德與好的法律,都是爲了抑制利己性的負面作用而生。但是,利己性的正面作用是主要的,是提高社會生產率的原始動力,沒有利己性,任何生命都不可能繁衍發展。

認真傾聽既能促進我們自己的利益,又能促進他人的利益,這種時候,利己性的就可以發揮出正面作用。當我們將利己性作用認真傾聽的助力時,我們就不再需要壓抑不耐煩,我們的真誠就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六、好的傾聽模式是什麼樣的?

目標:讓對方覺得他(她)被重視了,你在認真聽。爲了促進自己突觸可塑性的發展,要創造對方儘可能完整流暢傳遞信息的條件,而且自己也因爲得到充分的信息而有利於自己大腦生成並鞏固新的神經網絡。

根據上面說的原則,每個人都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主要是自己和對方的特質,找到適合的傾聽模式。

下面是一些建議,能夠適應比較廣泛的情況:

1 認真的聽他(她)說得每一句話,並且以點頭等姿勢告訴她你聽進去了。

聽不懂的可以提問一下,這樣他(她)纔會明白你是很認真的聽的。聽的時候一定站在他(她)的角度分析其感情心理。

2、找到話語內容中的價值和意義:

一個好的傾聽者總是能從別人的話語中,找到話語內容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並對這些價值和意義抱有目的性的傾聽,這樣在傾聽時,就會表現出興趣來,讓說話的那個人也更願意向傾聽者訴說。而不是像有些人一樣,在聽別人說話時表現出一副心不在焉、毫無興趣。

3、用客觀的心態去傾聽:

當我們傾聽別人說話時,不要先對說話的人產生主觀臆斷,至少剛開始不要。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說話的內容上,用客觀的心態去評判別人的說話內容。當說話人講完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我們先用客觀觀點分析完話語內容之後,再用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我們所接受的信息做二次判斷。

4、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話語:

在我們聽別人講話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隨意的打斷別人,這是一種特別沒有禮貌的表現,如果不是特殊情況輕易不要打斷別人說話。即使是和自己的家人也好、對方的話讓自己情緒很激動也好,都儘可能的讓對方把話說完,以便自己在在對方的話語中掌握更多的信息,來證明對方的立場和觀點,然後自己再發表意見。

5、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

有時我們的說話環境會有噪音、他人干擾和影響等等的外界因素,來影響說話環境,此時作爲一個好的傾聽者,應該儘量的避免這些外界因素對自己的干擾,讓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對方說話的人身上。這樣對方也會因傾聽者的專注,更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6、適當的迴應對方:

在雙方的交談內容帶有主觀感情色彩時,在適當的情況下,傾聽者可以用簡單的點頭、搖頭、及語氣詞等來回應對方,來表示你對對方話語的認同與理解。

7、思考之後再做反饋:

當我們聽完對方的觀點及想法後,不要急於馬上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後給予對方反饋,可以說“讓我想想”或者說說你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與對方的觀點做一比較。儘量不要在對方闡述完觀點後,用比較極端偏激的詞句來給對方下定義。例如:你真是笨死了、你咋這麼壞、等等。這種詞句常會使對方在表達完自己想法後,感到後悔或者失去表達意願。

七、認真傾聽時的互動

好的傾聽不僅僅意味着在別人說話時保持安靜,而是要有適當的互動。適當的互動,特別是提問,有助於我們的理解對方的思想,也有助於對方更完整的表達。互動不能喧賓奪主。

要以建設性方式對舊有假設提出溫和質疑。坐在那裏點頭並不能確切證明一個人在傾聽,但問出一個好的問題卻能使說話者知道傾聽者不僅僅聽到了他們所說的,還真正理解了並需要更多額外的信息。良好的傾聽一直被視爲一個雙向的交流,而不是一個單向的“訴說者對傾聽者”的互動。最好的談話是積極活躍的。

良好傾聽包括通過互動重塑他人自信。最善於傾聽的人使對話成爲另一方的積極經歷,而這種對話往往是在傾聽者頗爲被動(乃至批判)的時候所無法產生的。好的傾聽者使別人感受到支持,同時也傳達了信心。良好傾聽的特點是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問題和分歧可以被公開討論。

良好傾聽被視作合作性質的對話。在這種互動中,雙方的反饋意見得以流利的傳遞,任何一方都不會因爲對方所做的評論而警惕。相比之下不好的聽衆被視作有競爭性的——傾聽只是爲了辨別推理中的錯誤,將沉默視爲準備下一個響應的機會。那也許會使你成爲一位傑出的辯手,但絕不會使你成爲一個好聽衆。好的傾聽者也許會向假設和反對挑戰,但被傾聽的人會感覺傾聽者正在想方設法施以幫助,絕非贏得一場爭論而已。

優秀的傾聽者傾向於提出建議。良好的傾聽總是包括一些反饋,它以一種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並且爲傾訴者提出了另一條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這個發現讓我們有些驚訝,因爲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人抱怨“某某不聽,他只是跳了進來試圖解決問題”。提出建議本身並非不可取;問題可能出現在這些建議提出的方式和技巧。另一種可能是,那些我們認定爲好的傾聽者所提出的建議,我們更容易接受。(一個在整個對話中沉默的人,然後突然提出一個建議,這可能看上去不大可信。而一個看上去比較暴躁,或比較挑剔的人提出的建議可能也不大值得信賴。)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認爲,一個好的傾聽者應該像海綿一樣,準確地吸收對方在說什麼。然而與之相反,這些發現告訴我們優秀的傾聽者像蹦牀。他們是那些可以將你的想法反彈回來,而非僅僅吸收你的想法和能量的人。他們放大、激勵,並且使你的想法變得清晰。他們使你感覺更好,並非被動地接受你的想法, 而是主動地支持。這些可以使你獲得能量,提升看問題的高度,就像一個人正跳躍在蹦牀上一樣。

當然,傾聽的水準也不盡相同。並不是每一段對話都需要最高水平的傾聽。然而更好的關注和傾聽技巧會對許多談話有好處。看看你希望達到哪一種傾聽水平:

第一種:傾聽者創造一種安全感,使得那些棘手複雜或情緒化的問題能夠被拿出來討論。

第二種:傾聽者拿開諸如電話、筆記本這類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專注於他人,並且進行適當的眼神交流。(這個行爲不僅影響着你作爲傾聽者給人的感受,它還可以很快地作用於傾聽者自身的態度和內心感覺。這一部分的表現可以改變你的內心想法,相應地,它可以使你成爲一個更好的傾聽者。)

第三種:傾聽者力求於去理解他人的談話內容。他們抓住主要思想,提問,並且重申問題以確認他們的理解是否正確。

第四種: 傾聽者觀察着非言語的提示,例如面部表情、汗水、呼吸速率、手勢、姿勢以及許多其他微妙的肢體語言信號。據估計,我們80%的溝通都來自這些信號。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實際上)你是同時在用你的眼睛和耳朵傾聽。

第五種:傾聽者越來越能瞭解對方的情緒和對方對目前話題的感覺,並且能自我識別和認同這些情感。傾聽者應該以一種支持、無偏見的方式來認同和感受這些情緒。

第六種:傾聽者會提一些問題,用來闡明對方持有的疑惑,並且幫助對方在一個新的角度上看待問題。 這會包括傾聽者(在傾聽時)提出一些 對對方有用的思考和想法。 然而,好的傾聽者從來不會搶奪會話中的主動權,使得自己或是自己的問題變成討論的中心話題。

以上每一種水平都建立在其它水平上。因此假如你因過多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傾聽而受到批評,這可能意味着在你的建議被接受之前,你需要考慮修煉下其他水平(例如將分散注意力的東西移開或者試圖理解他人)。

【部分來自對網絡信息的整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