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往事

文丨一迟

清明节,凌云从外地回乡祭祖,因为难得回来,祭完祖他迫不及待打我电话,约我和他见面。

中午,我和凌云及其家人相聚在一家小饭馆,我们边吃边聊着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那些有趣往事,包厢内笑声不断,凌云还不时揭我“老底”,故意提起我以常没烟抽的窘事,经他一提,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思绪一下子带我回到美好而青涩的学生年代。

1991年 我高考无望,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农村老家。那段时光,我心无理想,意志消沉,也不再打算复读,因此染上了抽烟的坏毛病。

凌云则和我不同,他虽然也高考落榜,但他的志向,一如他的名字那样自有一番“凌云壮志”,9月份开学季,他不声不响,装了一大麻袋书,带上俩个铺盖卷,偷偷跑去县城复读了。而我,落寞地去了小镇上一家乡镇企业打杂工。

因为染上了抽烟的恶习,厂里每月预支的几十元的生活费,总是让我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经常处于没烟抽的状态,于是,我像个乞丐,常常厚着脸皮,陪着笑脸逢人便讨:“哥们,能给颗烟抽吗?”

从别人的眼神里,我读到了鄙夷和不屑。但是,那时只要能讨来烟抽,我已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给凌云写信时,我提起抽烟的这些糗事。不久,凌云回信说:“兄弟,我给你弄到了一盒好烟,你什么过来好好享受享受。”

听说有好烟抽,我激动不已,苦熬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骑车赶往40里外的县城去找凌云。

凌云租住在城南一处破败农房里,十多平方的房间里搭了四张铺,本就狭窄的空间内还挤了四张写字桌,而其他三人也是“科举”不第同来高复的落榜青年。

见我到来,凌云容光焕发,他拍拍我,很高兴地说:“兄弟,你可来了,看我给你留什么好烟了。”

他边说边爬上床,在床侧边悬挂的西服兜里,掏出一个缠绕得很结实的塑料袋,他悉悉窣窣地打开塑料袋,一层一层撕开外面包裹的报纸。

终于,那盒香烟露了出来。“哪里来的红塔山?”我惊叫起来。这可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香烟。12元一盒,几乎抵得上半个月的伙食费。

凌云笑笑,表情神秘的说:“你猜猜看?”“难道是你买的?”我带着疑惑问。

看我猜不中,凌云有些失望。他解秘说:“上个星期天,我去亲戚家喝喜酒,酒桌上放了一盒“红塔山”,我们的酒桌上没有人吸烟,想着兄弟没有烟抽,我就赖到最后散席,终于就把这盒“红塔山”顺了回来。

我拿起烟闻了又闻,又撅起嘴把烟夹下鼻唇间闻。凌云打着火机,给我点了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那丝丝缕缕,柔顺好抽的“红塔山”烟雾,给我因缺少“尼古丁”而饥渴的身体带来了莫大愉悦。凌云平时不抽烟,为了陪我抽烟,他呛得直掉眼泪。我享受着这柔顺好抽的“红塔山”香烟,心里十分感激凌云,无论他在哪里,总惦记着他这个落魄的兄弟。

一年后,凌云考去了合肥工业大学。我不甘心一辈子打工,部队来征兵时,我就参军去了部队。

当兵的日子很清苦,每月21元津贴费,实在少得可怜,除去购买生活用品,买烟抽成了奢望。

有一次,我在政治处办公室扫地,很意外地从桌底下扫出一颗烟,我都如获至宝。尽管香烟已经受潮发软,但我还是小心地把它揣进了衣兜,等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享受。

虽然与凌云相隔万里,朋友之间也许真是灵犀相通的,凌云似乎感应到了我的窘迫。

暑假前,凌云寄来的一张汇款单,还有一封来信。凌云信里说:“兄弟,这学期我从生活费里节余出50块钱,放暑假了,钱已用不着,我知道兄弟在部队不容易,用这点钱买几盒烟抽吧!”

其实,凌云平时生活十分俭节,不乱花一分钱。而对我这个兄弟,他花钱却毫不在乎。

随信寄来一张照片,一年不见,照片上的凌云又瘦又黑,和以前真是判若两人。

看着凌云的照片,我十二分的心痛。手里捏着这张薄薄的,却沉甸甸汇款单,我忽然鼻子一酸,泪掉落了下来。

四年后,凌云大学毕业,分配去了扬州工作。而我,那时正在天津的空军医院当实习医生。

98年春节刚过,有一天,宿舍的小伙伴给我捎回一个邮包:它是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四周用钉子密密订住,看起来做工很考究。形状好似一条香烟。我接过来一看,邮包上的字清秀而熟悉。我知道,凌云又寄烟来了。

我打开盒子,果然没猜错,盒子真是一条香烟。我拔出香烟仔细看,原来,这是一条叫“华山”的陕西香烟,上面“华山“大个大字闪着金光,十分醒目。我捧到手里,如获至宝。

盒子里还有凌云写的一封信:“我回陕西老婆家过年,听说当地的“华山”烟不错,特意叫老丈人打了个木盒子装起来邮去,烟虽不贵,寥表兄弟心意!”

说来也巧,当时我在内科实习,我的带教老师李医生也陕西人,烟瘾很大。我送给他一盒来自陕西的家乡香烟时,他激动得眼睛里流露出兴奋的光芒。

有一天,我因为睡懒觉,没到科里参加早交班。中午,同学小李回到宿舍,一进门,他就开始笑,我奇怪地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的带教老师李医生今天被科主任批了一顿。”我很惊讶,问彵为什么?小李同学说:“主任问李医生,为什么你的学生没来上班,你是怎么带同学的?”小李同学笑得捂住嘴,接着又说:“你老师咳嗽了半天,支支吾吾就是说不出你为什么没有来”。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内情,我知道,李老师能这么护着我,完全是因为凌云寄来的“华山”牌香烟,在背后默默地发挥作用。

后来,我军校毕业有了工资保障,买烟抽已不再是问题,但每次别人向我要烟抽,我就不由自主想起我曾经没烟抽的窘境和凌云慷慨无私的资助。

岁月无痕,往事如烟,我曾经抽烟的糗事已经过去了20多年,如今我早已不再抽烟,但在我成长的路上,凌云对我的牵挂和惦念,慷慨相助一直是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回忆。

这份温暖如同那盒酒桌上“顺”来的“红塔山”香烟,那淡淡的烟草香味,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丝丝缕缕,永不散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